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罪与罚(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从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历史的角度对之进行考察,可以说,这是一部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罗季昂·拉斯科尔尼科夫由于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一度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然而在索尼娅的影响下,他终于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主动到警察局投案自首,并在宗教中找到了新生的故事。

内容推荐

《罪与罚》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生于1826年,卒于1881年。罗季昂·拉斯柯利尼科夫是圣·彼得堡的一个穷大学生。他精心策划一起犯罪行为,用一把斧头砍死了一个经营典当生意的老寡妇及其隔山妹妹,并从她们的寓所里偷走了一些珠宝。在与负责侦察谋杀案的波尔菲里的谈话中,拉斯柯利尼科夫为自己辩护,发挥了他的理论。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来到了圣彼得堡。冬妮娅被他雇为家庭教师时曾受尽了痛苦。拉斯柯利尼科夫心中十分痛苦。他去了警察局。拉斯柯利尼科夫去警察局自首,被判处到西伯利亚服刑八年。冬妮娅和拉祖米兴经营出版生意成功,他们结了婚。索尼雅跟随拉斯利。利尼科夫到了西伯利亚,她住在流放营地附近的二个村子里。由于她对拉斯柯剩尼科夫和其他囚犯非常好,大家都称她小妈妈索尼雅。在她的帮助下,拉斯柯利尼科夫开始了新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个青年,在七月初的一个异常炎热的傍晚,走出自己在S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斗室,他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似乎犹豫不决地往K桥走去。

在楼梯上,他顺利地避免了和女房东相遇。他的斗室在那幢很高的五层楼房的顶楼,那里与其说是一个住人的地方,倒不如说是一口橱柜。他向住在下面一层的一套独立房间的女房东租下了这间斗室,其中包括了午饭和女佣。他想要外出,就必须经过女房东的厨房,而那间厨房通往楼梯的门几乎时刻都是大开着的。因为他欠了女房东的房租,害怕同她见面,所以这个青年每次经过厨房的时候,总是感到羞愧,皱紧眉头,既痛苦又胆怯。

这倒不是因为他胆小怯懦,他完全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从某个时候开始,他变得情绪紧张,容易发火,而且似乎还患上了忧郁症。他离群索居,常常陷入沉思,不仅仅害怕看见女房东,甚至害怕看见任何人。他已经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了。但是最近,他也不为这种贫困的境况苦恼了。他不再做、也没有心思再做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事务了。现在,他一点也不害怕女房东,尽管她会想出各种办法对付他。他只是不想站在楼梯上,听她絮絮叨叨地讲一些和他毫不相干的琐事,或者是逼他要房租,又或者是诉苦、恐吓,而他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不得不客气地敷衍,说几句抱歉的话——这太难受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像猫儿一样,悄悄地溜下楼,最好谁也不碰上。

可是这次下楼,他怎么会如此害怕碰到女房东呢?这是连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问题。

“我要去做的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情啊,怎么却害怕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呢?”他脸上露出奇怪的微笑,暗想,“嗯……是啊,事在人为,他就是因为畏惧才错失良机的……这是无可置疑的……我很想知道什么东西是人们最害怕的?是新措施、新言论……不过我的废话的确太多了。因为我老说废话,所以什么也干不了;也许正是因为我什么也干不了,才老说废话的。其实我也是在这个月才学会了说废话,因为我整天都躺在那间斗室里想人非非……甚至还想到远古时代。我现在要去干什么呢?难道我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吗?难道这都是真的?绝对不是真的!那么,我只是为了逗自己开心而想人非非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是的,这件事太容易了!”

街上拥挤不堪,热得让人窒息,到处都是石灰、脚手架、砖块、尘土,以及夏天特有的恶臭,这种味道是每个没有能力租别墅避暑的彼得堡人闻惯了的。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在刺激着这个青年原本已经不正常的神经。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开有许多飘出阵阵难闻气味的小酒馆。尽管现在正是工作时间,但在这里,却随处可见烂醉如泥的酒鬼,臭味和酒鬼们给这令人厌恶的街景添上了更加阴郁的色彩。有一瞬间,这个青年清瘦的脸上掠过了一丝厌恶的表情。顺便介绍一下:他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有一双乌黑漂亮的眼睛,还有一头深褐色的头发,身材中等,胖瘦合适,体格匀称。但他不久就陷入了沉思,确切地说,他是想得入了神。他不再注意周围的街景,只是麻木地往前走着。有时,他会喃喃自语,这是因为他有自言自语的习惯,现在,他也承认了自己的这个习惯。同时他还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有时候很混乱,身体也十分乏力——他已经有一天没有进食了。

