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今年你七岁/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任何一个作家,总是以其创作个性的独特与鲜明,来赢得他在文学上的地位的。刘健屏的一贯风格是张扬阳刚之美,塑造刚性的人,培养硬汉子精神。他以往的笔触几乎集中在学校生活的一隅,并且长于少年小说的创作。《今年你七岁》就其主题内质来说,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力图刻画一个小小男子汉。作品也是从阿波入学写起,但在这里学校仅只是作为一个生活场景而存在,作品的焦点落在儿子的生活在家庭中掀起的小小波澜,往往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亲的感受为出发点而引出儿子的生活故事。而被日常生活的真实气氛所烘托出来的质朴自然,是小说最招人喜爱的地方。作家常常以简洁的对话和简短的细节,把爱的氛围和生活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朴实与沉稳,使人耳目一新。而且,这部作品从观察自己的儿子入手,将一个孩子初浅的人生经验在文学中形象化,无疑为作家本人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和人生领域,给我们的儿童文学也输送了新的信息。

内容推荐

本书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今年你七岁》是刘健屏的长篇新作,这是一部以观察自己的儿子为对象创作的日记体长篇纪实作品。

纪实性文学历来受到小读者的青睐,无论是《古丽娅的道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还是《我爱爸爸》,都以高贵的思想情操,超乎常人的美好品格,昭示着榜样的力量,给小读者以理想主义的教育。《今年你七岁》中的阿波,是一个在我们当今社会和现有教育条件下成长的最普通的孩子。他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三口之家里。作家按生活的原生状态,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七岁的阿波步入学校之后一年的生活。从他过七岁生日并入学写起,直写到学校开始放暑假,阿波结束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将一个初涉尘世的七岁孩子的全部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他的稚气的好心(把小朋友拦回家来作客,全数奉献自己所有心爱的糖果、玩具);他的稚气的错误(把棕榈树叶割下来装扮济公和尚、逼小朋友跳楼);他的开始萌生的虚荣和世故(为了小红星而奔赴学校去扫地、上课偷偷记下同学说话做小动作的“黑名单”);他个性的倔强好胜(为争取回家的自由,勇敢地同一个三年级生干了一架)……等等,这一切汇集成了一个七岁小男孩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勃勃的生机和盎然的稚趣,结构为一曲天真的生命之歌。

目录

总序

今年你七岁

我要我的雕刻刀

孤独的时候

脚下的路

假如我是个男孩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作品获奖记录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雕刻刀

——刻健屏小说创作论 /金燕玉

天真的生命之歌

——评《今年你七岁》 /汤素兰

试读章节

窗户上刚刚露出一点曙色,我和你妈妈就起床了。

我走进你的小房间,来到你的床边,发现你还没醒来。你朝外蜷侧着身子,脑袋已歪在了枕头的一边,那张小嘴随着均匀的呼吸在轻微地翕动着,口角边还淌着一丝亮亮的口水……你还是睡得那么香那么熟。

我总喜欢在你酣睡的时候端详你,没有什么时候比你这时更让人觉得可爱了。我真不忍心喊醒你,可我又不能违背昨晚答应你的诺言。我终于俯下身,捏了捏你的小鼻子,说:

“阿波,醒醒!该起床啦!”

你一个激灵,猛地坐了起来。你的动作如此迅捷,简直让我吃惊。

“爸爸,现在几点了?”

你没顾得上揉一下惺忪的睡眼,就焦急地问。

“5点30分了。”

“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

你飞快地穿起汗衫,可慌忙中你的脑袋没套进领口却套进了袖口,你的脑袋当然大于袖口,任你怎么努力也套不进去,我不得不帮你的忙。等你穿着完毕,趿起鞋子,刚走出你的房间,又猛地站住了!

吃饭间的餐桌上,你妈妈已摆好一盒大蛋糕,插在蛋糕上的6支蜡烛的烛光,在极温和地摇曳着;餐桌上面,我和你妈妈交叉拉起的两串彩灯,时亮时灭地像繁星般地在闪烁……

烛光和彩灯交相辉映,把今小小的吃饭间映照得五彩缤纷、光色迷离。

你瞪大着眼睛,怔怔地没动。

让你又惊又喜,正是我们的愿望。

“阿波,祝你生日快乐!”我说。

“阿波,祝你将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你妈妈说。

显然,你很激动。可你又努力不想把这种激动表现出来,这使你的脸上出现了一种使我无法描摹的表情。你走到餐桌前,时而看看头顶上的彩灯,时而看看烛光,忽然又急切地问道:

“爸爸,时间到了吗?”

我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说:

“到了!正好5点40分!”

哦,5点40分!你早就想守住这个令人快活的又不可捉摸的时刻了!昨晚,你迷糊得睁不开眼,困得东倒西歪,可嘴里还老是念叨着这个时刻,直到疲倦彻底征服了你,你再也没有力气操这份心为止。这个时刻,对你来说实在太玄乎,太奇妙,也太重要了!只是刹那间,你突然一下子长大了一岁;而因为这一步,你就可以进小学读书了!

你伸出自己的手,端详了一会,大概想看看是不是变大了一点,又低头活动活动你的脚趾,试试你的鞋,你可能以为你的鞋变小了,你的脚突然穿不进去了;你又走到身高量度表前量了一会儿,你也许指望你一下子长高了一截……

你很快发现,在这神秘的刹那间,你什么也没有变!手还是那么大,鞋子穿进去依然合适,身高和昨天一模一样。

可你还是变了,你从实实在在的6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7岁,变得可以理直气壮地跨进小学的门坎了,是的,同样在这神秘的剎那间!

当你鼓着腮帮一口气吹熄了那6支蜡烛后,你竟跑到了阳台上,向着暮夏的宁静的晨空,向着横亘在楼前的空旷的马路呼喊着:

“噢!我7岁啦!我7岁啦!”

“嗬!我马上是个一年级小学生啦!”

不远处的黛绿色的钟山刚露出它那雄伟的轮廓,锁金小区的楼群还没从那酣睡中完全苏醒,你的呼喊显得特别的响,传得特別的远……  在彩灯的映照下,透过蜡烛冒出的缕缕余烟,我和你妈妈深情地相视而笑……

         P1-P4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神话、童话是否对儿童有害”的辩论,30年代的“乌言兽语之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蹬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今年你七岁/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健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34763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4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