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诗礼传家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于2016年6月25日在曲阜召开成立大会,并举办中华诗礼家风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46篇,中华孔子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大力支持,提交20余篇高质量论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北京师范大学晁福林教授发来贺信,有名学者张立文、李存山、王中江、李景林、颜炳罡等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孔子后裔从不同行业领域展现诗礼传家的很好家风的论文。本次研讨会的研讨成果将成为今后家风、家训与家规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与指导。 目录 贺信、致辞 牟钟鉴先生贺信 晁福林先生贺信 王中江会长致辞 孔德墉会长致辞 主旨演讲 乡绅、乡规、家规与中国古代社会 家风传承与孔氏宗亲的文化意义 漫议家风 诗礼传统铺就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 《朱子家礼》与家教家风建设 立身治家之道――《颜氏家训》的主旨及其现代意义 教家立范: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与借鉴 关于新谱研究的几个问题――意义?规模?方法 家风、家规、家训、家教 诗礼传家一脉长――孔子后裔的祖训与家风 诗礼传家的内涵及价值 孔子的家教及其影响――从“庭训”说起 家风濡染,玉汝于成――由古代家风引发的反思 孔氏后裔廉政家风的传承――以孔仅和孔奋为例 “不学诗,无以言”――清代前中期孔氏家族诗人交游论略 曲阜孔氏家风与党员干部家庭建设 18世纪中日家训比较 孔子研究 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 孔子“孝”论的三个维度 世人如何看孔子 《孔丛子》与先秦孔氏家学的酝酿与演化 孔氏家学与《尚书》学关系考论 从《史晨碑》看孔子在汉代的影响 情性?德性?德行――孔子仁学思想的特色 儒学研究 论孝与仁 《大学》本义新探 颜之推“礼缘人情”说对礼法的革新 《传习录》克私功夫论初探 儒家忧患意识浅论 大学生亟待提升国学素质 孔裔谈孔 文宣公孔宜对儒家入世哲学的运用 曲阜世泽长,淳邑家声远 追考平阳儒学曾有的辉煌 孔氏昌弼公后裔迁徙及融入藏族演变过程初探 作者信息 《诗礼传家》稿约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礼传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孔德立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孔德立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628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8 |
首版时间 | 2018-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2 |
CIP核字 | 2018140522 |
中图分类号 | B8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0.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