他的衣衫非常破烂,如果换一个人,即使是习惯了穿着破烂的人,也不好意思穿着这身褴褛的衣服在白天上街。但是在这个街区,这样的衣服却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这里毗邻干草市场,妓院比比皆是,工厂的工人和手艺匠们是居住在彼得堡市中区这些街道和胡同的主要居民,因此经常会有怪模怪样的人在这个地区出现,如果因为遇到一个这样的人而显得惊讶,那才是怪事呢。这个青年心里聚集了满腔的怒火,甚至藐视一切,虽然他也有年轻人特有的虚荣和敏感,但却丝毫不以自己破烂的衣服为耻。当然,遇见熟人和老同学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但老实说,他一点儿也不想和他们碰面……然而正在这个时候,一辆套着一匹拉货车的高头大马的笨重大车从他身边驶过,车上坐着一个醉醺醺的人,他突然对着青年高声大叫起来:“嗨,我知道,你是德国制帽工人!”——他高声叫着,并且用手指着青年——青年突然愣住了,哆哆嗦嗦地抓住自己的帽子。这顶圆形高筒帽是他在齐默尔曼帽店里买的,但已经十分破旧,并且褪色了,到处都是破洞和污迹,没有宽帽檐,歪戴在头上,形成了一个难看的角度。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羞愧,而是有一种近乎于恐惧的感觉。

“我就知道会这样!”他惶恐地嘟哝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这真糟糕!这样愚蠢的事情,就算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会破坏掉整个计划!是啊,这顶帽子实在太惹人注意了……它的样子人滑稽了,很容易被人记住……我这身衣服只能配一顶制帽,就算是一顶薄饼样的旧制帽都行,总之,只要不是现在这顶奇形怪状的帽子就可以。这里没人戴这样的帽子,一俄里外就会被人们注意,并且记住……可怕的是如果有人记住了,那就成了一件确凿的罪证。干这种事必须尽可能不惹眼……细节,细节非常重要!……破坏全局的往往都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

他用不着走很远,他甚至清楚从斗室所在的那栋房子的大门走到那儿有多少步:一共七百三十步。这是他在一次沉思中数出来的。当时,他完全没有想到那些幻想竟然有实现的可能,但是,幻想中那个虽然荒唐却十分诱人的大胆计划的确打动了他。但在一个月后的今天,他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了。虽然他还是独来独往,自言自语,嘲笑自己的无能和优柔寡断;但却不由自主地习惯了把这个“荒唐”的幻想当成自己的一个计划了,尽管他现在仍然缺乏自信。现在,他甚至想要尝试这个计划了,每往前走一步,他的心就越发激动不安。P1-4

序言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有人说,如果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也有人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因为他既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又是一个天生的神经质和癫痫病人,一个在被枪决前最后一刻获赦的犯人,一个遭受四年苦役和六年流放的列兵,一个贫困的赌徒……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传奇和悲剧色彩兼而有之。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之路。

一八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于莫斯科一个医生家庭。他父亲在军队中担任医官时,取得了贵族身份并拥有两处不大的田庄,但家境并不宽裕。他从小跟着父亲住在平民医院,接触到的全是贫苦的病人。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幼喜爱文学,但却遵从父愿,于一八三八年初进入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五年后毕业,被作战部雇为制图员。仅仅过了一年,他就申请离职,专门从事他所酷爱的文学创作。

一八四六年,陀思妥耶夫斯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这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成功之作。当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读到这份手稿时,不禁大为惊叹,这部小说甚至在付梓之前,就已经成为当时,全城最热门的话题。一八四八年底,陀思妥耶夫斯又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小说《白夜》。一八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凌晨,他由于参加激进革命小组的活动而被逮捕,被关押在彼得保罗要塞的监狱里。一八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早晨,他和那个激进革命小组的其他二十一名成员一道,在冰天雪地中被押送到刑场执行枪决。他们被蒙上眼睛,绑在雪地上新挖出的士坑后的柱子仁,面无表情的士兵们替他们穿上白色的尸衣,然后对准他们举起了长枪……就在枪声即将响起的最后一刻,一个宫廷侍从武官来到刑场,制止了射击,传达沙皇的特赦令:陀思妥耶夫斯基由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与文学道路是一出最深刻的悲剧。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四年间,他经受了难以言述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污辱。非人的苦役严重损害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体健康。原本体质孱弱、并患有癫痫病的他,病情因此变得更加严重,经常歇斯底里地发作,以后一直未能治愈,伴随他终生。一八五四年三月二日,陀思妥耶夫斯基服刑期满,接着又发配到谢姆帕拉廷斯克服兵役,两年后被晋升为少尉。一八五八年初,已年过三十七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病获准退伍,在苦役和军营中耗废了整个青年时代的他,终于重返阔别已整整十年之久的俄罗斯文坛。

