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记不可:高中物理
内容
内容推荐
《非记不可.高中物理(漫画全彩版)》以培养高中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物理知识为目标,摆脱只有文字记叙的平面化单一模式,将文字、批注、漫画等有机结合,多方面多途径生动化讲解知识点,把重点、难点和考点提炼出来,根据学生上课记笔记习惯,使知识言简意赅地呈现,给学生打造更直观、易懂的笔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目录
必修部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
一 机械运动(1)
二 物体和质点(1)
三 参考系(1)
四 坐标系(1)
第2节时间和位移(1)
一 时刻和时间间隔(1)
二 路程和位移(2)
三 矢量和标量(2)
四 直线运动中位置和位移的关系(2)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
一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2)
二 速度(2)
三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
四 速率和平均速率(3)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3)
一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4)
三 用图像表示速度(4)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4)
一 加速度(4)
二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5)
三 根据v-t图像确定加速度(5)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6)
一 进行实验(6)
二 处理数据(6)
三 作出速度-时间图像(6)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6)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6)
二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7)
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7)
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7)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7)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8)
三 用图像表示位移(8)
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9)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9)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公式的应用总结(10)
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10)
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10)
一 自由落体运动(10)
二 自由落体加速度(10)
三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1)
四 竖直上抛运动(11)
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2)
一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12)
二 逻辑的力量(12)
三 猜想与假说(12)
四 实验验证(12)
五 伽利略的结论(12)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3)
一 力(13)
二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13)
三 重力(13)
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4)
第2节弹力(14)
一 弹性形变(14)
二 弹力(14)
三 胡克定律(14)
第3节摩擦力(15)
一 摩擦力(15)
二 静摩擦力(15)
三 滑动摩擦力(16)
四 滚动摩擦(16)
第4节力的合成(17)
一 合力和分力(17)
二 力的合成(17)
三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7)
四 平行四边形定则(18)
五 共点力(18)
第5节力的分解(18)
一 力的分解(18)
二 正交分解法(18)
三 关于力的分解的几种常见情景(19)
四 矢量相加的法则(19)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0)
一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20)
二 牛顿第一定律(20)
三 惯性和质量(20)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0)
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20)
二 实验的操作步骤(21)
三 实验结论★(21)
四 逐差法求加速度★(21)
五 实验误差分析(22)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22)
一 牛顿第二定律(22)
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2)
三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23)
第4节力学单位制(23)
一 单位制(23)
二 国际单位制(23)
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24)
一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4)
二 牛顿第三定律(24)
三 物体的受力分析(25)
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25)
一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解决思路(25)
二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26)
第7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26)
一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6)
二 超重和失重(27)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1节曲线运动(28)
一 曲线运动的位移(28)
二 曲线运动的速度(28)
三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8)
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9)
第2节平抛运动(29)
一 平抛运动(29)
二 一般的抛体运动(30)
第3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31)
一 实验基本思路(31)
二 实验注意事项★(31)
第4节圆周运动(31)
一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31)
二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2)
第5节向心加速度(32)
一 向心加速度(32)
二 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33)
第6节向心力(33)
一 向心力和变速圆周运动(33)
二 常见圆周运动模型的受力分析和分解实例★(34)
第7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34)
一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34)
二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35)
三 离心运动(35)
四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轻绳”、“轻杆”模型★(36)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1节行星的运动(37)
一 古代对于天体运动的两种学说(37)
二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37)
三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37)
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8)
太阳与行星引力规律的推导过程(38)
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38)
一 万有引力定律(38)
二 引力常量★(38)
三 万有引力和重力★(38)
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39)
一 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39)
二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策略★(39)
第5节宇宙航行(40)
一 宇宙速度★(40)
二 同步卫星和极地卫星(40)
三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41)
四 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三者之间的比较★(41)
五 卫星的变轨问题★(41)
六 双星模型(42)
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42)
一 经典时空观(42)
二 相对论时空观(4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节追寻守恒量(43)
一 能量(43)
二 势能和动能(43)
第2节功(43)
一 功★(43)
二 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43)
三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43)
四 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44)
第3节功率(44)
一 功率(44)
二 功率与速度(44)
三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44)
四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45)
五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45)
第4节重力势能(45)
一 重力做的功(45)
二 重力势能★(46)
三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46)
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46)
一 弹性势能(46)
二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46)
第6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47)
一 实验操作★(47)
二 误差分析(47)
三 注意事项(47)
第7节动能与动能定理(47)
一 动能(47)
二 动能定理(48)
三 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流程★(48)
四 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比较(48)
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8)
一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48)
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48)
