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马虎、磨蹭、偏科、厌学、记忆效果差……

孩子的学习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总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木紫编著的《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并结合诸多案例,告诉妈妈们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心理学知识。往往就是那些妈妈们所不留意的.却成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内容推荐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由木紫编著。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简介:

学习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而13岁前,是奠定一生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一个在小学阶段不爱学习、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即使特别想好好学习,也会非常吃力。所以,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人,妈妈就要真正地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再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在学习上建习惯、找方法,并提升学习动力,从而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目录

第1章 解析马虎、粗心、拖延、厌学等糟糕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透过“粗心”,认识孩子的性格缺陷

 孩子为何总是“慢半拍”

 奇怪的拖延习惯——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产物

 厌学:看管过度后遗症

 孩子为何迷恋“小和尚念经法”

 今天有多马虎,未来就有多糟糕

 心理知识普及:聪明的大睹是什么样的

第2章 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求知的内部动力

 学习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学?玩?兼而有之

 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好奇心:生命的引擎

 讨论,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

 让有趣的知识吸引孩子

 心理知识普及: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为孩子解穴,提升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

 记不住,不是记忆力差

 跟越做题越笨说再见

 对孩子说:不怕不怕

 成绩差,怎么归因

 优等生,在担心什么

 没有谁注定是中等生、差生

 心理知识普及:心流

第4章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巧而不懒

 珍惜第一次做题机会

 神奇的目标效应

 掌握管理时间有方法

 遇到难题,问还是不问

 学习中的“经验论”

 语文到底怎么学

 总结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越学越快?越学越慢?

 心理知识普及:别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

第5章 看不见的伤害:情绪影响学习

 情绪影响学习

 小学生的压力有多大

 压力过大伤害记忆力

 不要让孩子被愤怒的情绪包围

 焦虑情绪要不得

 抑郁的小孩很可怜

 不要让孩子处于恐惧情绪中

 心理知识普及:情绪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第6章 学习效率最大化:把握好激励的尺度、方式

 考了好成绩,激励不奖励

 用孩子的最爱强化学习行为

 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机

 做课堂的主人

 别让分数伤害了孩子

 用游戏、比赛的形式去学习

 心理知识普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7章 学习是一场心理战

 学习是一场心理战

 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准备的人

 答案就在嘴边却说不出

 并非注意的时间越长越好

 让孩子多方面获取知识

 心理知识普及:高品质的学习行为不需要奖赏

第8章 不良的教育环境、行为,导致成长障碍

 成长障碍:不让孩子做事

 你是《大话西游》里的那个唐僧吗

 消极画面对孩子的影响大

 当心!不正确的学习观伤到孩子

 打造适宜孩子学习的环境

 争“第一名”弊端多

 心理知识普及: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怎么样的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透过“粗心”,认识孩子的性格缺陷

一次关于小学生的学习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留下来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一个一个地耐心解答后,发现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比较多,也很让家长们头疼。

有妈妈说,我女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就是太粗心。做算术题的时候,常看错数字,本来思路蛮正确的,就因为粗心扣分,冤不冤啊!如果细心点,就是尖子生了!

也有妈妈说,写作业的时候,如果我不提示女儿,那个水和火、狼和娘等形近字一定是要出错的!我带女儿去医院检查了视力,结果显示没有问题!那么,我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女儿粗心是一定没有错的了!可是,不管我怎么强调,女儿就是改不掉粗心的毛病啊!

还有一位妈妈说,我儿子也是个粗心鬼,那天,我们一家出去玩,我让他拎着一袋子衣服走出去,结果呢?他把衣服扔进了垃圾箱里!车开出好远后,我要穿衣服,就问他袋子呢?他很若无其事地说扔垃圾箱里了?我这个气啊!好好一袋子衣服他当成垃圾扔进了垃圾箱!真想揍他啊!

……

从家长们急切地表述中,我知道他们都是懂得教育的家长,因为他们没有坐视孩子“粗心”不管,或者仅是无关痛痒地唠叨几句,而是在积极寻找如何去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的方法。

我很敬佩这样的家长,就很耐心地跟他们讲述了导致孩子粗心的各种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孩子粗心和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家长们听完以后非常感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觉得孩子粗心就是不认真、贪玩造成的,是态度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的教育方法也仅限于叮嘱孩子“认真点儿!”“把题目看清楚了再写!”之所以家长们天天叮嘱都没有效果,原因就在于没有对症下药。其实,导致孩子粗心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比如:认知风格、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

解析导致孩子粗心的内外因素

孩子的成长受到内在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是外在环境影响的结果,一个人是粗心还是严谨当然与他的生理条件相关,但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一次,在商场里买衣服,我见到两个漂亮的女孩,一看就是闺蜜,彼此参考着来买衣服了。一个女孩试穿一件体恤,在镜子前照了几下,然后征求另一个女孩的意见,另一个女孩觉得也不错,女孩满意地跟服务员说:“就这件吧!”