这十年炼狱般的生活并非毫无价值。文学史家们认为,若是没有这一段经历,陀思妥耶夫斯也许只能成为一位平庸的作家。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一次与死神的握手,洞察了生存与死亡、善与恶、精神与肉体的奥秘。多年的苦役和充军生活又使他的灵魂深入到人类命运的深处。从此,他自觉承担起对人类的苦难、罪恶和信仰的沉重思考,个人的苦难引导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入人类普遍的苦难。在他的笔下,苦难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他的作品不仅记载了他对苦难的切身感受,描写了受苦人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而且将苦难转化成为一种高贵而圣洁的俄罗斯精神。

一八六四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和哥哥相继病故,他与哥哥合办的杂志也停刊了。为了摆脱困境,他全力埋头创作。一八六六年,长篇小说《罪与罚》问世,给他带来极大的声誉。《罪与罚》最早发表于一八六六年的《俄罗斯通报》,当时,俄国的民主运动激荡起伏,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甲年接近民主主义革命阵营,后来又受保守思想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主张用非暴力革命方式解决俄国社会问题,但另一方面,他又始终坚持人道主义,坚持批判俄国社会的不公,揭露俄国社会的黑暗,反映广大民众的深度苦难,表现俄国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思想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构成了他的作品的独特风格。

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罪与罚》对人性深层次的揭示使它成为后来的现代派作家学习的经典。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贫困——杀人——惩罚”这一线索而展开,不过,“罪”在整部小说中比重较轻,作家不只是讲述一个恐怖故事,而更重要的是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方面,《罪与罚》揭示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可怕的社会贫困、巨大的贫富悬殊和不公平的社会给无辜贫民造成的走投无路的惨状,这一可怕的社会矛盾,是造成富人贪婪、穷人堕落、优秀青年铤而走险等社会罪恶的根本原因;同时,小说通过主人公成功逃避法院侦讯的情节,揭示了社会惩罚的弊端,指出现实的司法制度无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罪恶。而且,作家通过描述主人公从杀人到精神崩溃这一过程,表达了对当时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作家在探讨“罪与罚”的问题上提出道德惩罚的方案,试图为危机四伏的世界找到一条道德忏悔的解救道路,希望唤醒良知,洗涤罪恶,作家以此同当时整个欧洲兴起的革命思潮进行争论。这既表现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又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人道主义优秀传统。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都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从事创作的。《罪与罚》问世期间,他因哥哥去世留下满身债务,再加上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聿有安娜·斯涅金娜的帮助,才得以摆脱危机。安娜是当时应聘来协助作家工作的年轻女速记员,她特别崇拜作家的才华,两人很快互生情意,于一八六七年结为夫妻。安娜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为了还债,为了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得不疯狂地写作,有时歇斯底里发作后仍然要拿起笔来写作。他还经常主动上门向各家杂志投稿,安娜也亲自出马,经营出版和推销他的作品。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没能彻底摆脱贫困。

安娜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作家的文学事业,她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罪与罚》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陪伴他走过了最后十四年艰辛的岁月。正是由于安娜的爱情和她的悉心照料,唤起了年近半百、贫病交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与创作热情。在写作《罪与罚》的过程中,作家紧张而不知疲倦地创作,还特意雇了一名仆人夜里睡在身旁,以防癫痫发作。创作期间,作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时常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凶手,一面踱步一面自言自语,构思他的“杀人计划”。小说的结尾是温柔的恋人陪同主人公去警察局自首,并且跟随他一起流放西伯利亚。这一情节,正象征了作家和安娜的爱情。

一八八一年二月九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圣彼得堡病逝。

陀思妥耶夫斯基堪称是病态社会和人类灵魂的解剖师。那种令俄罗斯作家著称于世的伟大传统——把苦难化为精神资源,化为更澄澈的良知和更虔诚的信念的传统,正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开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用自己的笔,使人性的无限复杂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他对灵魂的拷问,就像冬日的雷声一样震惊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时,他对人类灵魂的深刻剖析,又证明他是先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大师,他擅长心理分析,尤其是对人物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情节发展迅速,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人物激烈的内心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许多同时代的和后来的文学名家,几乎都被他这种难以逾越的成就所折服。高尔基尽管曾经批判他的哲学思想,但同时也一再称赞他是与托尔斯泰齐名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作家之一,并说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堪与之媲美;而俄国和欧洲的不少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则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奉为自己的鼻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和其他主要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白痴》、《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那些震撼人心的悲惨画面,那些以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的庄严的、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在世界各地的读者心中留下永久而深刻的印象,相信中国读者也绝不会陌生。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罪与罚(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蔡万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4943
开本 32开
页数 56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32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5
151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