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歌德谈话录/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谈话录作品,它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歌德谈话录》主要体现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就如同《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一样,相当精彩。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理解歌德最贴近的一扇窗户,与歌德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吧!

内容推荐

《歌德谈话录》是爱克曼对歌德人生最后十年的一些重要谈话的记录。爱克曼(1792—1854),德国19世纪著名诗人、散文家,歌德晚年最重要的助手和挚友。

作为诗人的爱克曼用他细腻的笔触记载下歌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在伟人身边亲聆教诲、沐浴慧光长达十年记录下的日记,它给世人留下了最真实的伟人生活细节。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歌德对家人、对朋友、对客人、对下人、对统治者、对同僚、对邻居、对文学艺术界的同仁,对伟大作品和杰出人物,对他生存中所发生关系的一切人和事,在这本质朴又简洁的著作里,都得到全面的反映。阅读《歌德谈话录》,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能获得自身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快翻开谈话录,进入歌德的真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品味吧!

目录

1823年6月10日(魏玛,与歌德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模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草草应付)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1月lO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1月29日(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1826年7月26日(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827年1月15日(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谈贝朗瑞的诗)

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史雷格尔)

1827年4月1日(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吕邦斯的风景画取法自然而非模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1827年5月4日(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的一段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828年10月17日(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lO月20日(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1828年10月23日(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1828年12月16日(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孵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1月3日(《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1830年1月27曰(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日(谈弥尔顿的《参孙》)

1830年2月3日(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同日(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1830年3月17日(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1830年3月21日(“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1830年8月2日(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1月17日(评《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1831年2月14日(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831年2月20日(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daemon(精灵)的意义)

1831年3月8日(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日(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1831年6月27日(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2月17日(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1832年3月11日的几天以后(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一: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附录二:《浮士德》第一、二部出版爱克曼原序(摘译)

附录三:《浮士德》第三部出版爱克曼原序

译后记:关于本书的性质

试读章节

昨天在歌德回到魏玛之前,我很幸运地又和他晤谈了一个钟头。这次他说的话非常重要,对我简直是无价之宝,使我终生受益不尽。凡是德国青年诗人都应该知道这番对他们也会有益的忠告。

歌德一开始就问我今年夏天写过诗没有。我回答说,写了一些,但是总的说来,我对作诗还缺乏兴致或乐趣。歌德就劝我说:“你得当心,不要写大部头作品。许多既有才智而又认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贪图写大部头作品上吃亏受苦,我在这一点上也吃过苦头,认识到它对我有多大害处。我扔到流水里去的作诗计划不知有多少哩!如果我把可写的都写了,写上一百卷也写不完。

“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诗人由日常现实生活触动起来的思想情感都要求表现,而且也应该得到表现。可是如果你脑子里老在想着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边站,一切思虑都得推开,这样就要丧失掉生活本身的乐趣。为了把各部分安排成为融贯完美的巨大整体,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为了把作品表达于妥当的流利语言,又要费大力而且还要有安静的生活环境。倘若你在整体上安排不妥当,你的精力就白费了。还不仅此,倘若你在处理那样庞大的题材时没有完全掌握住细节,整体也就会有瑕疵,会受到指责。这样,作者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力和牺牲,结果所获得的也不过是困倦和精力的瘫痪。反之,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来处理眼前的事物,他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姑且举柯尼斯堡的奥古斯特·哈根为例。他本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作家,你读过他的《奥尔弗里特和李辛那部诗没有?那里有些片段是写得很出色的,例如波罗的海风光以及当地的一些具体细节。但这都是些漂亮的片段,作为整体来看,这部诗却不能使任何人满意。可是他费了多大气力,简直弄得精疲力竭了。现在他还在写一部悲剧哩!”

说到这里,歌德笑了笑就停住了。我趁机插话说,如果我没有弄错,他在《艺术与古代》上就劝告过哈根只选些小题目来写。歌德回答说:“是呀,我确实劝告过他。但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的话谁肯听呢?每个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有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长期在迷途中乱窜,可是现在却没有时间去乱窜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年人是过来人,如果你们青年人愿意重蹈我们老年人的覆辙,我们的尝试和错误还有什么用处呢?这样,大家就无法前进了。我们老一辈走错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原来没有已铺平的路可走。但是对入世较晚的一辈人要求就要更严格些,他们不应该老是摸索和走错路,应该听老年人的忠告,马上踏上征途,向前迈进。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都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请你把我这番话牢记在心上,看它对你是否也适用。我并不是怕你也会走错路,不过我的话也许可以帮助你快一点跨过对你还不利的这段时期。如果你目前只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你可以把作品先交给报刊或印成小册子发表,但切莫迁就旁人的要求,要始终按照自己的心意写下去。

“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作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做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号称‘自然诗人’的傅恩斯坦是你所熟识的。他以种植酵母花为题写出一首很好的诗。我劝他用各行手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题材来写一些歌,我敢说他写这方面的诗歌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和这些手工艺匠人在一起生活,对手工艺这一行懂得很透彻,对他所要使用的材料有充分的掌握。写小题材的优点正在于你只须描绘你所熟悉的事物。至于写大部头的诗,情况却不同。那就不免要把各个部分都按计划编织成为一个完整体,而且还要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是在青年时代对事物的认识不免片面,而大部头作品却要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人们就在这一点上要跌跤。”

