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千零一夜(青少版上中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卷帙浩繁、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用离奇突兀的情节、神奇瑰异的想象编织出一幅宏伟辉煌、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哪部文学作品能像它一样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以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千零一夜(青少版上中下)》从《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选译了一部分影响较大、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故事阅读本书,可以欣赏到该书所描述的当时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

内容推荐

《一千零一夜(青少版上中下)》从《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选译了一部分影响较大、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故事。同时注意到选择原书的开头故事与结尾故事,以便照顾到首尾呼应,令读者读起来更加连贯,更可以管中窥豹,基本了解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内容与风貌。这一点,对于今天忙碌的人们,或许提供了一些阅读上的方便。

本书从原书的开头《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讲起,以《鞋匠马鲁夫的故事》结束。

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读者,本书都应该是一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启迪智慧的好书。同时,阅读本书,更会引起我们对于同类的、同时期的我国的类似故事的联想。

目录

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

○ 牛和驴的故事

商人和妖魔的故事

○ 第一个老人的故事

○ 第二个老人的故事

○ 第三个老人的故事

渔夫和妖魔的故事

○ 国王尤南的大臣的故事

○ 辛德巴德国王和鹰的故事

○ 诡计多端的大臣的故事

○ 池塘和彩色鱼的故事

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

○ 第一个流浪汉的故事

○ 第二个流浪汉的故事

○ 嫉妒者和被嫉妒者的故事

○ 第三个流浪汉的故事

○ 第一个女郎的故事

○ 第二个女郎的故事

驼背的故事

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真假哈里发的故事)

法官妻子的故事

飞毯的故事

乌木马的故事

商人阿里·米斯里的故事

航海家辛德巴德的故事

○ 第一次航海的故事

○ 第二次航海的故事

○ 第三次航海的故事

○ 第四次航海的故事

○ 第五次航海的故事

○ 第六次航海的故事

○ 第七次航海的故事

朱德尔三兄弟的故事

白德尔王子与凤凰王国珍宝公主的故事

赛义夫·穆鲁克与白蒂娅·杰玛丽的故事

巴士拉银匠哈桑与羽衣公主的故事

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

巴士拉省长阿卜杜拉与其兄长们的故事

鞋匠马鲁夫的故事

试读章节

传说古时候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群岛上,有一个萨珊国。国王手下兵多将广,奴婢成群。他有两个儿子,都是英勇的骑士。大儿子比小儿子更加骁勇善战。大儿子继承了王位,治国公正无私,深得民心,称山鲁亚尔国王。弟弟叫沙赫宰曼,是波斯撒马尔罕的国王。兄弟二人在各自的王国里治国严明、公正,可谓清如水,明如镜。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幸福无比。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二十年。

有一天,为兄的山鲁亚尔国王思念弟弟,于是派宰相去请他来。

宰相奉命而行,过了若干时日,平安来到了沙赫宰曼国王的王宫。请过安之后,这位宰相便向沙赫宰曼国王转告他的王兄如何思念他,希望他前去相见。

沙赫宰曼答应了一声:“遵命!”就打点行装准备起程。他让人准备了帐篷、骆驼、骡马,安排好了奴婢、随从,并委任他的宰相在他外出期间代理国政,然后动身前往其兄的王国。

出宫不远,半夜里他想起有件要紧的东西未带,便回宫去取。他走进宫里,发现自己的妻子正躺在他的床上与一个黑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见到这一情景,他不禁觉得眼前天昏地暗,心想:“我还未离开国都,就出这种事,我若是在王兄那里待一段时间,不知这个女人还会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他抽出剑来,把他们杀死在床上,并马上离宫而去,下令继续赶路。

沙赫宰曼国王一行走到了王兄的国都。王兄山鲁亚尔闻知弟弟到来,亲自出宫迎接,问寒问暖,无比高兴;又下令全城张灯结彩,并坐下与弟弟促膝谈心,十分兴奋。

沙赫宰曼常常想起妻子干的丑事,不禁愁云密布,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哥哥山鲁亚尔见到弟弟这副样子,还以为是由于他离开了自己的王国,有些思乡的缘故,就随他去,没有过问。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天,哥哥还是关心地问弟弟道:

“弟弟!我怎么看你有些面黄肌瘦啊?”

弟弟对他说:

“哥哥,我有心病啊!”

