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令人惊异而又很有大家风范的长篇小说,青年诗人麦家所开创的“新智力小说”的道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主人公是从事破解密码的特殊职业者,他有着天赋极高的智商,孤僻冷漠的性格,以及幽深莫测的奇幻命运。但是,由于国家的利益和事业的需要,他们的故事往往隐匿于世俗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纠缠,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小说既有着人物命运和情节本身的紧张,又有着思想和智力的紧张,作家构思的奇特、想象的高远和语言的干净利落都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所罕见的。

内容推荐

本书主人公是从事破解密码的特殊职业者,他有着天赋极高的智商,孤僻冷漠的性格,以及幽深莫测的奇幻命运。但是,由于国家的利益和事业的需要,他们的故事往往隐匿于世俗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纠缠,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小说既有着人物命运和情节本身的紧张,又有着思想和智力的紧张,作家构思的奇特、想象的高远和语言的干净利落都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所罕见的。

目录

第一篇 起

第二篇 承

第三篇 转

第四篇 再转

第五篇 合

外一篇 容金珍笔记本

再版絮语

试读章节

1873年乘乌篷船离开铜镇去西洋拜师求学的那个人,是江南有名的大盐商容氏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中的最小,名叫容自来,到了西洋后,改名叫约翰·黎黎。后来的人都说,容家人身上世袭的潮湿的盐碱味就是从这个小子手头开始剥落变味的,变成了干爽清洁的书香味,还有一腔救国爱国的君子意气。这当然跟他的西洋之行是分不开的。但容家人当初推举他去西洋求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想要他来改变家族的味道,而仅仅是为了给容家老奶奶多一个延长寿命的手段。老奶奶年轻时是一把生儿育女的好手,几十年间给容家添了九男七女,而且个个长大成人,事业有成,为容家的兴旺发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她在容家无上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的寿命因为儿孙们的拥戴而被一再延长,但活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夜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梦常常纠缠得她像小姑娘一样惊声怪叫,到了大白天还心有余悸的。噩梦折磨着她,满堂的儿孙和成堆的白花花的银子成了她噩梦里的装卸物,芳香的烛火时常被她尖厉的叫声惊得颤颤悠悠。每天早上,容家大宅院里总会请进一两个前来给老人家释梦的智识人士,时间长了,彼此间的水平高低也显山露水出来了。

在众多释梦者中,老奶奶最信服一个刚从西洋漂泊到铜镇的小年轻。他不但能正确无误地释读出老人家梦中经历的各种明证暗示,有时候还能预见,甚至重新设置老人梦中的人物是非。只是年轻轻的样子似乎决定他的功夫也是轻飘飘的,用老人们的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相比,释梦的功夫还算到门,但易梦之术疏漏颇多,行使起来有点鬼画符的意思,撞对就对了,撞不对就撞不对了。具体说,对前半夜的梦还能勉强应付,对后半夜的梦,包括梦中之梦,简直束手无策。他自己也说,他没专门向老祖父学习这门技术,只是靠耳闻目睹有意无意地学了一点,学得业余,水平也是业余的。老奶奶打开一面假墙,露出一墙壁的银子,恳求他把老祖父请来,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他祖父有足够的钱财,对金银财宝早已不感兴趣,二方面他祖父也是一把高寿,远渡重洋的事情想一想都可能把他吓死。不过,西洋人还是给老奶奶指明了一条行得通的路走,就是:派人专程去学。

在真人不能屈尊亲临的情况之下,这几乎是惟一的出路。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浩荡的子孙中物色一个理想的人选。这个人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个是对老人孝顺百般,愿意为之赴汤蹈火;二个是聪慧好学,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复杂的释梦和易梦之术学到家,并运用自如。在经过再三筛选后,20岁的小孙子容自来有点胜人一筹的意思。就这样,容自来怀里揣着西洋人写给祖父的引荐信,肩头挑着老奶奶延年益寿的重任,日夜兼程,开始了漂洋过海、拜师求学的岁月。一个月后的一个暴风雨之夜,容自来搭乘的铁轮还在大西洋上颠簸,老奶奶却在梦中看见铁轮被飓风吞入海底,小孙子葬身鱼腹,令梦中的老人家伤心气绝,并由梦中的气绝引发了真正的气绝,使老人一梦不醒,见了阎王爷。旅途是艰辛而漫长的,当容自来站在释梦大师前,诚恳地向他递上引荐信的同时,大师转交给他一封信,信上报的就是老奶奶去世的噩耗。和人相比,信走的总是捷径,捷足先登也是情理中的事。

