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触摸生命与自然的文化关联吗?你想探究人类生命的哲学真谛吗?针对生殖崇拜文化所具有的交错混融的特点,本书以中华各民族的生殖崇拜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材料,以无生物崇拜、植物崇拜、动物崇拜、性崇拜与生殖崇拜文化的内在关联为切入点,既注重理论探索,更注重对各民族生殖崇拜进行具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剖析,对生殖崇拜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与阐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生殖崇拜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巨大的文化活力。生殖崇拜文化广泛蕴藏于中华各民族的神话、宗教、民风民俗以及各种艺术载体之中,至今仍对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生殖崇拜文化所具有的交错混融的特点,本书以中华各民族的生殖崇拜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材料,以无生物崇拜、植物崇拜、动物崇拜、性崇拜与生殖崇拜文化的内在关联为切入点,既注重理论探索,更注重对各民族生殖崇拜进行具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剖析,对生殖崇拜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与阐释,并配有近180幅插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供从事哲学、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关心中华文化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生死崇拜的文化奥秘/1

 一、生殖崇拜的文化内蕴/2

1 生命繁衍——生殖崇拜文化的主要内核/2

2 农业丰饶——生殖崇拜文化的重要外延/3

 二、生殖崇拜文化的哲学意蕴/4

1 万物有灵——生殖崇拜的神化/4

2 物我合一——生殖崇拜的自然化/5

 三、生殖崇拜文化的特点/7

1 生殖崇拜文化的多元性/7

2 生殖崇拜文化的互动性/7

3 生殖崇拜文化的循环性/8

4 生殖崇拜文化的活态性/9

 四、生殖崇拜文化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10

1 生殖崇拜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作用/10

2 生殖崇拜文化对于人类生命循环性的认识作用/10

3 生殖崇拜文化对于生命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作用/11

4 生殖崇拜文化的现实意义/11

第二章 无生物崇拜与生死崇拜/12

 一、石崇拜与生殖崇拜/12

1 创世传说中的石生殖因素12

2 石与人类的诞生/15

3 赐育之石/19

4 护生之石/21

5 再生之石/24

6 丰饶之石/26

7 石神与生育神/30

 二、土崇拜与生殖崇拜/31

1 土:人与万物的本原/3z

2 赐育过程中的土/37

3 土:万物丰饶的决定性因素/43

4 地母神一田公一土地神/49

 三、水崇拜与生殖崇拜/56

1 水:生命之源/57

2 水的赐育作用/62

3 水与婚恋/65

4 水与生育/70

5 水与护生/73

6 水:死亡与再生的重要中介/75

7 求雨:生殖与丰饶的双重文化混融/80

 四、雷崇拜与生殖崇拜/86

1雷与生命的繁衍/87

2婚恋及生育习俗中的雷/96

3雷神祭祀与雷神的生殖功能及其演变/98

4雷的丰饶文化功能/104

5雷神祭祀仪式的艺术遗存/108

 五、火崇拜与生殖崇拜/120

1 火起源的生殖崇拜文化底蕴/121

2 火与婚恋/126

3 火与求子/131

4 火与护生/134

5 死亡文化中的火/135

6 火神的生殖文化功能/140

第三章 植物崇拜与生死崇拜/151

 一、树崇拜与生殖崇拜/151

1 树与人类起源/152

2 树与生育/160

3 树与护生/172

4 生命再生中的树崇拜/179

 二、竹崇拜与生殖崇拜/186

1 竹的生殖象征/186

2 人类繁衍中的竹因素/191

3 生命成长中的竹文化/200

4 死亡中的竹因素,/208

 三、花崇拜与生殖崇拜/214

1 花与女性阴蒂的文化认同/215

2 花生人的文化意义/216

3 花:求育中的文化中介/226

4 花:从死亡到再生的生命显示/243

5 花神与生育神/248

 四、葫芦崇拜与生殖崇拜/255

1 葫芦生人的文化意义/257

2 洪水、葫芦与人类生命的再次繁衍/263

3 葫芦与生育及长成/286

4 葫芦生殖功能的多元性/294

 五、瓜果崇拜与生殖崇拜/303

1 瓜崇拜与生殖崇拜/304

2 南瓜崇拜与生殖崇拜/307

3 果崇拜与生殖崇拜/312

4 李果崇拜与生殖崇拜/317

