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蔡碧霞,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早年在福建省南靖艺校专业培训班学习,2010年赴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导演课程。2011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戏曲导演本科课程。她著有《狮城潮剧情》、《狮城梨园散记》和主编《戏曲在海内外的近期新发展》等。 目录 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粤剧在上海繁盛的原因 格里格:"北欧的斯诺"及其眼里的梅兰芳与中国戏曲 齐合-综合-全息——中国古典戏剧演变发展的轨迹 戏曲的程式对于普及中小学戏剧课的意义 东南亚戏剧的概况与特征 初心不忘,但为梨园育新秀 使命光荣,矢志锻铸中华魂——谈党的十九大对于在新时代推进民族戏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由实验豫剧《朱丽小姐》谈东西方戏剧的交融 在新加坡推广潮剧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 中国地方戏曲近年在新加坡的传播 日本古典喜剧"狂言"研究 现代"能"的继承与发展 台北"能"舞台——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大村武宅"能"舞台建造、使用经纬 红娘儿女情 新媒体传播下歌仔戏传播 东亚的双性演出 金元时期北方蕃曲与元曲之关系研究 扎根泥土,绽放馨香——广西永福县彩调团生存现状调査报告 "一桌二椅"为哪般,"情理趣技"方为戏——从"戏剧性"与"剧场性"看华族戏曲的艺术特性 从古代戏曲的民间性与文人化看当下戏曲的创作问题 论"戏曲莎剧"的艺术特征 温暖的家国情怀 独立的爱情主题——评新编昆剧《范蠡与西施》的文学创新 从文本到银幕——1958年越剧片《情探》的戏曲银幕化书写 从兴盛到式微——地方戏曲戏弄特色探幽 自我表达下的剧本欠缺——王仲文与《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结构与语言:当代孟姜女戏曲的文本叙事探析 抗战时期上海戏曲的生存状态及繁盛原因之探析——以报纸和期刊为中心的考察 昆剧《牡丹亭》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考辨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当代蜚声国际的戏曲界权威和重量级专家学者,就中国各地及海外戏曲的坚守与创新进行深入探讨。该论文集共计27篇,以党的十九大作为指导方针,不仅探索了中国的豫剧、潮剧、昆剧等剧种在融合创新上的大胆举措,也重新呈现了日本及东南亚各地经典剧种的生命力;不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蔡碧霞 |
译者 | |
编者 | 蔡碧霞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36526 |
开本 | 26cm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戏曲研究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2 |
CIP核字 | 2019200058 |
中图分类号 | J8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60.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