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见到妻子干的丑事告诉哥哥。

哥哥就说:

“我想让你陪我去打一场猎,也许你会开心一点儿!”

弟弟不肯奉陪。哥哥就独自率人出宫行猎去了。

王宫里有不少窗户俯临御花园,沙赫宰曼便凭窗眺望。他见到宫门突然打开,从门里走出了二十个宫女、二十个奴仆,他嫂子——王后也千娇百媚、艳丽无比地走在他们之中。他们走到一个喷水池边,脱下衣服。

只见王后召唤道:

“来呀,马斯欧德!”

于是,一个黑奴走到她跟前,同她拥抱在一起……直到天黑。

沙赫宰曼见到此情此景,不禁想道:

“凭真主起誓,我的灾难要比这种灾难轻多了!”

他的郁闷、苦恼竟为之一扫而光,心想:“这可比我的遭遇严重得多了!”于是他开始又吃又喝,什么也不在意了。

哥哥山鲁亚尔打猎归来,兄弟俩相见之后,哥哥见弟弟模样大变,重又红光满面,而且原先吃得很少,如今却食欲大振,能吃能喝,不由得感到奇怪,就问:

“弟弟,我原先看到你面黄肌瘦的,如今却又变得红光满面了。告诉我,你这是怎么回事?”

弟弟说:

“说起我为何变得面黄肌瘦的,我倒是可以告诉你;至于为何重又变得红光满面的,则请您原谅,我不能如实相告。”

哥哥说:

“好吧!那就先把你为何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讲给我听听吧!”

弟弟说:

“哥哥,你知道,当你派了宰相要我来见你的时候,我就打点好了一切,出了国都。后来我想起我要送给你的那串念珠落在宫里了。我返回了宫里,却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同一个黑奴躺在我的床上,于是我把他们双双杀死了。来到你这里后,我总是想着这件事。这就是我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至于我的脸色为什么又会恢复正常,则请你原谅,我实在不便说。”P1-3

序言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卷帙浩繁、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用离奇突兀的情节、神奇瑰异的想象编织出一幅宏伟辉煌、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哪部文学作品能像它一样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以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故事的脉络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来自主线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群岛上,有一个萨珊国。国王山鲁亚尔发现王后不忠,一怒之下,将她和与其私通的奴仆杀死,还存心报复所有的女人:每娶一个女人,第二天早晨便将其杀掉再娶。如此三年,致使当时的妇女不是死于国王刀下,便是逃之夭夭,整个国家十室九空,一片恐怖。聪慧、美丽的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为使姊妹们不再惨遭虐待与杀害,毅然挺身而出,让父亲将自己送进王宫。进宫后,她请国王允许将自己的妹妹敦娅佐德召进宫,以求死别。妹妹按照事先约定,请求姐姐讲个故事以度过漫长的一夜。于是山鲁佐德便征得国王同意,开始讲起故事。翌日早晨天刚亮,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却正值精彩处,留下悬念而未完结,国王很感兴趣,受好奇心驱使,想知道故事结局,只好免山鲁佐德一死。让她第二夜接着讲。就这样,故事接故事,故事套故事,每到夜尽天亮时分,正是故事兴味正浓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这期间,山鲁佐德还为国王生了孩子。最后,国王受到那些神奇迷人故事的感化,幡然悔悟,弃恶从善,决心与聪明、美丽的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二、成书过程

这部鸿篇巨制的民间故事集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它实际上是古代中东、近东以及阿拉伯地区的民间说唱艺人与文人学士历经几个世纪共同创作的结果。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建国初期,即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开始长达百年的“翻译运动”,这一时期大批外文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据阿拉伯学者迈斯欧迪(?一957)在《黄金草原》一书中称:“在从波斯、印度、罗马语文翻译过来并传到我们手中的群书中,有一本书叫《希扎尔·艾夫萨乃》,由波斯文译为阿拉伯文的意思就是‘一千个故事’。‘故事’一词的波斯文就叫‘艾夫萨乃’。之后,人们称这部书为《一千零一夜》。”