耄耋之年的大师看远来的异域人,目光像两枝利箭,足以把飞鸟击落,似乎很愿意在传教的末路途中收受这个异域人为徒。但后者想的是,既然奶奶已死,学得功夫也是枉然,所以只是领了情,心里是准备择日就走的。可就在等待走的期间,他在大师所在的校园里结识了一位同乡,同乡带他听了几堂课,他走的意图就没了,因为他发现这里值得他学的东西有很多。他留下来,和同乡一道,白天跟一个斯拉夫人和一个土耳其人学习几何学、算术和方程式,到晚上又在一位巴赫的隔代弟子门下旁听音乐。因为学得痴心,时间过得飞快,当他意识到自己该回家时,已有七个春秋如风一般飘走。1880年浅秋时节,容自来随异国的几十筐刚下树的葡萄一道踏上了返乡之途,到家已是天寒地冻,葡萄都已经在船舱里酿成成桶的酒了。

用铜镇人的话说,七年时间里容家什么都没变,容家还是容家,盐商还是盐商,人丁兴旺还是人丁兴旺,财源滚滚还是财源滚滚。惟一变的是他这个西洋归来的小儿子——如今也不小了,他不但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姓氏:黎黎,约翰·黎黎,而且,还多了不少古怪的毛病,比如头上的辫子没了,身上的长袍变成了马甲,喜欢喝血一样红的酒,说的话里时常夹杂着鸟一样的语言,等等。更古怪的是他居然闻不得盐碱味,到了码头上,或者在铺子上,闻了扑鼻的盐碱味就会干呕,有时候还呕出黄水来。盐商的后代闻不得盐味,这就是出奇的怪了,跟人见不得人一样的怪。虽然容自来说得清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在大西洋上漂泊的日子里,几度受挫落水,被咸死人的海水呛得死去活来,痛苦的记号早已深刻在骨头上,以致后来他在海上航行不得不往嘴巴里塞上一把茶叶,才能勉强熬挺过去。但是,说得清归说得清,行不行得通又是一回事。闻不得盐碱味怎么能子承父业?总不能老是在嘴巴含着一把茶叶做老板啊。

事情确实变得不大好办。

好在他出去求学前,老奶奶有过一个说法,说是等他学成回来,藏在墙壁里的银子就是他一片孝心的赏金。后来,他正是靠这笔银子立了业,上省城C市去办了一所像模像样的学堂,冠名为黎黎数学堂。

这就是后来一度赫赫有名的N大学的最早。

P3-7

后记

我一直疏于作序作跋。这次破例,是因为《解密》出版已近四年,其间它像亲人一般陪伴我,不可避免地唤醒了我一些记忆。如下的文字,大抵是说明我想珍藏这份记忆吧。

说真的,《解密》于我似乎不像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本身具有小说的某种特性:曲折、离奇、辛酸、复杂、迷离、寻寻觅觅、是是非非、悲悲苦苦,最后基本上是苦尽甘来,有个善良的结局。过去了那么多年,我还是清晰地记得动笔写《解密》的情景:那是1991年7月的一天,当时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是马上面临毕业离校的一天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为即将离校忙碌,我却发神经似的坐下来,准备写一个“大东西”。这就是《解密))的最初。这种不合时宜的鲁莽的举动,暗示我将为《解密》付出成倍的时间和心力。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最终要用“十余年”来计。十余年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段光阴,一部人生。其间我有的变异早已把我变得不再是曾经的我。这些年,我经历的变动之多之大,决非常人所有。首先从身份上说,我经历了从解放军、到武警、到转业军人、到国家干部、到有职无业人士等“几重变换”;从居住地说,经历了从北京到南京、到成都、到西藏、又回到成都的“频繁迁居”;从做人的意义上说,又必然地经历了诸多人生大事,比如恋爱、婚姻、生子、贫穷、病痛——有一次,我从双杠上开玩笑似的摔下来,居然离瘫痪只剩一步之遥,我经受了长达半年的复杂的治疗和锻炼,总算赢得了一个“只是偶有不适”的好下场。总之,我的命运不能给《解密》一个好的机遇和待遇,然后它还我以颜色,让我受尽折磨,似乎也合情理。

因为受尽折磨,我多次打算要抛弃它,从6万字的草稿中理出一个2万字的短篇(即《紫密黑密)),发于《前线文艺》1994年春季号),再从11万宇草稿中整出一部4万字的中篇(即《陈华南笔记本》,发于《青年文学》1997年9月号),都是我曾想放弃的证据。但每一次放弃都不成功,因为它在我心中长得太深了,我已无法将它连根拔起。正如一棵盘根错节的树,你即使拦腰砍断树杆,来年照样要生出小树枝。就这样,《解密》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跌跌撞撞地过来了,其步履是那么蹒跚、难看,但蹒跚中又似乎透露出几分不畏的执拗。我深切感到,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我性情中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被最大地显现了。所以,我几乎固执地认定,这不是一次写作,而是我命运中的一次历险,一次登攀,一次宿命。正因此,我对《解密》情有独钟,它几乎是我青春的全部,我命运的一部分。是我本色的苦乐,也是我不灭的记忆。也正因此,我对为《解密》有今天的善终而曾给予过我帮助和关爱的家人、朋友、编辑、作家和评论家,以及部分与我有联系的热心读者,都怀以特别的感动和记念。

200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麦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7764
开本 32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