5 桃子崇拜与生殖崇拜/318

第四章 动物崇拜与生殖崇拜/323

 一、鱼崇拜与生殖崇拜/323

1 鱼的生殖象征/324

2 鱼与人类生命的诞生/329

3 鱼人婚媾的生殖意义/333

4 鱼生殖功能的世俗化/335

 二、青蛙崇拜与生殖崇拜/339

1 蛙与人类始祖/339

2 “食人”习俗的文化破译/347

3 蛙人婚媾的生殖意义/353

4 “蛙婆节”及其他/358

5 蛙生殖崇拜的艺术外化/366

 三、蛇崇拜与生殖崇拜/374

1 蛇与人类始祖/375

2 蛇人婚媾的生殖意义/389

3 蛇与生命的护佑/395

4 蛇生殖崇拜与蛇祭祀/398

 四、鸟崇拜与生殖崇拜/402

1 鸟崇拜的普遍性生殖意义/403

2 鸟崇拜与人类始祖/405

3 鸟生殖崇拜与氏族及姓氏的起源/409

4 鸟人之间的生命转换/411

5 鸟人婚媾的生殖意义/414

6 鸟与人类生命的长成/432

7 鸟与生命的再生/440

8 出土文物中的鸟与生殖/449

 五、卵崇拜与生殖崇拜/455

1 卵与创世/456

2 卵与生命的诞生/460

3 卵与婚育/471

4 卵在死亡仪式中的生殖作用/486

5 卵与丰饶/492

第五章 性崇拜与生殖崇拜

 一、女性生殖器崇拜与生殖崇拜/500

1 女性生殖器与创世/501

2 女阴—山洞—生人/504

3 岩洞—子宫—岩葬/509

4 土地—子宫—丧葬/514

5 “灵石”——女阴的文化象征物/519

6 生育女神的艺术形象/520

 二、男性生殖器崇拜与生殖崇拜/526

1 男性生殖器与创世/528

2 男性生殖器与人类生育/531

3 祖器崇拜的文化破译/538

4 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祭祀/544

5 社王:男根生殖崇拜的文化衍变/551

6 男性生殖器生殖崇拜的艺术形态/554

 三、性交崇拜与生殖崇拜./56l

1 男女交合的文化渊源/562

2 阴阳交合与创世/565

3 男女交合与人类繁衍/567

4 男女交合与丰饶崇拜/581

 四、性禁忌与生殖崇拜/584

1 性别禁忌与生殖崇拜/585

2 新婚禁忌与生殖崇拜/589

3 性行为禁忌与生殖崇拜/591

4 孕妇禁忌与生殖崇拜/592

5 生育禁忌与生殖崇拜/593

后记/595

插图目录/596

试读章节

1 万物有灵——生殖崇拜的神化

神话学家认为,“生”的母题表现为如下三种形式:(一)双性生殖——由“世界父母”(the cosmic parents)交合后生育出世界。(二)单性生殖——由一个原始大母神独立地生育出世界、诸神和人类。(三)无性生殖——世界的由来被象征为宇宙卵(the cosmic egg)的破裂和分化;或从卵中生出一对孪生子,由他们最后完成世界秩序的创造。仔细分析,在“生”的母题的三种形式中,无论是双性生殖、单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均表明了生殖并非人类生命自身的事情,而是充满强烈的神性,即生命的诞生是来自神的力量的观念。

先民这种对于生命来源于神授的认识,又是基于他们对于世界万物都具有灵魂的认识之上的。这种以万物有灵为哲学基础的思维模式,使得原始先民认识到万物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神灵互相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于是,他们也就把一切事情都予以了神化。具体到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更是可以说无时无处没有神的存在。正如陈建宪先生所指出的:“有死之生物通过生殖而延续生命。为了生存和繁衍,无论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挡初民对于性爱的渴望。相反,他们会创造出通情达理的神灵,保护他们的合于自然的权利。”在先民看来,生命胚芽“似乎是被神幻祖先置于一定处所,如岩石间、山崖上、树林中,如已婚青年妇女或有意或无心途经该处,‘拉塔帕’即‘入怀’,该妇女遂被视为‘妊娠,;所生儿童则同该地的图腾相联属”。无论是生命的诞生,还是对于生育的祈求,无论是关于生命的护佑,还是生命从死亡到再生转型,在先民的心目中,无一不是处于冲的控制之中。因此,为了实现生命的繁衍,中华先民一方面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生育神,如汉族的女娲、壮族的姆六甲等,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对他们进行祭祀,以为这样才可以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于是,就像印度学者萨拉夫曾指出的:“祭祀一词,实际上包括着‘ya,ja,na’所组成的一句话,其意义是‘他们聚在一起,传种接代’。因此,祭祀是指完成某一目的的方法。目的是什么?所有吠陀文献异口同声地提出一个要求,即财富(主要食物)和人丁兴旺(the dhanam and praja)。我们结合其目的和方法来看,就得出明确的概念,即是‘他们聚在一起,生产食物并多生孩子’。”很显然,在万物有灵思维模式的影响下,生殖崇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神化特点,这也就是生殖崇拜文化所具有的哲学内蕴之一。

