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童年(插图本)》是世界文豪高尔基的传世名著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一曲俄罗斯民族劣根性的批判之歌,也是一部美和善的人性颂歌,更是一曲成长之歌。小说截取了高尔基3~11岁之间的生活断面,以孩子的视角、清俊的现实主义笔触、优美的浪漫主义诗情,深刻而逼真地展示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生活的画面。本书为彩色插图精选本。

内容推荐

《童年(插图本)》是高尔基自传化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以及外婆生活的叠年经历。《童年(插图本)》通过一个儿童天真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绘了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该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塑造。

试读章节

我也想跑走。我走出了舱门。半明半暗的狭窄走道里,一个人也没有。离门不远的扶梯台阶上镶的铜条闪着光。我向上一看,只见很多人拿着包袱、行李,挎着背囊。显然,大家都在忙着下船,这就是说,我也该下船了。

但是,当我随着一群庄稼汉走到从船舷架到岸上的跳板前时,大家都对我喊了起来:

“这是谁的孩子?你是谁的孩子?”

“我不知道。”

好长时间,人们把我推来挤去,有人摇晃着我的身子,有人摸索我的身上。终于那个白头发的水手来了,他猛地抓住我,向大家解释说:

“他是从阿斯特拉罕来的,从船舱里跑出来的……”

他抱着我飞快地跑着把我送下船舱,放到包袱上,临走前还伸出一个指头吓唬我:

“瞧我收拾你!”

头顶上的嘈杂声愈来愈轻了,轮船虽然还在颤动,但已经不在水上扑扑地发出响声了。有一堵湿漉漉的墙挡住了船舱的窗子,舱里立刻变得黑糊糊的,闷得我透不过气来,几个包袱好像也鼓胀起来,挤压住我,一切都叫我感到害怕和难过。也许,我就这样一个人永远被丢在空船上?

我走到舱门口。门打不开,铜把手转不动。我拿了一只装着牛奶的瓶子,使劲向把手上砸。瓶子打碎了,牛奶把我的两只脚泼得湿透,灌满了靴子,门还是没砸开。我很伤心,便躺到包袱上轻声地哭起来,哭着哭着就带着眼泪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轮船又扑扑地响着、颤动着,船舱的窗子像太阳似的雪亮。外婆坐在我的身旁梳头。她皱着眉头,口中不停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她的头发多得吓人,密密麻麻披满了她的双肩、胸口、两个膝盖,一直拖到地板上,乌油油的,泛出蓝色的光辉。她一只手从地板上将头发稍微撩起来悬空拿着,另一只手费劲地把没剩几根齿的木梳塞进厚厚的发绺里去;她的嘴唇紧撇着,乌黑的眼珠气呼呼地闪着光,在这一大堆头发里,她的脸看上去小得滑稽可笑。

今天,她似乎很生气,但当我问起她头发为什么这么长时,她还是像昨天那样温柔地对我说:

“大概是上帝给我的惩罚吧,上帝说:你好好地去梳吧,这些该死的头发!年轻时我还常为这又长又密的狮子毛洋洋得意呢,现在老了,我可恨死它了!你睡吧!早着呢,太阳还刚刚露头……” “我不想睡了!” “好吧,那就别睡啦。”外婆立刻同意了。她一面编着辫子,一面不时地向沙发那边看看,妈妈脸朝上像绷紧的琴弦一样直挺挺地睡在沙发上。“你昨天怎么把奶瓶打碎了?你说话轻声点!”

