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戈尔诗选(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吉檀迦利

(1910)

1

你已经使我无穷无尽,这样做是你的乐趣。这脆弱的器皿你一遍遍地把它倒空,永远给它充满新的生命。

这一支小小的芦笛你带着它翻山越岭,用它吹奏出了恒久常新的悠扬乐音。

在你双手的不朽触摸下,我小小的心快乐地失去了它的边际,诞生出无法言喻的言语。

你无穷的赐予我只是以这双小小的手来接取。岁月流逝,你仍然在倾注,而我手中仍然有可装的余地。

2

当你命令我唱歌时,我的心骄傲得仿佛要进裂;我望着你的脸庞,泪水盈眶。

我生命中的一切粗糙与不谐都融为甜美的谐音——我的敬爱之心展开翅膀,像一只快乐的鸟儿在飞越大海的途中。

我知道你从我的歌唱中得到愉悦。我知道,我来到你面前只是作为一个歌者。

我的歌远远地伸开翅膀,我用它的边缘触着你的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

我沉醉在歌唱的快乐中,忘却了自我,你是我的主人,我却称呼你为朋友。

3

我不知道你怎样歌唱,我的主人!我永远惊奇而安静地聆听。

你音乐的光辉照亮了世界。你音乐的生命气息在诸天之间传送。你神圣的音乐之川冲破一切顽石的阻碍,奔流向前。

我的心渴望与你同歌,却徒然挣扎,发不出声音。我想说话,但言语不能一泻而成歌,我大叫却无声。啊,你用无边的音乐之网俘虏了我的心,我的主人!

4

我的生命之生命,我将永远保持我的躯体纯洁,因为我知道,你那洋溢着生命的触摸遍及我的全身。

我将永远不让虚妄接近我的思想,因为我知道,你正是那点燃我头脑中理智之灯的真理。

我将永远从我心中驱除一切邪恶,让我的爱之花常开不败,因为我知道,你的座位在我内心深处的神龛之中。

我将尽我所能在我的行为中展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了我行动的力量。

5

我请求放松一下,坐在你旁边。手头的工作稍后去完成。

看不见你的脸,我的心就不知道休息和缓解,我的工作就成了无边的辛劳之海中,无尽的辛劳。  今天,夏来到我窗前,叹息喁语;蜜蜂在鲜花盛开的树林之宫单.吟游献唱。

现在是完全放松的时候,和你对面而坐,在这静寂而充盈的闲暇里,咏唱生命的献歌。

6

摘走这朵小小的花,不要延迟!我怕它凋萎了,落进尘土。

它也许不配戴上你的花冠,但请你的手给它一触之痛的荣耀,把它摘下。

我怕我还没有警觉,便白昼已尽,献祭的时辰已过。

虽然它颜色不深,香气不浓,还请你用这花来做礼拜,趁着还有时间,把它摘下吧。

7

我的歌已卸下她的饰物。她没有了衣饰的荣华。装饰会损害我们的结合;它们会介入你我之间;它们的叮当声会淹没你的喁语。

我的诗人的虚荣,在你相形之下羞愧而死。诗圣啊,我已经坐在你脚下。但求让我的生命简单而正直,如一支芦笛,让你来注入音乐。

8

那身穿王子衣袍、脖子上戴着珠宝链的孩子,游戏时失去了所有的快乐;每走一步他的服饰都妨碍着他。

因为害怕它们被磨损或沾上灰土,他将自己与世界隔开,甚至动也不敢动。

母亲,你的华美服饰是无益的,如果它们隔绝了大地的有益健康的尘土,如果它们夺去了进入寻常人生的盛大集市的权利。

9

呵,傻瓜,你想把自己背在肩上!呵,乞丐,你来到自己的门前乞讨!

将你的一切重负丢在那能够承受一切者手中吧,永远不要惋惜地回顾。

你的欲望的气息一触到灯,便立刻把灯火扑灭了。它是不圣洁的——不要通过它那不洁的手拿取礼物。只接受神圣的爱的奉献。

10

给你脚凳,给你在最贫穷、最低贱和失落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歇足。

我试着向你鞠躬,但我的敬意无法下达到那么深,到你在最贫穷、最低贱和失落的人中间歇足的地方。

傲慢永远无法到达那地方:你穿着卑贱者的衣服,行走在最贫穷、最低贱和失落的人中间。

我的心永远无法找到去那儿的路:你一直陪伴着那些无人做伴的人,在最贫穷、最低贱和失落的人中间。

11

抛下这拨着念珠所做的吟颂、歌唱和倾诉!在这门扉全闭、孤寂黑暗的寺庙一隅,你在向谁做礼拜?睁开你的眼睛看看,你的神不在你面前!