2 物我合一——生殖崇拜的自然化

赵国华先生在论及“象征”时说过:“需要指出的是,象征不是初民的有意创造。它源于原始人类最初的浑沌不分,在人与植物之间,都还没有划出严格的界限。植物的长成,动物的繁衍,他们也都没有发现多少不同。这导致了他们的相类联想……这是一种原始思维,也是以往中外学者都忽略了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一位白人在非洲土著部落调查时也发现:“我平生头一次发觉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这里的十岁幼童在数学上并不比我高明。我也发觉在我住的这个地方,每一种野生或培植的植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用途,而且在这里每个男人、女人和儿童都毫不含糊地认识数百种植物。他们简直不能相信,即使我愿意的话,我也不能像他们一样识别这些植物。”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远古时代更为明显。具体而言,在远古时代,中华各民族先民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依赖于对植物的采撷。如在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就有收获采集图,可知当时采集植物已构成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并且,随着农耕取代了渔猎,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在早期人类诸文明中,古埃及与古印度属于热带植物区,古巴比伦与古希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而古代中国则是二者兼备。其中,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就已分别有植物两万余种,马来西亚森林植物区则有植物四万五千余种。因此,先民们开始以他们的眼光去观察植物。有关植物的一切,也就构成了远古文化的一个部分。据统计,《诗经》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就有二百多种;《尔雅》中的《释草》和《释木》也涉及一百多种植物和几十种动物。其中,正如龚维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先民之所以有‘植物生人’这种幼稚认识,盖渊源于远古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灵物崇拜,而且和原始人‘感生’观念有关。”也就是说,植物在中华各民族先民的传统文化中,首先是与生殖崇拜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的。

费尔巴哈说过:“人本来并不想把自己与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想把自然与自己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现象在他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是对象本身的性态。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的、好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像冷、热、饿、痛、病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下的自然引起的。因此人们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一一亦即必然地……将自然的东西弄成了一个心情的东西,弄成了一个主观的、亦即人的东西……把自然现象当成一个宗教的、祈祷的对象,亦即当成一个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求和侍奉而决定的对象了。人使自然与他的心情同化,使自然从属于他的情欲,这样,他当然就把自然弄成顺从他、服从他的了;未开化的自然人还不但使自然具有人的动机、癖好和情欲,甚至把自然物体看成真正的人。”因此,严格地说,人与植物的联系,虽然最为明显,但也仅仅是人与自然的联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当然,“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与人们对立的力量,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华各民族先民的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万物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他们认为,自然万物和人类一样,不但都具有生命,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置换与融合。“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者看,二、以非人作人看。”这就非常准确地道出了中华民族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即是在“万物有灵”思维的指导下,中华先民把世界万物都视为具有与人一样的性灵。这正是中华民族对于自然万物最基本的观念。“中国哲学的基调之一,是把无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和灵魂统统视为庄宇宙巨流中息息相关乃至相互交融的实体。”因此,中华各民族先民不但把植物、动物等生物与人类相等同,而且把石、水、土等无生物也一样与人类相等同,认为石、水、土等无生物可以给予人类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人口繁衍和农作物丰饶方面。这样,就产生了出于生殖目的的无生物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同时也就实现了生殖崇拜的自然化。

P4-7

后记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进入生殖崇拜文化研究领域。1994年,拙著《壮族生殖崇拜文化》收入“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出版后很快脱销,并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民族文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等报刊发表了学者们撰写的评介文章,该书获得了第三届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远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而时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认识人类自身,为了了解人类生命的来历,展望人类生命的未来。而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殖崇拜文化,则在一定意义土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繁衍的渴望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文化关联。因此,在完成《壮族生殖崇拜文化》之后,我继续沿着人与自然的关联来进一步探究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奥秘。

回顾十多年的学术研究,蓦然发现,在偶然和必然之间,自己一直在探究人类生命的文化奥秘。如果说,《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一书是借助于解读中唐著名诗人李贺的诗篇,从精英文化的层面来思考人类生命的种种问题的结晶,那么,《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一书尤其是《壮族生殖崇拜文化》一书,则是自己借助于壮民族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文化关联,从草根文化的层面来探究人类生命奥秘的文化根源。与此同时,我又通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自然崇拜文化与生态保护”来进一步开展生命与自然文化关系的探索。在进行上述相关课题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所完成的《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一书,乃是本人继续从草根文化的层面来探究生命奥秘的学术结晶。

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江淳博士了解到《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一书的相关情况后,希望交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来出版,广西民族出版社覃琼送同志也为本书的出版作过努力;我的同事韦军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承担本书的装帧设计;拙荆杨燕灵女士对我的工作一向多有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廖明君

                     2006年春于南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明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57322
开本 16开
页数 6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3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1
171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