另一位学者伊本·奈迪姆(890—989)在《索引》一书中则说:“最早将故事编撰成书,并将其保存于文库(其中有些是动物寓言)的是古代的波斯人……这些故事在萨珊王朝时期数量更多,内容也更广。阿拉伯人将它们译成了阿拉伯文。一些善于言辞、长于修辞的人们把它们拿过来,进行修饰润色,并按其类似内容进行整理。将这类内容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希扎尔·艾夫萨乃》,意为一千个故事。书的成因是:有一个国王,一旦娶一个女人,翌日便将她杀死。后来,他娶了一个王家的婢女,是个有头脑有知识的人,名叫山鲁佐德。她同他在一起时,她便给他讲故事,夜尽时,故事正讲到有趣处,国王只好让她留下,要求她第二天接着讲。就这样,直到同她过了一千夜。与此同时,他还同她生了一个孩子。国王认为她很聪明,便倾心于她,让她留在宫中。当时国王有位女管家,名叫敦娅佐德,她在这件事上与山鲁佐德相互配合。”

伊本·奈迪姆并对此评论道:“事实是——如蒙天佑——最早在夜晚进行夜谈的是亚历山大。有一伙人为了逗他笑,给他讲故事。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取乐,而是为了记下来,作为殷鉴。此后,《希扎尔·艾夫萨乃》一书开始在国王之间流传。全书写了有一千个夜晚,却不到二百个故事,因为一个故事也许要讲上几夜。我曾分几次读完全书。事实上,这是一本粗俗无聊的书。”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千零一夜》的雏形是译自波斯的《希扎尔·艾夫萨乃》一书。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串联起来的主线(引子)故事的基本情节连同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山鲁佐德的名字都是来自这本《希扎尔·艾夫萨乃》。学者们大多认为,波斯的《希扎尔·艾夫萨乃》又可能来源于印度。

《希扎尔·艾夫萨乃》原书已逸,原貌已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它与现在所见的《一千零一夜》大不相同。因为它在当时还只是一只“丑小鸭”——“粗俗、无聊”,远没有成为羽翼丰满、令人赞叹的“天鹅”。事实上,《希扎尔·艾夫萨乃》只是为日后的《一千零一夜》提供了一个主线故事,一个伸缩性很大的故事框架——山鲁佐德为国王讲了一千或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据学者考证,《一千零一夜》定型于公元1517_1535年之间的埃及。

《一千零一夜》的成书及定型过程,实际上是说书人在《希扎尔·艾夫萨乃》这一粗俗、松散的底本上,在内容方面,不断增加、扩充,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在艺术性方面,不断修饰、润色,使其更臻于完美。这一过程是由文人学士和民间艺人共同完成的。其方式、方法大约有三种:一是将现成的书面故事塞进故事集中;二是将民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加工整理,补进书中;三是将书中原有的故事修补、抻长。如在迈斯欧迪的《黄金草原》与伊本·奈迪姆的《索引》书中,在提到从印度、波斯等地引进的书中有《辛迪巴德》《舍玛斯》等书,独立地与《希扎尔·艾夫萨乃》并列陈述,但现今的《一千零一夜》却包含了这些书中的故事。

此外,伊本·奈迪姆在《索引》一书中还提到,在阿拔斯王朝时期曾写过《大臣和书记传》一书的著名作家杰赫希亚里(?一942),曾搜集了阿拉伯、波斯、印度、罗马等各国、各族人的故事,企图加工成一千个故事,名为《千夜谈》。每篇故事约50页。但他只写了480篇就因其逝世而中断。杰赫希亚里的《千夜谈》可能是阿拉伯文人对编写《一千零一夜》这类故事较早的一次尝试。书虽未成,稿亦散失,但其中的一些故事肯定也被融进了现今的《一千零一夜》中而得以流传。

与此相比,更应引起读者注意的是《一千零一夜》发源、流传、成书、定型过程的空间与时间。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集中地产生于印度、波斯、伊拉克和埃及。这些地区有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波斯文明的积淀,而且由于伊斯兰初期的开拓疆域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通过战争、占领、混居、通婚、商业贸易、作品的译介……阿拉伯、印度、波斯、希腊一罗马、希伯来、柏柏尔……乃至中国等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一空间,这一时间,相互撞击而融汇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一体中。

在定型成书前,“它是一些故事集。编写出来不是为了阅读,也不是为了保存于图书馆,而是一种散乱的故事集子,将它们写下来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述它以娱乐公众。几百年间,说书人带着这本书的各种抄本,可以随意抻长,随意增删。直到后来,人们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故事,于是要通过印刷,或者通过图书馆对那些抄本的保存,使得这些故事被限定下来。”可以认为,在16世纪《一千零一夜》定型前的各种手抄本,实际上多是说书人备忘的“底本”。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部分源自印度、波斯的故事,还有一些出自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以及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

