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的解析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900年以前关于梦的科学研究综述

在下文,我将运用心理技巧来阐释梦的解析的可能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梦其实是一种包含特殊意义的精神结构,它与做梦者在清醒时的精神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之后,我尝试对梦境里所表现出的奇特性和艰涩性做一番探究,并由此推理出隐藏在梦境背后的各种精神力量的矛盾冲突与妥协合作。到此为止,我的探究暂告一段落,因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将要超出单纯的梦的研究领域,成为更具综合性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另一些材料做透彻的分析。

在本篇开始之际,我首先想要将早期以及当代梦的著作以及梦的问题的研究状况做一简要的介绍,因为在之后的叙述中,我不会再谈到这些方面。关于梦的问题,即便上千年来,一直引起人们无尽的追思和探索,但距离科学研究的标准依然相差甚远。这一结论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繁复的引证。或许有些读者会注意到,前人某些奇异的体验或饶有趣味的素材以及梦之趣闻与我们的研究有关,但所有这些,对于梦的本质的探究和揭露涉之甚微。那么,那些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并非专门研究梦的人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就更是不足为怪了。

史前时期的原始人关于梦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宇宙观和对于灵魂的观点。因为篇幅有限,我不得不忍痛割舍这些充满趣味的主题,关于这些问题我谨推荐读者阅读约翰·拉伯克爵士、赫伯特·斯宾塞、E.B.泰勒以及其他作者的著作。在这里我还想说,除非我们能够完成梦的解析的工作,否则我们恐怕不能够充分理解他们对关于梦的问题的提出和由此进行的推测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种自史前时期流传下来的对于梦的观点,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许多保守的人对于梦的评价。他们坚信梦与超自然的世界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是神灵或恶魔给予人类的某种暗示或启发。此外,他们认为梦对于做梦者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某种意义而言,他们认为梦在预示着前途和命运。因此,由于梦的千奇百怪以及其在做梦者心中留下的千变万化的特殊感受,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梦的理论就尤为困难了,因此,我们通过价值和可靠性将它们分门别类并进行整合。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一般人文主义看法存在差异,自然而然地,他们关于梦的评价也因此不尽相同。

在亚里士多德的两部著作中,梦被认为是与心理学有关联的。在那两部著作里作者认为,梦并不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而“原魔”力量的产物,来自身体的自然反应,相比于神圣的神启,人类的身体反应是邪恶的。梦也不是神圣的显灵,而是遵循着人类灵魂的运行法则,当然从某种程度而言,人类灵魂与神灵有某些类似之处。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由于做梦者的睡眠程度深浅不同,因此梦这种精神活动也具有不同的层次。亚里士多德曾描述过梦的某些特点。例如,他认为梦可以使睡眠中产生的轻微感觉变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个睡眠中的人感到自己周身温暖,那么他可能梦到自己步入火海,并且热浪逼人。)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梦境推断出病人不易察觉到的早期病症。

因此,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并不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而是来自神圣的启示,这两种观点相互对抗,互不妥协。古代人们对梦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梦能够给做梦者以警示和预卜,因而是真实有价值的,另一种认为梦会误导做梦者使之步入歧途,是空虚无价值的。

[编者注:本书第一章采用的是布利尔的英文节译本,仅对本书内容做简要概括,因为原书本章的内容并不是弗洛伊德所写,且篇幅庞大。正如布利尔所说:“想必一般读者并不乐意耗费时间与精力去透彻理解古往今来所有关于梦的理论吧!”以下即为布利尔对为数六万字之多的第一章所做的节译。]

在科学研究尚未兴起之前,古代人对梦的认识,与其宇宙观密切相关。而且,他们不自觉地将精神活动与外部现实联系在一起。此外,他们通过早晨起来后回忆残留的梦境来对梦作出审查,这种梦境记忆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内容截然不同,好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因此,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信奉梦境是超自然力量的产物。尽管今天科学的进步如摧枯拉朽般粉碎所谓鬼神之说,但仍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虔诚信奉者坚定此说。此外,一些社会的精英人士,尽管他们并不像作家那样拥有浪漫主义的情怀,但他们出于自己对宗教的信仰仍然认为超自然的力量才是梦产生的根源。实际上,很多哲学流派也推崇这一观点,比如谢林学派,他们就深信梦的神圣色彩。对一些思想家而言,即使在今天,梦的预言作用也不容轻视。尽管科学家明确认定迷信的荒诞不可信,但因为至今为止,心理学仍然无法对浩如烟海的梦的资料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众说纷纭的观点仍然各行其道。要对关于梦的科学研究加以整理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因为尽管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足够深入,可是在确切的整体综合发展方向上,它们又表现出裹足不前的态势。并且因为已有的研究尚未构成一个坚固的基石,所以新加入的研究者不仅不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反而遇到同样的问题,即重新整理所有的东西。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出前代学者有关梦的观点是很难对现有理论做出清晰全面的叙述的。所以我选择按照分类的方法归纳其学说,并尝试运用资料对有关梦的各种问题作出阐释。

但是,由于我搜集到的资料零散破碎且分散在其他文献中,尽管目前我所做的整理已经竭尽全力想要避免遗漏任何重要观点,但不足之处还是希望读者海涵。

P1-3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被看作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1930年获得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柱。他的学说对当代西方思想和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像这样的洞察力,一生中只有一次。”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五版序言

第六版序言

第八版序言

英文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1900年以前关于梦的科学研究综述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法:一个梦的解析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第四章 梦的改装

第五章 造梦的材料及其来源

 第一节 梦中关于近期无关紧要的琐事的材料

 第二节 梦的来源:儿时经历入梦

 第三节 梦的躯体刺激来源

 第四节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运作

 第一节 凝缩机制

 第二节 置换作用

 第三节 梦的表现方法

 第四节 梦的表现力

 第五节 梦的象征表现:其他典型梦例

 第六节 梦例:梦中的数字与言语

 第七节 荒诞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第八节 梦中的情绪

 第九节 校订机制

第七章 梦的细节步骤

 第一节 梦的遗忘 

 第二节 回溯

 第三节 愿望达成

 第四节 梦的功能:从噩梦中惊醒

 第五节 原初进程与续发进程——潜抑

 第六节 意识与潜意识,哪个更真实

序言

1909年,格兰维尔·斯坦利·霍尔邀请我前往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做第一次关于精神分析的演讲。同年,布利尔博士也第一次把本书翻译为英文,之后又陆续发表了我的其他著作的英译本。所以,如果说精神分析理论现在或将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人的理性生活的话,布利尔博士的不懈努力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翻译的《梦的解析》英译本第一版于1913年正式出版。从那时开始,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待神经症的观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本对心理学做出新贡献的著作自出版(1900年)以来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次出版,内容基本没有改动。因为在我现在看来,它包含了我有幸发现的全部东西的精髓。要知道,像这样的洞察力,一生中只有一次。                                  

弗洛伊德

1931年3月15日于维也纳

内容推荐

《梦的解析》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探讨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成名作,它分析了梦的显意和隐意、梦与愿望的关系、童年经历的意义,开创性地提出“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被誉为“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传世经典,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划时代巨著。

编辑推荐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的一本心理学著作。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本书第一次告诉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该书被誉为“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巨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的解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闵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106767
开本 16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8-05
首版时间 2018-05
印刷时间 2018-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546
CIP核字 2018003191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8
16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9.8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