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会展经济与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由导论篇、经济篇和管理篇组成。在导论篇中,概述了会展、会展产业以及会展经济的起源、概念和特点,岔析了世界会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在经济篇中,从会展产品、会展市场和会展供求均衡等角度对会展经济进行了微观分析,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在管理篇中,不仅从政府行为、行业协会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会展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依据会展项目举办程序,从展前、展中和展后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分析。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会展导论篇、会展经济篇和会展管理篇,系统介绍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会展导论篇主要是介绍了会展、会展产业的基本知识;会展经济篇从会展经济概述、会展的市场分析、会展经济的关联效应、会展效益评价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会展的经济学特性;会展管理篇则系统研究了会展管理概述、展前管理、展中管理、展后管理、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对策。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并全面地梳理和综括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又考虑到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对未来会展业发展宏观态势的分析与把握,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全面。既可作为理论界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会展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会展行业从业者使用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会展导论篇

第一章 会展概述

第一节 会展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节 会展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会展的本质及功能

第二章 会展产业

第一节 会展产业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会展产业的形成

第三节 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四节 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会展经济篇

第三章 会展经济概述

第一节 会展经济的形成

第二节 会展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会展市场分析

第一节 会展产品

第二节 会展市场

第三节 会展供求分析

第五章 会展经济的关联效应l

第一节 会展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

第二节 会展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会展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节 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六章 会展效益评价

第一节 会展效益评价概述

第二节 会展经济效益评价

第三节 会展社会效益评价

第四节 会展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第三篇 会展管理篇

第七章 会展管理概述

第一节 会展的宏观管理

第二节 会展的行业管理

第三节 会展的微观管理

第八章 会展展前管理

第一节 会展项目市场调研

第二节 会展项目选择

第三节 会展项目经理选择

第四节 会展项目规划

第九章 会展展中管理

第一节 制定预算

第二节 进度安排

第三节 资源配置

第四节 项目控制

第十章 会展展后管理

第一节 会展项目审计

第二节 会展项目评价

第十一章 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第一节 提升我国会展产业的品牌化

第二节 推进我国会展产业国际化

第三节 打造我国会展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策划方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三、会展经济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都市形象

国际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能够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形象就是生产力。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注意力资源的争夺。城市形象的经营,离不开大型主题商业文化活动,主题商业文化活动体现了城市的时尚活力,体现了城市的集约特征,即商业的集约、文化的集约、传播的集约,会展就是这些主体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具有知名度的城市多数是靠会展活动经营起来的,如大连通过连续八届国际服装节把大连这个海滨城市经营得红红火火,同样,上海经营“财富论坛”,深圳经营“高交会”,珠海经营“航展”,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要把会展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战略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战略,这其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定位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会展产业的竞争力,必须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合理定位。要使一个城市的会展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合理化,就应使定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明确性、连续性。会展是经济的“晴雨表”,什么样的城市办什么样的展览是有讲究的。影响城市会展经济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等。会展经济的市场定位一般认为,国内外会展中心城市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具有市场优势的城市,即经济发达、金融贸易集中的地区;具有旅游优势的城市,即有鲜明地方特色,令世人向往的地区;具有产业优势的城市,即某一项产业或某几项产业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城市发展会展产业,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展会要成功必须要有特色,要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城市基础设施的存量状况、设施能力和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展活动是否得以成功,会展经济是否能够健康维持。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工业生产基础、商贸的发达程度各异:因此在确定会展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走自己会展产业发展的健康道路。法国首都巴黎,由于平均每年承办4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因此享有“国际会议之都”的美誉。而北京通过举办“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其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加上奥运会申办成功,大大提升了北京在国内外人士心目中的地位,使北京成为中外知名人士向往的会展城市。

城市通过会展这个机会来提高城市知名度,这里的机会是指可以影响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比如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或展会活动、具有一定波及面和影响面的局部性突发事件等等。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奥运会和世博会对主办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奥运建设为举办城市会展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硬件设施,在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城市通常都举行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商品展览、大型文艺演出、国际演讲论坛等,因此对大型展厅、文化休闲等设施的需求量大增。巴塞罗那为举办奥运会,扩建了一批展览馆、博物馆;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兴建了20万平方米的展览设施。

其次,奥运会或世博会的举办可以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这种世界级的盛会本身就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其对媒体的需求更是超过任何其他大型国际活动,申办奥运和举办奥运为举办城市提供了最佳的对外宣传机会。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仅260场比赛,电视转播时间就达2800小时,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为166亿人次;悉尼奥运会期间,2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亿名电视观众观看了奥运会。因此,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会展产业应不失时机地融入到奥运宣传阵地,以整体形象广泛开展对外宣传。

最后,奥运会或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举办城市会展产业观念和机制的创新以及具体运作提供丰富的经验。比如,奥运会市场开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北京在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上奥运会市场开发的惯例,同时又要结合我国国情。项目法人招标、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建设资金筹措等市场运作方式,为会展产业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会展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发展与国际接轨

会展的举办对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拉动作用。以1999年昆明承办世博会为例,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数超过216个亿人民币,据专家预测,为此,昆明城市建设步伐至少加快了10年。同时,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聚集一堂,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和观念的革新,而且也便于这些外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通讯、金融、特色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吸引投资,为会展举办城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推动城市发展与国际接轨。