阿拉伯人自古就有讲故事的传统。到阿拔斯王朝,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稳定,政治、军事的强盛,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昌盛和市民阶层的成长,以说书、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市井文学便应运而生。《一千零一夜》正是这种市井文学的代表作。

说书,是当时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的需要,许多说书人在街头巷尾、茶馆、集市上为平民百姓说书。同时,说书也受到宫廷哈里发及贵族们的青睐,有时说书人被召进王宫、官府,为哈里发和大臣们讲故事,如果故事内容新颖奇异、讲得生动感人,说书人便会获得重金赏赐。

因而,说书这一民间市井文学在阿拔斯王朝一直长盛不衰。

阿拔斯王朝衰亡后,马木鲁克王朝依靠人民的积极支援和英勇战斗,打退了蒙古人的进犯,清除了十字军在东方的侵略势力,这一时期的埃及在东方经济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3—15世纪,埃及的商业,特别是与欧洲国家及印度的转口贸易十分兴旺。蒙古人西征和安达卢西亚失落后,西亚地区和安达卢西亚、西西里岛的阿拉伯文人学士多集结于埃及。因此,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实际上成了当时阿拉伯的经济、文化中心。

自阿拔斯王朝后期开始出现的文学作品有向文、野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时期显得益甚。那些雕词琢句的高雅诗文很难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倒是市井文学让市民感到亲切。

马木鲁克王朝的统治者也很喜欢通俗的市井文学。这样兴起于阿拔斯王朝初期伊拉克的市井文学,在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再次繁荣。《一千零一夜》在此时此地又注入新的血液,并能够被最后定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内容取材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产生于不同的民族、地区,难免带有不同的胎痣,可供识别。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多半来源于印度,这可能与印度教——佛教关于轮回转世投胎的信仰有关;源于波斯的故事多是一些有关风流才子聪明、机智的单篇故事;有关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和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故事则有着较浓厚的地方色彩与时代特征,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写巴格达王宫的豪华,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这些自然是源于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而有关魔法、巫术、符咒之类的故事则多半源于埃及,因为这是该地区的传统习俗。

《一千零一夜》全书包括大小近300个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爱情传奇、寓言童话、宫廷奇闻、名人逸事、冒险奇遇……不一而足。故事发生的时间自开天辟地直到成书当时;故事发生的空间是阳世阴间、山南海北、宇宙太空、世界各地,更多的则是巴格达、巴士拉、开罗、大马士革……阿拉伯的都会、名城,无所不包。故事的主角则是自仙魔、精灵、帝王将相、王子公主、才子佳人,至商贾、僧侣、工匠、渔翁、农夫、童仆奴婢,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乃至飞禽走兽、鱼鳖虾蟹……应有尽有。这些故事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古时期阿拉伯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贯串于全书的主旋律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

中世纪的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昌盛,使市井商人、工匠的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富商巨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连哈里发都愿意与他们结交,常对他们委以重任,封以高官,招为驸马。有的商贾竟成了宰相,乃至国王。这种重钱财、商贾的价值观念显然与古代中国的“学而优则仕”的“重学轻商”的传统大不相同。

这类以商人为主角,描写他们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出生入死,不畏艰险而发财致富,衣锦还乡,成为权贵的代表作,无疑是《航海家辛德巴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辛德巴德原为巴格达城市的一个纨绔子弟,在将巨额遗产挥霍一空之后,痛下决心去海外经商发财,以求重振家业。他前后进行了7次远航,每次都是惊心动魄的冒险,都是死里逃生的奇遇。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成为巴格达城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关于爱情的故事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故事往往歌颂了真正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不畏艰难险阻的;宣扬了尽管爱情的道路是崎岖不平、坎坷曲折的,但有情人终会结成眷属的美好思想。如《巴士拉银匠哈桑与羽衣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敢于冲破天上与人间的重重阻挠,经历了生与死的重重考验,越过了深谷、大海、高山而终于找到了妻子,从而阖家团圆。故事中的神魔世界,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折射,诸如此类的故事反映了广大青年男女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千零一夜》既然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很多故事就很自然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爱憎鲜明地描述了百姓的苦难和不幸;表达了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控诉;歌颂了劳苦大众的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美德。他们忠于爱情,不畏强暴,不怕艰险,疾恶如仇,执着地追求幸福、正义,憧憬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很多故事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斥责了社会的黑暗不公,嘲笑了上层权贵的昏聩、贪婪。书中在每一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黑暗的斗争中,总是让前者战胜后者,从而鲜明地表达了劳动群众的感情与倾向。比如《驼背的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心态以及他们善良的本性。裁缝、犹太医生、基督教徒、御厨总管等遇到偶发事件时,都想逃避责任,嫁祸于人。但是一旦看到他人无辜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立即承认错误,不愿意他人代自己受过。这些故事都反映出了普通市民的心态以及他们所认同的人们应该具有的品质。