他在农夫耕耘着硬土的地方,在筑路者敲打碎石的地方。在烈日下,在大雨中,他与他们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脱下你的圣袍,甚至像他一样,下到尘土飞扬的土地上去吧!P1-4

作者简介
张炽恒,文学翻译家,诗人,自由撰稿人。译有经典文学名著二十余种一百三十多个版本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地区出版,其中很重要的有《布莱克诗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全集》《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著有诗集《苏醒与宁静》。
目录

译序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

采果集

园丁集

情人的礼物

去彼岸

游思集

序言

在一个忙碌和浮躁的时代,您打开这样一本书,看到这一页,我就应当向您表示敬意。读文学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更少。而其实,无论我们在怎样生活着,音乐、诗歌、梦想和其他许多美好的事物,对于我们有一个尽可能美好的人生,都是必须的。

你是谁,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歌的读者?

我无法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道金。

打开你的门,放眼四望吧。

从你鲜花盛开的花园里,采集一百年前消失的花朵的芬芳记忆。

在你的心之欢乐里,愿你感到那活的欢乐,它歌唱着一个春日之晨,穿越一百年传送着它快乐的声音。

这是泰戈尔《园丁集》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虽是一个谦卑的人,却也自信自己的作品会流传下去。确实,近一百年来,泰戈尔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而且可以说,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他是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一位外国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市一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他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印度诗人。

诗人兄弟姐妹十五人,他排行第十四。一个大家庭。他出生时已家道中落,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熏陶。他的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有一些成就非凡,而泰戈尔13岁便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不能忍受学校的呆板沉闷,14岁就退学;几年后在伦敦大学也只读了几个月便不得不回国,从此以文学创作为业,开始他的艺术人生之旅。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国际大学,其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给各国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一个交流场所。为此诗人捐出了许多财产。在他的一生中,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了非暴力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奔走呼吁,被英王室褫夺了勋爵头衔。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9月圣雄甘地开始绝食时,写信希望泰戈尔支持他,泰戈尔立刻回信并动身去监狱;甘地绝食行动胜利时,诗人在他的身边。

作为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虽然享有盛名,一生丰富多采,却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幼年丧母,壮年丧妻,妻亡后又有一双儿女夭折。而他的另外几个子女也都相继离开他身边,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社会活动中,他也经常遭受挫折,被人误解。他的中国之行,虽然受到中国各界众多名人的热烈欢迎,但当时真正理解他的人不多,并且遭到不少误解和抨击。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诗作在自己的国家很少得到赞扬,多受批评和攻讦。

面对这种命运,泰戈尔满怀的是悲悯和爱,是对强权、金钱和暴力的轻蔑,一切化为美的旋律,从他心中流淌出来,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他成为一代‘‘诗圣”。在他的约~--t-部诗集中,有八部由他本人从孟加拉文译成了英文,它们是:《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即《爱者之贻》)、《去彼岸》(即《歧路》、《渡口》或《横渡集》)和《游思集》。应该说,这是他最得意的八部作品。其中,《吉檀迦利》和《新月集》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月集》则成了印度大、中、小学的必读教材。

诗人多才多艺,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撰写了许多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而且作画谱曲不计其数。

泰戈尔的诗自成一派,特色极其鲜明。首先是诗中的景物:大地、树、花、绿草、河、海、山、渡口、船、牛、牛棚、阳台、摇篮、篱笆、屋檐、风、云、雨、雷电、太阳、群星、月亮、灯、火、黑夜、白昼、光、影、黎明、黄昏、梦、睡眠、仙境……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情,也许是印度的风情,但又不全是印度的风情。应该说它们就是诗人的心境,广袤无边,容纳着他的祖国同时又容纳着世界。这也许就是诗人之伟大所在,诗人之魅力所在。

再者是诗中的人物:神、“我”、旅人、母亲、孩子、少女、妇人、牧人、船夫、商人、小贩、君王……以及所有的景物,因为这些景物常常是拟人化的。而出现得最多的是神、“我”、母亲、爱人和孩子。每一个诗人的诗中都有“我”,诗中不能无“我”,否则诗人便丧失了自我,不成其为诗人。而泰戈尔的“我”所倾诉的,是爱、悲悯、感恩、谦卑和无畏,以及对强权、金钱和暴力的轻蔑。