三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49)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49)
一 实验内容★(49)
二 误差分析(49)
三 注意事项(50)
第10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50)
一 能量守恒定律★(50)
二 功能关系★(50)
三 能源和能量耗散(50)
选修部分
第一章静电场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51)
一 电荷(51)
二 电荷守恒定律(51)
三 元电荷(52)
第2节库仑定律(52)
一 库仑定律(52)
二 库仑的实验(52)
三 库仑定律的应用(53)
第3节电场强度(53)
一 电场(53)
二 电场强度(54)
三 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54)
四 电场线(54)
五 匀强电场(55)
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55)
一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55)
二 电势能(55)
三 电势(56)
四 等势面(56)
第5节电势差(56)
一 电势差(56)
二 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WAB= qUAB的理解(57)
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7)
一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7)
二 电场强度E的另一种表述(58)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58)
一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58)
二 导体上电荷的分布(59)
三 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59)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59)
一 电容器(59)
二 电容(60)
三 平行板电容器(60)
四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60)
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61)
一 带电粒子的加速(61)
二 带电粒子的偏转(61)
三 示波管的原理(62)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1节电源和电流(63)
一 电源(63)
二 恒定电流(63)
第2节电动势(63)
一 电源(63)
二 电动势和内阻(64)
第3节欧姆定律(64)
一 欧姆定律(64)
二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65)
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65)
一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65)
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66)
三 伏安法测电阻(67)
第5节焦耳定律(68)
一 电功和电功率(68)
二 焦耳定律(68)
第6节导体的电阻(69)
一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69)
二 导体的电阻(69)
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70)
一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70)
二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70)
三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和效率(71)
第8节多用电表的原理(72)
一 欧姆表(72)
二 多用电表(72)
第9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72)
多用电表的使用(72)
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73)
一 实验原理(73)
二 实验方法(74)
三 数据处理(74)
第11节简单的逻辑电路(74)
一 数字电路(74)
二 “与”门、“或”门和“非”门(74)
第三章磁场
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76)
一 磁现象(76)
二 电流的磁效应(76)
三 磁场(76)
四 地球的磁场(76)
第2节磁感应强度(77)
一 磁感应强度(77)
二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77)
第3节几种常见的磁场(77)
一 磁感线(77)
二 几种常见的磁场(78)
三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79)
四 匀强磁场和磁通量(79)
第4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79)
一 安培力的方向(79)
二 安培力的大小(80)
三 磁电式电流表(80)
第5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80)
一 洛伦兹力的方向(80)
二 洛伦兹力的大小(81)
三 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81)
四 速度选择器和磁流体发电机(81)
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82)
一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82)
二 质谱仪(82)
三 回旋加速器(82)
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84)
电磁感应的发展史(84)
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84)
一 探究导体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84)
二 探究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84)
三 模仿法拉第的实验(85)
四 总结(85)
第3节楞次定律(85)
一 探究楞次定律(85)
二 楞次定律(86)
三 右手定则(87)
第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7)
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7)
二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88)
三 反电动势(88)
第5节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89)
一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89)
二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洛伦兹力(89)
第6节互感和自感(90)
一 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90)
二 自感系数和磁场的能量(90)
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91)
一 涡流(91)
二 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91)
第五章交变电流
第1节交变电流(92)
一 交变电流(92)
二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92)
第2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93)
一 周期和频率(93)
二 峰值和有效值(93)
三 相位(94)
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94)
一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94)
二 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95)
三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95)
第4节变压器(95)
一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95)
二 理想变压器的规律(96)
第5节电能的输送(96)
一 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96)
二 电网供电(97)
第六章传感器
第1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99)
一 传感器和光敏电阻(99)
二 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99)
三 霍尔元件(99)
第2节传感器的应用(99)
一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99)
第3节实验:传感器的应用(100)
一 光控开关(100)
二 温度报警器(100)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01)
一 分子的大小(101)
二 阿伏伽德罗常数(101)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102)
一 扩散现象(102)
二 布朗运动(102)
三 热运动(102)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103)
一 分子间的作用力(103)
二 分子动理论(103)
第4节温度和温标(104)
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04)
二 热平衡与温度(104)
三 温度计与温标(104)
第5节内能(104)
一 分子动能(104)
二 分子势能(104)
三 内能(104)
第八章气体
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105)
一 玻意耳定律(105)
二 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105)
第2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05)
一 查理定律(等容变化)(105)
二 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106)
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06)
一 理想气体(106)
二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06)
第4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106)
一 随机性与统计规律(106)
二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07)
三 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107)
四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107)
五 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07)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1节固体(108)
一 晶体和非晶体(108)
二 晶体的微观结构(108)
第2节液体(108)
一 液体的微观结构(108)
二 液体的表面张力(108)
三 浸润和不浸润(108)
四 液晶(109)
第3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09)
一 蒸发与沸腾(109)
二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09)
三 空气的湿度(110)
第4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110)
一 熔化热(110)
二 汽化热(110)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第1节功和内能(111)