《一千零一夜》一书既然是中古时期世界各种文化,尤其是东方各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汇的产物,我们从中自然不难看到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佛教、波斯——祆教、希伯来——犹太教、希腊和罗马——基督教……诸种宗教文化的影响。当时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亦称“海上丝绸之路”)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从书中亦可看到。如很多故事都提到中国和中国人,其中有些著名的故事,如《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还将中国设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

《一千零一夜》一方面是伴随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形成而产生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是反映这一文化的镜子。它在对外来故事的取舍、消化过程中,是以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准则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拜火教(祆教),对犹太人,对拜物教……都是持丑化、贬斥、否定的态度,认为是异教徒,是邪恶势力或反面形象。与此同时,全书却宣扬真主无时无处不在,是世上唯一的主宰,具有无穷的威力;敬畏真主、虔诚笃信,就会遇难呈祥,化险为夷。

《一千零一夜》的书中多有人与妖魔的描写,妖魔经常是神通广大的,而人则是更富有智慧的。比如《渔夫和妖魔的故事》,描写了渔夫从大海中打捞出瓶子,解救了被关进瓶子中的妖魔,妖魔非但不感谢渔夫,还要恩将仇报,要杀死他,于是渔夫就要想办法对付妖魔了。

渔夫问妖魔:

“你当初是在这个瓶子里。可这个瓶子既容不下你的一只手,也容不下你的一条腿,它又怎么能容得下你的整个身体呢?”

妖魔反问渔夫:

“那你是不相信我当初是在瓶子里了?”

渔夫说:

“除非我能亲眼看见,否则,我绝对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这时,妖魔摇身一变,化成一片烟云,笼罩在海面上,又聚集起来,一点儿一点儿往瓶子里钻。等到那股烟完全钻进瓶子里,渔夫赶紧抓起盖了印的铅封,把瓶口一下子塞紧,然后大声招呼那个妖魔道:

“这回还是你对我说说,你希望得到怎么一个死法吧!我一定要把你扔回大海。我还要在这里给自己搭起一个小窝棚,不让任何人在这里撒网打鱼。”

类似的描述,都会启迪人们的智慧,引发人们去思索。

作为民间故事,少不了描写魔幻的宝物,本书中多次展现了各种功能不同的宝物,比如魔戒指、魔瓶、神灯、神奇的褡裢等等。在如何对待这些宝物的态度上,本书也有不同的描述。比如对于神通广大的戒指,在多篇故事中都有涉及。在《鞋匠马鲁夫的故事》结尾处,戒指就作为宝物被保存了。而在《朱德尔三兄弟的故事》一篇的结尾处,则是阿西雅公主知道了丈夫的兄长萨利木抢劫了丈夫的魔戒指,杀害了丈夫之后,她用毒酒毒死了萨利木。然后她从萨利木那里取来了魔戒指,将它砸个粉碎,不让任何人再占有它了。同时她又找出同样具有魔力的褡裢,将它撕成碎片。

然后,公主找来了文官武将、宗教长老,向他们说明了自己所做的事情:  “你们推选贤明的人做你们的国王吧!让他来管理国事!”

