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现象学美学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永清,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文学概论”“美学概论”“新时期文学思潮”“当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基本问题研究”等课程。 目录 【特稿】 美在边缘和自游 【现象学美学的基本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原初的审美经验――从历史主义、先验观念论、意识现象学走向 系谱式的语言现象学分析 审美知觉的当下性 文学创作活动的主体间性机制探析 “胡塞尔之问”与现象学美学的身体转向 阅读和批评的伦理:列维纳斯与普莱、利奥塔、德里达比较 科学语法、美学语法的差异及其与 时间性之关系――论胡塞尔《逻辑研究》 【硕士博士论文选辑】 “轨迹”与“气氛”――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形式之存在形态的描述 【文本现象学】 非虚构话语的构成性规则分析――以约翰?塞尔的虚构理论为对照 【现象学美学经典译文】 音乐作品及其本性难题 【资料】 现象学美学译著、论著及论文统计(1978―2016) 内容推荐 此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一种现代的哲学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现象学美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对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整体而言,西方传统美学一直在保证的主观与保证的客观之间来回剧烈摇摆。在保证的主观一极,滋生了神学美学,诸如本书对柏拉图、奥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尔以及康德发挥过度的主体论美学;在保证的客观一极,滋生了知识论美学,诸如本书对柏拉图的分析等;西方美学自席勒始,能够保全审美活动原初的构成本貌,全面、系统且专题性地探究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并把时间性作为美学思想的机杼之一,本书在此方面还涉及叔本华、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们在审美时间哲学上的论述尤为摇曳多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现象学美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彦顺,张永清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刘彦顺//张永清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91142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9-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70 |
CIP核字 | 2018100794 |
中图分类号 | B8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42.00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