五、会展经济有利于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

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从1998年起开始建设新展会中心,新中心位于慕尼黑一个废弃的机场。自从新中心开始招标,以机场为中心的商业用地、居住用地都得到了开发,有很多企业搬到了新市区以方便交易,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交易中心。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是全美第12大城市,随着美国经济实现从重工业向技术和服务业的转化,印第安纳波利斯利用会展产业成功地实现转型,目前,其会议、展览和旅游业已成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虽然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会展中心在全美仅仅排名28位,然而与会展有关的游客每年直接消费已达到27亿美元,税收每年2.73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近5万个职位。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之所以能在并不宏大的会展中心里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与市政规划全面围绕会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会展中心与7座大型酒店及大型零售娱乐设施都有人行天桥相连,同时在餐馆、酒吧、商店、剧院等聚会交往的公共场所实行“24加7”,即每周7天24小时营业。这一方面吸引了外来游客,同时也让空心化的城市中心区得到复兴。通过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广西为包括泛珠三角经济区在内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服务的平台。广西可以充分发挥西南出海通道的作用,与华南、西南各省区市进行大合作、大联合,联手共建区域大市场,联手开发优势资源,联手推进产业对接,联手盘活存量资产,联手开拓东盟市场,最终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区与东盟经济圈的对接互动,开创两大经济区联合发展的新局面。在南宁举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就是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整合,提升南宁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广西所具有的发展大通道经济的优势以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定址南宁所带来的利好因素,将大大提升广西整合全区生产要素的速度。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日益向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聚集,其辐射效应也随之增强,由此带动周边城市乃至周边省区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会展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是实现和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的有效途径。

会展经济不仅能对其他经济形式产生强有力的经济带动效应,同时,其自身的健康和稳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繁荣昌盛和城市经济的欣欣向荣。没有一个良好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具有服务业性质的会展也难以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六、城市发展会展产业的客观条件

会展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以及给举办地带来的诸多益处,使许多地方都希望通过会展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将会展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场馆设施建设,以期实现“会展兴市”的目标。最近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盲目建设展览馆的现象,甚至有的县级市也不顾政府资金紧张而大兴土木,认为只要有展馆就能发展会展产业,就能获得巨大收益,由此产生“会展泡沫”,不但赚不到钱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会展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够发展好会展产业,一些地方通过举办会展获得了巨大收益,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但不同城市在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市场开放程度以及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发展会展经济,盲目发展会展产业将造成资源浪费。

会展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的现实基础,特别是城市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服务基础,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恰当、适时地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有自身的产业运行规律和条件限制,对举办地有着一些硬性要求。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能否发展成为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独特的资源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一般会展城市都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或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或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气息浓郁,具有较强的可观赏性。一般著名的旅游城市能吸引更多的客商,像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都具有会展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双重功能,本身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会展是商品、资金、技术等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与集聚,涉及参展商品、客商以及观众的运送和传输,因此会展举办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至关重要。有些国家或地区虽然地域狭小,但在交通、通讯和对外开放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就可以把会展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虽然地域狭小,但因其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2000年被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多个。

3.拥有优势产业,市场条件好,开放度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会展城市的两个要素。产业优势愈明显,品牌效应愈大,展会愈容易吸引参展企业和客户,从而赢得声誉,扩大影响。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产业,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产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

4.完备的展览场馆,优良的配套设施。展会需要展示和推介产品,洽谈业务,且参展客商多,为此,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设施完备、服务优良的展览场馆是发展会展产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需要城市的住宿、餐饮方面的接待能力以及交通、通讯方面的设施保障。

5.优势的服务功能。城市只有具备服务于区域和全国的能力,才能办好区域性及全国性的展览。比如上海、北京、广州等这类大都市,它们的区位条件、接待能力、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基本上是国际化的,能够较好承担国家级的博览会;而中等城市则主要发展专业性、区域性的会展;最后是群众性、本地性的展览,具有强烈的本地针对性,如吴桥的杂技艺术节(展览)等。对一些先天条件相对不足的普通城市来说,如果希望通过发展会展产业提升城市地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自然条件优越的普通城市,也需要有相应的优势产业或市场作为依托,否则对参展商也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

P118-123

序言

会展产业是以会议或展览为核心,集商务活动、信息交流、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服务产业。会展产业不仅具有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而且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会展产业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诸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会展经济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希望。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高新技术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贸易的扩大,都会有力支撑会展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壁垒将逐步被解除,会展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与国际接轨。

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当务之急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导入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淡化行政干预,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特别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优化配置展览资源,走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品牌化、信息化之路。唯有如此,中国会展产业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7年,会展产业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因此,分析和研究会展经济现象的内在运行规律,探讨会展产业的宏观与微观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实现和推动我国会展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本书主要由导论篇、经济篇和管理篇组成。在导论篇中,概述了会展、会展产业以及会展经济的起源、概念和特点,岔析了世界会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在经济篇中,从会展产品、会展市场和会展供求均衡等角度对会展经济进行了微观分析,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在管理篇中,不仅从政府行为、行业协会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会展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依据会展项目举办程序,从展前、展中和展后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分析。

该书的出版得到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和南华大学科技处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中外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南华大学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王铁骊、刘文君、陈甲华、刘兵、孙美兰等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王超、王丽琼、杨卫忠、陈文魁、王曦、吕玉航、华颖、陈观锐、何雄伟、揭俊峰等研究生同学为本书的编著做了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会展经济与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树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83946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4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