故事的结论是: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待一切,而魔幻的宝贝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本书的不少篇章都赞扬了女性的聪明、美貌、智慧、正义等等,比如《法官妻子的故事》,就描写了法官妻子的善良、大度、与人为善,并且帮助陷害过自己的人治好了病。类似篇章表达的还有很多。但同时本书也有不少篇章表达了对女性的歧视,描写了妇女会招致祸端,如开篇部分《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所引用的诗歌:

别信任女人——千万,

也别相信她们的诺言。

歧视妇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数百年前的民间故事了。

四、艺术特色

《一千零一夜》作为一部民间故事集,一部世界名著,其艺术特色也是非常突出的。

该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在结构上采取了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又套更小的故事的框架武结构,亦称树状结构或连串插入式结构。在印度故事中,多为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在“节外生枝”时,多以“那是怎么回事儿”的问句导引出另一个故事。

这种结构源于古代印度。印度的《五卷书》《故事海》《鹦鹉故事七十则》等都是这种结构。

《一千零一夜》不仅整部书是一个有头有尾包含了几百个故事的大故事,是框架结构,而且,书中有些故事也都是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一个《渔夫和妖魔的故事》就引申出了《国王尤南的大臣的故事》《辛德巴德国王和鹰的故事》《诡计多端的大臣的故事》《池塘和彩色鱼的故事》,这些故事互相关联,而又独立成篇。另外,《商人和妖魔的故事》《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等很多故事都属于这种框架式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使当年的说书艺人和后来整理、编写全书的文人有相当大的创作自由。可把不同时代、地区流传的,以不同时间、空间为背景的故事编织在一起;故事可多可少,可伸可缩。编排时,一个个故事可前可后,可分可合;讲起来,忽而天南,忽而海北,忽而是神话传说,忽而是故事逸闻,机动灵活,变幻莫测。这种结构也使故事情节更显跌宕起伏,人物描述更加栩栩如生,引入入胜。

亦幻亦真,幻想与现实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是《一千零一夜》艺术手法的另一大特色。时而大胆的夸张、非凡的想象,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法力无边的神灯、魔戒指、魔杖,可在天上自由飞行的乌木马、飞毯,仙魔、精灵、鬼怪……使我们觉得一切都神奇无比,妙不可言;时而真实的描写,细致的刻画,又把我们领进中古阿拉伯现实生活中:在巴格达、巴士拉、大马士革、开罗……平民百姓在凄风苦雨中辛劳奔波,王公贵族在花天酒地中淫逸骄奢,富商巨贾在尔虞我诈中贪婪牟利……许多故事又似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风俗画,真实地勾勒出中古阿拉伯的风土人情。不管是幻想的虚构,还是真实的写照,都反映或折射出中古阿拉伯人民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美好的愿望。

《一千零一夜》的另一个艺术特点就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方法。在一个个故事中,把代表真善美的人物与代表假恶丑的势力进行强烈的对照,尤为凸显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思想意识。如把山鲁佐德与山鲁亚尔、渔夫与妖魔、阿拉丁与魔法师放在同一个故事中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创作者们爱憎分明,褒贬清楚,体现了人民大众传统的惩恶扬善的美学观和生活观。同时,在对比中,也会使读者(或听众)深切地感到,那些代表真善美者越发可亲可爱,那些代表假恶丑者越发可鄙可憎。这种对比的写法,也是古今中外各类民间文学的一大特点。

作为民间文学的代表作,《一千零一夜》在语言上亦有其特色:文白相间,散韵结合,诗文并茂,相得益彰。书中穿插、引用了大量的诗句、格言、谚语、成语、警句;叙事、写景、状物时,语言通俗流畅,词汇丰富,善用比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同时这种语言也具有民间创作的一些通病:有些描写、比喻显得程式化,如提到女人的美丽,往往都是把她们比喻成月亮、羚羊……犹如中国民间文学一提到美女就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等词语来形容一样,有时让人感到单调、刻板;有些语言还不够精练,甚至显得粗俗。

五、《一千零一夜》的流传

《一千零一夜》在自8世纪至16世纪的流传、成书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手抄本。至今发现的手抄本多为残篇。这些手抄本虽然基本框架故事相同,但其中所包括的故事篇幅的数量、内容或次序却都不尽相同。阿拉伯原文的《一千零一夜》在1818年于印度的加尔各答首次印刷发行,称“加尔各答首版本”,不过它仍是一个残本,只有约200夜的故事。1833年出版的“加尔各答再版本”,那是依据来自埃及的一部内容完整的手抄本。1835年。依据这一版本于开罗出版的“布拉哥版本”被认为是阿拉伯原文的善本。1888—1890年于贝鲁特出版的“萨里哈尼神父版”的《一千零一夜》则是依据“布拉哥再版本”删改的“洁本”,删去的主要是一些迎合小市民口味的色情描写和淫词秽语。现在出版的各种阿拉伯文版本和外文译本,多是依据这两种版本。其实,这两种版本虽是按“夜”划分的,全书共有1001夜的故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容并不全,因为法国东方学者左登堡(Zotenberg)根据一个巴格达手抄本于1888年在巴黎发表创作的《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和另一东方学者麦克唐纳(D.B.Macdonald)根据他自己发现的一个手抄本而于1910年发表创作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都没包括在内。

