詹启华(Lionel M.Jensen)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是一位从事17世纪至20世纪的儒家范畴史的有名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民俗史以及中西交流史的研究。
徐思源,癸亥年生,江苏建湖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兴趣集中在明清天主教史、宗教社会学,现供职于政府部门。
图书 | 制造儒家 |
内容 | 作者简介 詹启华(Lionel M.Jensen)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是一位从事17世纪至20世纪的儒家范畴史的有名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民俗史以及中西交流史的研究。 徐思源,癸亥年生,江苏建湖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兴趣集中在明清天主教史、宗教社会学,现供职于政府部门。 目录 致谢(Ⅰ) 附注(Ⅷ) 中国历史纪年表(Ⅸ) 导言“孔夫子”、孔子与现代想象/1 上篇制造“孔夫子”和“儒教” 章耶稣会士、“孔夫子”与中国人/47 第二章又一个轮回:耶稣会士及其著述在中国和在欧洲/121 楔子“儒教”的意义及其使命:对概念可靠性的思考/211 下篇澄清“儒”的意义与虚构一个孔子 第三章古代文献,现代叙述:民族主义、复古主义与“儒”的再造/233 第四章殊相即共相:胡适、“儒”以及中国人对民族主义的/337 结语世纪回眸:“‘天下大同’的本土主义”与“求乐经济”/413 参考书目/446 索引/497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儒”“孔夫子”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儒”的再发明。作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精神价值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正是在耶稣会士搭建的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现在所熟知的“孔夫子”形象被建构了出来。这种建构夹杂了对于理想“他者”的想象和误读,并在启蒙时代对西方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耶稣会士们借由“儒”这一概念进行的中文写作,又或多或少与胡适等近代知识分子对于“儒”的再发明相暗合。所谓“儒”的传统正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们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本书强调的“制造”)的结果,而这些“制造”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制造儒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詹启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022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6000 |
出版时间 | 2019-04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8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9.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