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欢乐、痛苦和忧伤也是。泰戈尔的诗也是如此,但他还有一个主题:生命和死亡。生命和死亡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词。主要是对于生与死的思索,也有悼念爱人(亡妻?)和朋友的。他把死亡写得那么湉淡、那么美:“我已经获准离去。向我道别吧,我的兄弟们!我向你们大家鞠个躬便启程。”(《吉檀迦利》第93首)“但群星仍将在黑夜里守望,晨曦会照样升起,时辰将依然像海浪一样起伏着,激荡起痛苦和欢乐。”(《吉檀迦利》第92首)原也不奇怪,泰戈尔写那些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在当时的印度已经算是一个人的晚年了。但诗人一直纯真犹如孩童。“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他死去时把他的伟大童年留给了世界。”(《飞鸟集》第125首),他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大概没有意识到把自己也说了进去。1941年诗人以八十高龄辞世后,他的一颗童心连同大量美丽的诗作永远地留给了这个世界。

泰戈尔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哲思融入诗中,这是读者喜爱他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哲学和诗歌是互相排斥的,我曾举过一个反例,那就是威廉.布莱克。在《布莱克诗集》译序中,我曾经说过,布莱克的作品中,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另一个反例就是泰戈尔了。他的作品也是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布莱克也是个纯真如孩童的诗人。两位伟大的诗人已经有了两个共同之处。他们的第三个共同之处就是诗歌的音乐性,泰戈尔曾经撰文赞赏布莱克诗歌的音乐性,他自己的诗歌中同样回荡着音乐的旋律。

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只译过两位诗人的诗集:布莱克和泰戈尔。这是一个巧合?

印度是诗歌之国,正如印度人能歌善舞一样,印度人喜爱吟唱诗歌,且多有能作诗者。也许正因为如此,泰戈尔的诗有不少表达了对诗歌本身的爱和赞美。他在诗中常说把他的歌献给神,而我们知道,他把诗歌献给了人类,献给了我们——一百年后读着他的诗歌的读者。

泰戈尔一生同情和热爱中国,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之后,他的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和崇拜者。他的朋友、知音、译者、崇拜者还有反对者中,包括许多名家名人,如梁启超、蔡元培、林语堂、胡适、陈独秀、梅兰芳、徐悲鸿、刘半农、冰心、郭沫若、徐志摩、陈西滢、林徽因、王统照、郑振铎等。其中,徐志摩是他最相知最亲密的朋友,郑振铎(西谛)是他最忠实的译者。此后,读一读泰戈尔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爱好者的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他,并且喜爱他。

陈独秀是泰戈尔在中国的第一个译者(1915年,《赞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后来成了泰戈尔最激烈的反对者。其他我们熟悉的早期译者中,包括赵景深、郑振铎、梁宗岱、徐志摩、李金发、伍蠡甫等。其中郑振铎先生的译作较具规模,且流传至今。后期的译者则有冰心、汤永宽、吴岩、石真、白开元等。

而在读者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并且都喜爱泰戈尔的诗。因此,再来把泰戈尔的诗重译一遍,必须有勇气或者说斗胆,更必须格外多花些力气。对诗进行翻译原本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没有翻译,那么不懂原文,或者懂原文但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读者,便无法读。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诗也是对诗的破坏,所以必须格外小心;翻译泰戈尔这样的大诗人的作品就必须更加小心,更何况是重译。

自2003年初幸蒙诗人徐鲁先生邀约重译《新月集·飞乌集》以来,已三次应多家出版社要求增加内容,迄今共出版16个版本。此为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补译:至此已将前述八个诗集译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前人将Crossing译作《歧路》、《渡口》或《横渡集》,但纵观这个集子的内容,这个词可以理解为过河、渡海,更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程,理解为越过生与死之间的鸿沟,故改其译名为《去彼岸》。另外,Stray Birds的意思其实是“离群之鸟”或“离散之鸟”,以《飞鸟集》译之似不能尽其意。我并无改动此定译之斗胆,且此定译也并无改动之必要;只是觉得应该让读者有一个了解,不妨借此机会提一提。

张炽恒

2017年9月13日于南通

内容推荐

《泰戈尔诗选(精)》所选的作品都是能体现泰戈尔思想的上乘之作。仿佛在理想梦幻国度里,遇上喜悦欢娱的知己,抚慰我们浮躁的心灵,泰戈尔的诗正是给予我们这样的感受。他的诗歌格调清新、诗句秀丽、想象奇特、韵律优美、抒情气息浓郁,并饱含深邃的哲学与宗教思想。

编辑推荐

泰戈尔(1861-1941),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诗选(精)》包括泰戈尔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戈尔诗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泰戈尔
译者 张炽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218817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18-03
首版时间 2018-03
印刷时间 2018-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8061335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