《一千零一夜》,“这本故事集是在西方各国最普及的阿拉伯文学作品,甚至比在阿拉伯地区还要普及一些”。

1704—1717年间,法国人加朗首次在西方翻译出版了《一千零一夜》。这一译本虽说是依据四册来自叙利亚阿勒颇的手抄本结集而成,但译文并不忠实于原文,很多故事是加朗在听了一个来自阿勒颇的名叫哈纳的天主教马龙派的教徒口述后,根据笔记再创作的。加朗是个颇具讲故事天赋的人,他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增删、改写,以迎合欧洲人的口味。这一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在西方引起轰动,掀起了一股“东方热”。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依据加朗的译本,《一千零一夜》几乎被重译成欧洲所有语言。自阿拉伯原文的“加尔各答再版本”和“布拉哥版本”于19世纪30年代问世后,英国的东方学者们开始认真地根据阿拉伯原文翻译。其中最著名的是莱恩于1839—1841年出版的译本。

其实,《一千零一夜》的许多故事早在中世纪就通过当时属于阿拉伯帝国版图的安达卢西亚、西西里岛。通过十字军东侵和其他接触与交流的途径,传到了西方,并对西方的文化、文学乃至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1348—1353),叙述10名青年男女在10天的避难期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一1400),描写一群要去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聚会在一家小旅店里,旅店老板建议他们在去朝圣的来回路上每人各讲两个故事,讲得最好的人,可以白吃一顿好饭。全书共有20多个故事。学者们多认为,这两本书的框架式结构、许多故事的题材内容及其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都反映出《一千零一夜》的影响。再如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1668—1694)、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05—1615)、英国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1603)、斯威夫特的寓言小说《格利佛游记》(1726)、德国莱辛的诗剧《智者纳旦》(1779),直至美国朗费罗的叙事诗集《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等名著,都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千零一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现代和当代的西方著名作家、诗人,如伏尔泰、司汤达、大仲马、歌德、普希金、托尔斯泰、狄更斯、安徒生、爱伦·坡、卡夫卡、莫拉维亚、迪伦马特、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没有哪一个没读过这部神奇美妙的故事集,并被其吸引,受其影响的。从西欧的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的兴起,直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一千零一夜》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可谓十分巨大!

六、《一千零一夜》在我国

我国最早有关《一千零一夜》的介绍,见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辑的《四洲志》,其中在谈及阿拉伯的文化成就时,写道:“……本国人复又著辑,论种类、论仇敌、论攻击、论游览、论女人,以至小说等书。近有小说《一千零一夜》,词虽粗俚,亦不能谓之无诗才。”

在我国,开《一千零一夜》故事翻译之先河者是周桂笙。1900年,他在《采风报》上发表了《一千零一夜》中《国王山鲁亚尔及兄弟的故事》和《渔者》两篇译文。1903年,上海清华书局出版了他的《新庵谐译初编》,凡二卷,其第一卷为《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又称《天方夜谭》。最早用这一译名的是严复。据考证,他很可能是最早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介绍到中国的译者之一:1903年《大陆报》(月刊)所连载的佚名者所译的《一千一夜》多半是出自他的手笔。在该报1903年5月6日刊载的《(一千一夜>序》中提到:“……故名其书日《一千一夜》,亦日《天方夜谭》……”严复还在译述于1900年至1902年,正式出版于1905年的《穆勒名学》一书的一则按语中写道:“《天方夜谭》不知何人所著。其书言安息某国王,以其宠妃与奴私,杀之后,更娶他妃,御一夕,天明辄杀无赦。以是国中美人几尽,后其宰相女自言愿为王妃,父母涕泣闭拒之,不可,则为其盛饰进御。夜中鸡既鸣,白王言为娣道一古事未尽,愿得毕其说就死。王许之。遂迎其娣宫中,听姊复理前语。乃其说既吊诡新奇可喜矣,且抽绎益长,猝不可罄,则请王赐一夕之命,以褒续前语。入后转胜,王甚乐之。于是者至一千有一夜,得不死。其书为各国传译,名《一千一夜》。《天方夜谭》者诚古今绝作也,且其书多议四城回部制度、风俗、教理、民情之事,故为通人所重也。”寥寥数语,既简要说明了《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来龙去脉,又介绍了其反映的社会内容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以《天方夜谭》为译名,最早将《一千零一夜》介绍给我国读者的还有奚若。他先是以“天方夜谭”为题,在《绣像小说》(半月刊)上,自1903年10月20日的11期起,至1905年的55期止,先后发表了《一千零一夜》中的14篇故事。后又于1906年4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所译的《天方夜谭》一书,共4册,包括50个故事。该书曾多次再版,流传颇广,影响甚大。