外婆说起话来,有点像特别用心唱出来似的,娓娓动听,一句句话好似一簇簇鲜花,那么温馨,那么鲜明,那么生动,一下子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了。她笑的时候,那乌黑的像樱桃似的眼珠睁得圆圆的,进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令人愉快的光芒,微笑时,快活地露出一排雪白的、坚固的牙齿,尽管黝黑的面颊上有不少皱纹,可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有光泽。就是这松软的鼻子,两个肿胀的鼻孔和红鼻头,把一张脸全给搞糟了。她闻鼻烟,用的是一个镶有银饰的黑色鼻烟壶。外婆虽然外面穿着一身黑衣裳,但透过她的眼睛,从内心却闪耀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馨的光芒。她躬着脊背,几乎有点驼,身体很胖,可跑起路来却轻便灵活,活像一只大猫咪,浑身柔软得也像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在外婆没来之前,我仿佛一直躲缩在黑暗中睡觉,但自从她来了以后,就唤醒了我,将我领到了明亮的大千世界,把我身边的一切,连结成一根连绵不断的线,编织进五彩缤纷、灿烂的花边。外婆立刻成了我的终身朋友,成了我心灵上最亲近的、最了解我的和最珍贵的人,这是她那对世界的无私的爱充实了我,使我面对艰难的生活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四十年前的轮船行驶得很慢。我们在去尼日尼的路上走了很多天,至今最初那些充满了美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天气一直很晴朗。从清晨至傍晚我和外婆都待在甲板上,头上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周围一片金秋,伏尔加河两岸景色如绣。浅棕黄色的轮船后面有一根很长的缆绳,拖着一艘大驳船,不紧不慢、懒洋洋地沿着蓝灰色的河水,溯流而上,轮船的外轮片打着水,通通、通通地发出沉重的回响。驳船灰漾漾的,宛似一只慢吞吞向前爬行的灰褐色的甲壳虫。伏尔加河上空,太阳不知不觉缓缓地向前移动,周围的一切,变化万千,每时每刻都是一番新景象:绿色的群山,犹如大地披着的华贵衣裳上层层叠叠松软的皱褶;沿河两岸,城市、村庄错落有致,宛然远方点缀的雕饰;金黄的秋日落叶顺水飘游。

“你瞧啊,多好啊!”外婆一会儿走到船这边,一会儿走到船那边,口中不住地说,她容光焕发、喜气洋洋,快乐地睁圆了双眼。

外婆常常看着河岸出了神,连我在她身边也忘了。她伫立在船边,两臂交叉在胸前,微笑不语,两眼却噙满了泪水。我拉拉她黑色印花布的裙子。

“怎么啦?”她身子猛地一抖。“我好像打盹做了个梦。”

“那你哭什么?”

“这个嘛,亲爱的,是高兴得哭,再说我年纪大了,”她微笑着说,“你知道,我可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春春秋秋我已跨过了六十个年头了。”

她常常嗅一下鼻烟后,就开始给我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有善良的强盗,有虔诚、圣洁的人,还讲各种各样妖魔鬼怪。

讲故事时,她总是声音轻轻地、神秘地俯下身子对着我的脸,两只眼珠瞪得圆圆的,紧盯着我的眼睛,就像在不断地往我的心灵中灌注使我精神振奋的力量。她说话好像唱歌,愈说愈顺溜,听她说话使人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愉快。我听着听着,口中还不断地请求:

“再讲一个吧!”P7-9

序言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高尔基(一八六八—一九三六)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普通的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在小业主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十一岁踏上社会,独自谋生,饱尝人世间的辛酸,后来接受了具有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的影响,参加过秘密革命活动,并曾被捕。

高尔基是以浪漫主义的作家登上文坛的,一八九二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早期撰写的《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都充满对战斗的渴望及用“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献身精神和追求光明、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高尔基认为文艺应当负有改造现实这一社会使命,他撰写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描述底层人民在黑暗腐败的沙皇专制统治下的苦难生活,揭露刚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空虚的心灵,抨击品德低下的市侩化的知识分子,并努力思考生活的意义,探索新的生活道路。

高尔基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创作的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俄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使命,揭露其丑恶本质,否定追逐私有财产、逃避斗争的道路,提出城市居民生活的意义这一主题。

高尔基从一九○○年开始撰写剧本,部分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小市民》和《在底层》。《小市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作品中第一个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的工人形象——火车司机尼尔,反映了小市民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冲突。《在底层》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抨击压迫和摧残人的俄国社会制度,指出以无’益的同情和美好的谎言去安慰人们是一种消极的人道主义,这种做法只会使人们安于现状,沉迷于幻想;一旦幻想破灭,人们将会陷入精神上的绝境。作者通过剧中人大声疾呼:“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号召尊重人,赞美人,相信人具有解放自己的力量。在一九。五年革命前夕,高尔基还撰写了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剧本:《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一九。六年高尔基写成剧本《敌人》,剧中的主人公已经不是个体,而是与资产阶级进行自觉斗争的、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工人群体,显示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一九○六年高尔基撰写了另一部重要作品,这就是长篇小说《母亲》。这部小说是以一九○二年索尔莫沃工厂工人“五一”游行事件为背景,在一九○五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不仅生动地塑造了为争取自身解放和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自觉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形象巴维尔,还描述了俄罗斯社会底层的妇女代表——母亲尼洛夫娜从对生活的种种苦难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到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广大群众在革命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列宁在阅读了这部作品的手稿以后,充分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认为这是一部“十分及时的”作品。