一 焦耳的实验(111)
二 内能(111)
第2节热和内能(111)
一 内能和热量的比较(111)
二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11)
第3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111)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111)
二 能量守恒定律(112)
第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112)
一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112)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113)
第5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113)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113)
二 熵增加原理(113)
第6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113)
一 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113)
二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114)
三 开发新能源(11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第1节简谐运动(115)
一 机械振动与弹簧振子(115)
二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115)
三 简谐运动及其图像(115)
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115)
一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15)
二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16)
第3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116)
一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116)
二 简谐运动的能量(117)
第4节单摆(117)
一 单摆(117)
二 单摆的回复力(118)
三 单摆的周期(118)
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118)
一 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118)
二 受迫振动(119)
三 共振(119)
第十二章机械波
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20)
一 波的形成和传播(120)
二 横波和纵波(120)
三 机械波(120)
第2节波的图像(120)
一 波的图像(120)
二 对波的图像的理解(121)
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121)
一 波长(121)
二 周期和频率(121)
三 波速(122)
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122)
一 波的衍射(122)
二 波的叠加(122)
三 波的干涉(122)
第5节多普勒效应(122)
一 定义(122)
二 发生多普勒效应的三种情况(123)
三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23)
第6节惠更斯原理(124)
一 波面和波线(124)
二 惠更斯原理(124)
三 波的反射和折射(124)
第十三章光
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25)
一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125)
二 折射率(125)
三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25)
第2节全反射(126)
一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26)
二 全反射(126)
三 全反射的应用(127)
第3节光的干涉(127)
一 杨氏干涉实验(127)
二 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27)
第4节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27)
一 实验原理(127)
二 实验器材(127)
三 实验步骤(127)
第5节光的衍射(128)
光的衍射(128)
第6节光的偏振(128)
一 自然光与偏振光(128)
二 偏振现象的应用(128)
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128)
一 光的色散(128)
二 三种色散现象(129)
第8节激光(129)
一 激光的特点及应用(129)
二 全息照相(129)
第十四章电磁波
第1节电磁波的发现(130)
一 伟大的预言(130)
二 电磁波(130)
三 赫兹的电火花(130)
第2节电磁振荡(130)
一 电磁振荡的产生(130)
二 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131)
第3节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31)
一 电磁波的发射(131)
二 电磁波的接收(131)
第4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31)
一 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131)
二 电磁波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实例(132)
第5节电磁波谱(132)
一 电磁波谱(132)
二 电磁波传递能量(132)
三 太阳辐射(132)
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
第1节相对论的诞生(133)
一 经典的相对性原理(133)
二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133)
第2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133)
一 “同时”的相对性(133)
二 “长度”的相对性(133)
三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133)
四 相对论的时空观(134)
第3节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134)
一 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134)
二 相对论质量(134)
三 质能方程(134)
第4节广义相对论简介(134)
一 超越狭义相对论的思考(134)
二 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134)
三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134)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35)
一 实验基本思路(135)
二 三种实验方案(135)
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136)
一 动量(136)
二 冲量(136)
三 动量定理(136)
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137)
一 系统内力和外力(137)
二 动量守恒定律(137)
第4节碰撞(138)
一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138)
二 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138)
三 碰撞过程的“制约”★(139)
四 散射(139)
第5节反冲运动火箭(139)
一 反冲(139)
二 火箭(139)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第1节能量量子化(140)
一 黑体与黑体辐射(140)
二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40)
三 能量子★(140)
第2节光的粒子性(140)
一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40)
二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41)
三 康普顿效应(141)
四 光子的动量★(141)
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142)
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142)
二 粒子的波动性(142)
三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42)
第4节概率波(142)
一 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142)
二 概率波(142)
第5节不确定性关系(142)
一 定义(142)
二 意义(142)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1节电子的发现(143)
一 阴极射线(143)
二 电子的发现(143)
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43)
一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143)
二 α粒子散射实验(143)
三 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144)
第3节氢原子光谱(144)
一 光谱(144)
二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44)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45)
一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45)
二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45)
三 电子云(145)
第十九章原子核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146)
一 天然放射现象(146)
二 三种射线(146)
三 原子核的组成(146)
四 同位素(146)
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46)
一 原子核的衰变(146)
二 半衰期★(147)
第3节探测射线的方法(147)
一 威耳逊云室(147)
二 气泡室(147)
三 盖革-米勒计数器(147)
第4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47)
一 核反应(147)
二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48)
三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48)
四 辐射与安全(148)
第5节核力与结合能(148)
一 核力(148)
二 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148)
三 结合能(149)
四 质量亏损★(149)
第6节核裂变(149)
一 核裂变(149)
二 核电站(149)
第7节核聚变(149)
一 核聚变(149)
二 受控热核反应(150)
第8节粒子和宇宙(150)
一 “基本粒子”不基本(150)
二 发现新粒子(150)
三 夸克模型(150)
四 宇宙的演化(150)
五 恒星的演化(15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记不可:高中物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增利 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127417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千字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