我告诉歌德,我想写一部大部头的诗,用一年四季为题材,把各种行业和娱乐都编织进去。歌德回答说:“这正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你可以在许多片段里写得很成功,但是涉及你也许还没有认真研究过、还不大熟悉的事物,你就不会成功。你也许写渔夫写得很好,写猎户却写得很坏。如果有些部分失败了,整体就会显得有缺陷,不管其他部分写得多么好,这样你就写不出什么完美的作品。但是你如果把那些个别部分分开,单挑其中你能胜任的来写,你就有把握写出一点好作品来了。

“我特别劝你不要单凭自己的伟大的创造发明,因为要创造发明就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而青年人的观点往往还不够成熟。此外,人物和观点都不能作为诗人的特征反映而同诗人相结合,从而使他在下一步创作中丧失丰满性。最后还有一点,创造发明以及安排和组织方面的构思要费多少时间而讨不到好处,纵使作品终于完成了。

“如果采用现成的题材,情况就大不相同,工作就会轻松些。题材既是现成的,人物和事迹就用不着新创了,诗人要做的工作就只是构成一个活的整体。这样,诗人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满性,因为用不着再从他本身补充什么了。他只须在表达方面费力,用不着花费创造题材所需要的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我甚至劝人采用前人已用过的题材。例如伊菲姬尼亚这个题材不是用过多次了吗?可是产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作家对同一题材各有不同的看法,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处理。P3-6

序言

你看过2009年为纪念孔子诞辰而开始播出的百集动画片《孔子》吗?这部动画片从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生阶段入手,讲述了孔子从一个贫民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在动画里,既有孔子、子路、闵损等记载在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有让动画变得生动活泼的虚构角色皮休、兰花仙子。在一个个娓娓讲述的故事中,你渐渐认识一个纯真、本色、好学、执著、悟性很高的孔子,而在观看趣味性极强的动画片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故事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不过,要想更真实地了解孔子的形象,还得要读一读《论语》。《论语》是一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语录形式记载,使你可以像面对面一样与孔子进行心灵交流,从而了解到最真实最原本的孔子。

在异国他乡的德国,也有一本谈话录作品,叫《歌德谈话录》,它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歌德谈话录》主要体现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就如同《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一样,相当精彩。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理解歌德最贴近的一扇窗户,与歌德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吧!

忘年之交——爱克曼与歌德

《歌德谈话录》中的主角,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他的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他又回到魏玛并任剧院监督直至去世。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浮士德》。由于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除此之外,他亦不乏抒情性和评论性的文童。

《歌德谈话录》是爱克曼对歌德人生最后十年的一些重要谈话的记录。爱克曼(1792—1854),德国19世纪著名诗人、散文家,歌德晚年最重要的助手和挚友。爱克曼出生在德国纽伦堡和汉堡之间的荒原上一个贫农家庭,14岁时还不会看书写字,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他学习了德文、拉丁文和音乐。21岁的时候,他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开始对绘画和文学产生兴趣,尤其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歌德的短诗。1821年,他进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两年后写了诗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并携带此论文拜访了歌德,歌德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推荐他去魏玛工作,从此爱克曼就留在歌德身边与歌德合作,一直到歌德逝世,他参与编辑由歌德亲自审订的《歌德文集》。1836年,《歌德谈话录》出版,该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爱克曼也因此而闻名,但他的诗集和诗论却并不引人注意。

歌德与爱克曼从相知、相识到成为莫逆之交,这份忘年友情本身就是一段久经传颂的佳话。在爱克曼的叙述中,小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大到一次聚餐,一场正式的讨论,都能使你深深地感受到两人友情的真挚与交往的真诚。翻开第一页,记录了爱克曼到歌德家,在二楼一个房间看到刻在门槛上的两个字——“敬礼”——受到欢迎的好兆头,直到最后一页,他瞻仰歌德遗体时:“一个完美的人优雅地躺在我面前,看到他而引发的美感使我一时忘记了那不朽的精神已经离开了这尘世的居所。我把手放在他的心口——那里是深深的沉寂——我转过身让我抑制已久的泪水尽情流淌下来。”页页都饱含了作者爱克曼发自内心对歌德的崇拜仰慕和怀念的情感,这本谈话录更是因此充满了人情味,更具真实感。

《歌德谈话录》——歌德的真实记录  作为诗人的爱克曼用他细腻的笔触记载下歌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在伟人身边亲聆教诲、沐浴慧光长达十年记录下的日记,它给世人留下了最真实的伟人生活细节。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歌德对家人、对朋友、对客人、对下人、对统治者、对同僚、对邻居、对文学艺术界的同仁,对伟大作品和杰出人物,对他生存中所发生关系的一切人和事,在这本质朴又简洁的著作里,都得到全面的反映。阅读《歌德谈话录》,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能获得自身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快翻开谈话录,进入歌德的真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品味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歌德谈话录/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爱克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804213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6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5
13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