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第十二届中日音乐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2017年9月14日于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第十二届中日音乐比较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收录了27篇论文入册,这些论文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现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近期新研究动态的窗口。内容包括历史与文化、乐律与古谱等相关研究,也涵盖了近代与社会、演奏与音乐现象等多层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维平,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音乐学院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学科带头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2004)、《中国与东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流动——赵维平音乐论文集》(2006)和《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2012)等专著,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致辞 祝词 祝词 文化·历史与交流 日本的寒山拾得 ——兼常清佐,中国游/蒲生美津子 日本雅乐寮音乐制度的实质及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关系/赵维平 日本古代的内教坊和内宴·菊花宴 ——以嵯峨天皇(在位809-823)的政策为中心/平间充子 中国民族器乐海外传播个案研究 ——以琵琶演奏家王晓东在日本的演奏与教学为例/杨和平 学堂乐歌新创曲再论 ——以曾志态六首少儿新歌为例/李岩 从冲绳盂兰盆节活动灼见“自文化”及“他文化” ——Eisa(冲绳太鼓舞)、Angama(冲绳八重山地区的祭祀表演)及日本本土的盂兰盆舞/远藤美奈 柯政和在日本留学时期的音乐活动/郑晓丽 乐之交与国相亲 ——对中日音乐关系的几点思考/郑锦扬 近代与社会 中日古都传统音乐生态变迁的新视角研究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秦腔与歌舞伎现状/周耘 史濮瑜 邵欢欢 钢丝录音维吾尔古典音乐木卡姆的复原与研究/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 20世纪前半期关西地区日本音乐的发展与其方向 ——通过歌曲家:菊田歌雄(代)和小野清友的活动/笠井纯一 笠并津加佐 日本艺术类高校录音专业的教育模式 ——以东京艺术大学为例/刘洁莹 战后花街艺能的继承:以北野上七轩“寿会”的文化再生为中心/中原逸郎 沦陷时期哈尔滨放送音乐活动研究/王岩 从关东州大连广播电台播放的日本流行歌曲看其政策及作用 ——以1925年至1931年为中心/刘润 乐律与乐谱 8-13世纪日本的琵琶独奏曲/斯提芬·奈尔森(Steven G.NELSON) 林谦三《明乐八调研究》之研究(一) ——试探周南国风《关雎》在日本的传承/郑荣达 日本雅乐中唐乐古谱复原演奏的实践 ——以《盘涉调·青海波》为例/刘涛 徐戈 十二律“年次”的现藏地点/高濑澄子 前岛美保 唐宋阮咸律、调释/张晓东 从篠笛乐谱的改良来看六代目福原百之助的功绩/孙潇梦 乐器·体裁与演奏 关于元曲对能乐产生影响之说/蒲生乡昭 琉球御座乐《寿星老》《寿尊翁》考释/刘富琳 古代东方的水平直角式竖琴论证及流变研究/王雅婕 藤原贞敏从大唐带去日本的琵琶演奏传承/根本千聪 催马乐的成立与唐乐·高丽乐的关系/本琢亘 中国古代箜篌实物与论证/黄袆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第十二届中日音乐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维平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604135 |
开本 | |
页数 | 4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70000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6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