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信用评级原理与实务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凝结了中债资信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评价原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全书包含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为信用评级基础理论,中篇为评级方法总论,下篇为评级实务应用,在上篇核心思路和中篇实务操作思路指导下,从微观层面搭建分行业主体评级方法体系、专项评级方法以及债项评级方法,更好应用于评级实践。 作者简介 冯光华,经济学博士,不错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司、上海公开市场操作室、资金司、货币政策司和金融市场司等部门从事国库管理、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研究、规划和管理工作。现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出版专著《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推动DCM市场健康发展》《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与信用风险防范》等20多篇文章,主持编写《<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释义》《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交易实务》《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后续管理案例》《信用评级》《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13~2014)》《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2015)》《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报告(2016)》《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报告(2017)》《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中国实践》《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报告(2018)》等10多部专业图书。 目录 目 录上篇 信用评级基础理论 章 评级原理的创建背景 节 目前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评级原理的创新性 第二章 评级原理的创建思路和理论基础 节 信用与信用风险的内涵 第二节 信用风险研究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信用风险相关经济学、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节 透过全球债务危机看信用风险的形成与影响机制 第五节 从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看信用风险的形成与影响机制 第六节 信用风险评价的量化分析方法 第三章 评级原理的核心思路与核心要素 节 评级原理的核心思路 第二节 评级原理的核心要素 中篇 评级方法总论 第四章 评级技术规范 节 信用评级基本概念 第二节 信用评级符号体系 第三节 信用评级原则 第五章 主体和债项评级思路、评级要素 节 主体评级思路 第二节 主体评级要素的应用 第三节 债项评级思路 第六章 主体评级模型 节 主体评级模型的形式 第二节 主体评级模型的应用思路 第三节 主体评级模型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下篇 评级实务应用 第七章 分行业主体评级方法体系 节 中国煤炭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二节 中国钢铁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住宅开发房地产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四节 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五节 中国收费公路(运营)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六节 人寿保险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第八章 债项评级方法 节 一般短期债项评级方法 第二节 公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评级方法 第九章 专项评价方法 节 偿债意愿评价方法 第二节 行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第三节 公司治理与管理评价方法 第四节 流动性评价方法 第五节 外部支持评价方法 参考中债资信研究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信用评级原理与实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光华 等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998491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85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98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32.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