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溪山琴况琴声十六法
内容
基本信息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1.赏古琴之美,“知音”不再难。

选取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赏析中两部名著组合而成:《溪山琴况》提出古琴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等二十四个审美特性;《琴声十六法》阐释古琴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等十六个审美范畴。一本在手,了解古琴鉴赏的不二法门。

2.“道”“技”并重,自成体系。

“二十四况”与“十六法”,既有对古琴审美理论的阐述,也有具体弹奏的“技”法指导。书后收录的《万峰阁指法閟笺》《左右手二十势图说》,图文结合,详解左右手弹奏技法,与《溪山琴况》相印证。“道”“技”并重,使古琴弹奏有法可依。

3.解读通俗易懂,实现无障碍阅读。

译注者深谙乐理知识,且有多年的古琴弹奏经验,在注译中,将专业的古琴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融入自身古琴弹奏心得。由琴人解读琴书,尝试再现古琴欣赏中的高山流水之意与弦外之音,让您在无障碍阅读中,得以尽赏古琴之美。

内容简介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两部——《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道技并重”。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内容上与《溪山琴况》相印证,很多指法的解释是对《溪山琴况》的进一步阐明,这些文献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琴学系统。

作者简介

徐上瀛(约1582—1662),别名青山,江苏娄东(太仓)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

译注者徐樑,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师从裴金宝、林友仁、姚公白等名家学习古琴,后又得吴文光先生指点。出版《溪山琴况》(中华生活经典),发表多篇琴学论文。

译注者陈忱,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Ulster大学,理学硕士。曾追随戴树红、林友仁等名家学习古琴。著有《琴韵箫声忆故人》《琴箫合奏文献释读与实证》等。

目录

目录

溪山琴况

前言

徐青山先生琴谱序

一曰和

一曰静

一曰清

一曰远

一曰古

一曰澹

一曰恬

一曰逸

一曰雅

一曰丽

一曰亮

一曰采

一曰洁

一曰润

一曰圆

一曰坚

一曰宏

一曰细

一曰溜

一曰健

一曰轻

一曰重

一曰迟

一曰速

琴声十六法

前言

一曰轻

二曰松

三曰脆

四曰滑

五曰高

六曰洁

七曰清

八曰虚

九曰幽

十曰奇

十一曰古

十二曰澹

十三曰中

十四曰和

十五曰疾

十六曰徐

附录

万峰阁指法閟笺

左右手二十势图说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溪山琴况琴声十六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上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51299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3
CIP核字 2021050674
中图分类号 J632.3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3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