服务员走到款台前要填写交款单,这个时候,另一个女孩拉了一下试衣女孩的衣服说:“再逛一圈,多看几个牌子,然后再决定是否买这一件!要是有更好看的呢?”试衣女孩醒悟了,对服务员说:“我们再转转,回头再决定!”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买衣服的生活画面,面对相同的事情,两个女孩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是因为她们的性格不一样,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速战速决型,一个是慎重思考型。前者容易冲动,很快就会做出决定;后者心思缜密,仔细掂量后才会做出决定。

这两种思考方式在认知过程中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著名的心理学家卡根在1966年做过一个伟大的实验,是对儿童的分类风格进行研究,他让孩子们从一组图片中找出与预先设置的图片形同的图片。

结果发现,一些儿童反应很快,而另一些儿童并不急于反应,而是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从这个时候起,人们给孩子们的认知风格进行了一种分类。一种是冲动型,这类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于做出选择,因为考虑不周到,犯的错误也就多;另一种学生谨慎小心地做出选择,速度会稍微慢一些,但是错误少,结果比较准确,属于沉思型。  所以,前面讲到的那些“粗心”孩子,他们问题的根源在于认知风格上。但是,这并不是说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孩子一定就是个“粗心”的人,孩子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较早地通过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粗心行为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矫正,那么孩子就不会成为粗心的人。

上面我们讲的是孩子的先天条件,如果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急脾气,那么做事情鲁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另外,环境也可能影响孩子成为冲动型人格。

比如,父母平时做事情没有条理,家里的物品摆放没有次序,用到的时候就到处乱翻乱找,孩子长期在这样的无序环境下生活,必然内心杂乱无序,容易烦容易躁,做事粗心没有章法,在学习上难以细心。

再如,父母脾气比较急躁,孩子学习的时候嫌孩子慢经常催促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写作业的时候容易考虑不周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粗心点,难以改正了。

还有,如果父母比较粗心,平时丢三落四,出去买菜忘带钱,出去上班忘锁门,公司文件时常忘在家里,那么,孩子也会经常把作业本落在家里。P2-4

序言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本关于学习心理学的书,因为学习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而学习又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家长作为孩子学习的辅导者,只有懂得了学习是怎样一个心理发展过程,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终于在酝酿了好久以后,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13岁以前,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涵盖了学龄前和小学,是性格形成、各种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关键的打基础时期,基础打好了,中学就会很顺利。这一点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所以对于13岁以前的孩子的成长很是紧张和用心,有的妈妈甚至为此辞掉了工作,专心教子。虽然用心良苦,但是因为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方法不得当,导致很多孩子还是没有像家长期待的那样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学习方面,状态百出到让家长不知所措。

比如,有的孩子粗心,生活中丢三落四,学习上看错数字;有的孩子做事慢,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两个半小时还不能搞定;有的孩子记不住所学的知识,妈妈中午教会的,下午考试就忘了;有的孩子将学过的知识换个角度再问,就答不上来了,一点儿都不能举一反三;有的孩子遇到难题,一看不会做,就放弃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却每天不开心……

以上情况在孩子中间很普遍,也让家长很头疼。家长非常明白,如果孩子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学习,是无法真正学到知识的,于是,他们带孩子进辅导班、陪着孩子写作业、在家里设立“奖学金”以督促孩子、每天都在不停地强调要孩子认真学习……能想到的招都想到了,但效果还是不明显,搞得好多家长心力交瘁,都要对孩子失去信心了。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长急切和无奈的心情,他们期待孩子好好地完成学业,将来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真正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这样的愿望是正确的也是美好的,如果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很好,有的方法甚至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位妈妈发现有个成绩好的孩子看书的时候或者背诵课文、数学概念的时候,就像那念经的小和尚一样念出声音来。她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可以防止孩子思想开小差儿,就建议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做。可是,自己的孩子真的这么做了,却老半天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于是,妈妈责怪孩子脑子不好用!搞得孩子说妈妈“不懂得尊重孩子”,赌气不学习了!

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就是因为不懂得孩子的心理特性,不知道不同孩子的认知通道是不一样的,盲目地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别的孩子的学习方法,这无异于“邯郸学步”,最后孩子连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丢掉了。

所以,家长要想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中真正地起到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还是要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知识。为了帮助家长们提高自己,我写了《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这本书,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样,家长在正确认识学习这件事的过程中也就搞明白了如何教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以及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当下孩子的学习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不贪玩就能学习好,小学阶段学习好了,中学就会轻松容易,读大学就不是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在生活中有很多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到了中学却掉队了;有的孩子小学阶段优秀,到了中学照样优秀;还有的孩子小学阶段成绩中上等,到了中学突然名列前茅了!为什么不同孩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向差的方向发展呢?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智商、能商、情商、德商、逆商等的发展水平不同,孩子的发展潜力不同。

最后,祝愿各位妈妈真正地了解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学习,从而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木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94922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4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