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曾一度接受了鲍格丹诺夫等人的造神论思想,其影响明显地表现在长篇小说《忏悔》中。列宁曾对这种观点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指出“神的观念”是反动统治阶级用来束缚落后的工人和农民的锁链,在客观上起有麻痹人民的作用。此后,高尔基重又写出许多优秀作品,如《夏天》、《奥古洛夫镇》、《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以及《俄罗斯童话》、《意大利童话》等。

在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在《新生活报》上发表了一组以《不合时宜的思想》为总标题的政论文章,反映了他对革命的一些看法。高尔基不同意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论断,反对十月武装起义,主张无产阶级与代表先进科学技术力量的知识分子结成联盟,用科技知识武装人民,为未来的革命创造条件。他还以革命过程中的某些缺点和阴暗现象为依据,指责革命。当时的苏联文学界曾认为《不合时宜的思想》是“叛逆”之作,是高尔基这一时期错误观点的集中表现;列宁也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一九一八年八月社会革命党入谋杀列宁的事件使高尔基深受震动,而广大人民保卫十月革命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也使他深受鼓舞,从此他走上了与苏维埃政权密切合作的道路。在创作方面,他撰有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指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则展现了俄国生活的广阔画卷,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几十年间思想上和社会上的斗争。三十年代高尔基著有反映垂死的资本主义和新生的社会主义之间剧烈冲突的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陀斯契加耶夫等人》等。除了上述作品以外,高尔基还著有多篇回忆录,其中有关列宁和托尔斯泰的回忆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重要的文献价值。

《童年》(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在人间》(一九一四)和《我的大学》(一九二二—一九二三)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童年》反映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阿廖沙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曾当过鞋店里的伙计,轮船上的洗碗工人,也曾在任绘图员的亲戚家里和圣像作坊里当过名曰“学徒”的小佣人。无论在哪儿,他都不仅担负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苦役般的劳动,而且受尽屈辱,饱尝辛酸,切身体会到底层劳苦大众的奴隶般非人的生活,开始模糊地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进一步了解并更加痛恨包围着他的市侩生活,同时也发现了劳动人民具备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此时,书籍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他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诱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有重大的作用。这一段生活经历就是第二部小说《在人间》的主要内容。《我的大学》则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主要是民粹派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带有革命情绪的大学生、青年秘密小组这所社会大学对他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也就展示了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的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使他得以成长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从幼年时代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就开始接触小市民的生活。此后,在绘图员家里,在居住着各种不同人物的大杂院里,在他干过活的任何地方,这种保守、自私、贪婪、庸俗的习气处处可见。小市民的典型人物常常暴食暴饮,无病呻吟,彼此吵架揭短,用不堪入耳的脏话制造丑闻,传播谣言。“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的诽谤组成一张肮脏的网子”,缠绕着大家,无人可以幸免,仿佛通过折磨别人来为自己寻找乐趣是“他们唯一可以不付任何代价的娱乐活动”,可以填补他们空虚无聊的灵魂,这实在也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处在这种氛围之中,小阿廖沙时时处处感到烦闷、压抑、窒息,简直无法忍受。高尔基在三部曲中花费大量笔墨,以极其辛辣的笔锋对他青少年时代感触甚深的市侩气息这一社会毒瘤加以深刻揭露,借此探索产生这种保守、落后心理特征的社会根源,指出小市民习气是滋生种种消极的、不抗恶的社会思潮的土壤。

“在人间”生活的岁月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正直的厨师斯穆雷,热爱劳动的码头装卸工人,洗衣女工纳塔利娅,老匠人格里戈里乃至凶神恶煞般对待阿廖沙的绘图员家的婆媳俩都从不同方面帮助高尔基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走向成熟的另一个老师是书籍。凡是读过三部曲的人都会对阿廖沙执着地渴望读书,自觉地认真读书的顽强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那个认为读书是“歪门邪道”,读书会诱人犯罪的小市民圈子里,阿廖沙为了实现读书的愿望所遭受的屈辱、欺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书籍扩大了阿廖沙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向他展现了越来越广阔的世界,使他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之奋斗的决心更加坚定。

总之,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不仅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而且“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而高尔基“审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才能以及对于俄罗斯底层的无与伦比的知识,都是他赢得巨大声誉的重要因素”。

宁珊

一九九七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聂刚正//高厚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7525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