无论是严复还是奚若,他们所读或据以翻译的都是莱恩的英译本。英译本既称《The Arabian Nights'Entertainments(阿拉伯夜晚趣谈录)》,汉译文又是文言文,那么《天方夜谭》这一译名无疑还是很贴切的。因为在中国(尤其是明、清学者写的)古籍中,“天方”就是指中国穆斯林“西向拜天”,即朝向真主礼拜的那个方向、那片地方,即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世界。“夜谭”即“夜谈”,当然是指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山鲁佐德在那“一千零一夜”中谈的。

在20世纪初或清朝末年,最早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前辈中,还应提到几个人:1903年5月,文明书局出版了钱楷译的《航海述奇》(即《辛迪巴德航海历险记》);1904年8月,苏州《女子世界》刊登了周作人署名“萍云女士”所译的《侠女奴》(即《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并于1905年出版了单行本。

据统计,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一百年间,在我国,《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故事的各种译本或有关它的书林林总总竟达四五百种。称得上是外国文学作品中汉译版本最多的一部著作。鉴于《一千零一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鉴于它是译介到我国最早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又是译本种类最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它对我国近现代文学及作家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还应提到的是,不少研究者发现,《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些故事与我国一些古籍中记载或民间流传的故事相似或类似。如:唐传奇《博异志》中的《苏遏》与《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阿里·米斯里的故事》,《幻异志》中的《板桥三娘子》与《一千零一夜》中的《白德尔王子与凤凰王国珍宝公主的故事》。又如:维吾尔族民间故事《木马》与《一千零一夜》中的《乌木马的故事》,藏族民间故事《阿力巴巴》、哈萨克族民间故事《四十个强盗》与《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苗族民间故事《猎人老当》与《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等等,其中有些是整个故事相似,有些则是部分情节类似。它们之间的渊源无疑是比较文学研究最好的课题。总体上讲,这种相似或类似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可能:它们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产生;中阿两大民族的交往源远流长,著名的“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就把两大民族连在一起。因此,有些故事可能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也有些故事可能从阿拉伯传到了中国。但还应注意到,《一千零一夜》并非是纯粹的阿拉伯故事,而是如前所述,是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其他民族,特别是东方各民族各种文化相互撞击、融汇的产物,而文化是呈放射状对外施加影响的。因此,有可能是印度、波斯等地的一些故事在传入阿拉伯构成《一千零一夜》的组成成分的同时,也传入他们的近邻中国,成为中国某些古籍或民间故事的组成成分。

七、关于本书

本选集从《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选译了一部分影响较大、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故事。同时注意到选择原书的开头故事与结尾故事,以便照顾到首尾呼应,令读者读起来更加连贯,更可以管中窥豹,基本了解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内容与风貌。这一点,对于今天忙碌的人们,或许提供了一些阅读上的方便。

本书从原书的开头《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讲起,以《鞋匠马鲁夫的故事》结束。

阅读本书,可以欣赏到该书所描述的当时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

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读者,本书都应该是一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启迪智慧的好书。同时,阅读本书,更会引起我们对于同类的、同时期的我国的类似故事的联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千零一夜(青少版上中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仲跻昆//刘光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62153
开本 16开
页数 7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3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208
CIP核字 2013252898
中图分类号 I371.73
丛书名
印张 50.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9
5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