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人天之道--周易参同契注释阐微/岭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术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著作主要梳理了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注释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可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其经典著作《周易参同契》也是世界上部炼丹著作,其作者魏伯阳因此被称为“万古丹中王。”《周易参同契》中用《周易》来说明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属一理,易道与丹道可以相通,故能用天地造化的《易》理来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而阐述这种思想的秘密武器就是天人关系理论,但是由于《参同契》里面隐语很多,用词隐晦、譬喻甚多,不易理解,故而在后世对其注释中,理解各有不同,有主张是外丹的,也有主张是内丹的,或者是主张内外丹都有的,之所以会有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其实是对于理解天人关系理解差别造成的。从历代的注释来看,他们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从外而内的过程,这些思想变化从其汉至宋的注释中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 作者简介 吕纪立,男,1979年5月生,河南灵宝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尤以周易、道教方向见长。现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专任教师。 目录 章 关于与《参同契》注释有关的思想范畴及《参同契》文本/1 节 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的基本范畴/4 第二节 关于《周易参同契》文本/7 第二章 汉代天人关系观及《参同契》注释/10 节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11 第二节 阴长生关于《周易参同契》的注释/14 第三章 唐代天人关系观及《周易参同契》注释/51 节 唐时期的天人关系观/52 第二节 唐无名氏关于《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注释/57 第四章 五代后蜀时期的天人关系观及《周易参同契》注释/92 节 五代后蜀时期天人关系观/93 第二节 五代后蜀彭晓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他的天人关系观/97 第五章 宋天人关系观及《周易参同契》注释/128 节 宋代天人关系观/130 第二节 曾慥《道枢·参同契》注释/134 第三节 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以及它的天人关系观/153 第四节 宋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165 总结/208 参考文献/2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天之道--周易参同契注释阐微/岭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纪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0308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5 |
出版时间 | 2018-02 |
首版时间 | 2018-02 |
印刷时间 | 2018-02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0 |
CIP核字 | 2017164338 |
中图分类号 | B234.992,R2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