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兴趣学习尝试(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
内容
试读章节

写下,是因为以后再也不可能模仿现在的语气与心境,将来回不了现在。成长,往往是不知不觉的,但通过文字可以发现,和以前相比很多想法不一样了,很多事情却依旧重要。

去年的6月到9月,我从栀子花开的夏季,跨越奔腾的长江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大学伊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生活怀抱巨大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没有新朋友。没有爱人。与人冷战,恶言恶语,时日长久的点滴伤害。学业困境。和家人感情浅淡,又不断争吵。深夜拎着书包从教室回来,站在镜子前用凉水洗脸刷牙,摸黑走到床边。觉得心里无限孤独。孤独也许是必修课。

有想要的东西,但无法获得。或得而厌之。有希望,但渺茫无限远,又没有保障。有等待,却看不到等待的必要。有逃避的方法,但从不认为逃避是出路。

这是我自己的泥沼。对世界的失望是泥沼,对自我的无能为力是泥沼,对明知不可为不可得事物的一再追寻,也是泥沼。

在梦中,我见到一片冰冷平静的大湖。好像是冬天,因为下着稀疏的小雪,湖面却没有结冰。世界空无一物,目之所及只是白茫茫的雪原。想到雪盲。这个梦让我心情平稳,恐慌和不安都被掩埋起来。然后场景突变,出现熟悉的人,点头之交的人,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们在向我说话。我听见他们说什么,都是我害怕听到的话。最后出现的是高中时代的班主任。他说,你太懦弱,所以不管做什么,还没开始都已经输了。

我说,我知道,谢谢。

醒来之后的感觉是,我怎么在梦里自己把自己给虐了。我受到很大刺激,觉得自己应该哭一场,但是又没有眼泪。于是我想,这还不算太懦弱,是吧。至少我没哭。

我可有为你哭,但这冲动太可笑。这是《重回布拉格》里的歌词。梦中的一片波光,令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朋友在远郊寻找到的小湖。岸边生长蓬勃茂密植物,春天游动蝌蚪。夏天蛙鸣,秋日风声,深冬时整面湖结冰,游鱼沉寂在半尺厚冰层之下。曾与我一同去探险带玻璃缸捕捞小鱼的朋友,如今已形同路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同以前生活过的地方,似乎连联系都被割断。太久不回去,想念渐渐淡薄,曾带给我强烈存在感的人事,都正在消失当中。可是既然离开了,我这点难过实在是不足为道的。

大一下学期,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也就退了社团。

社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很多资源,我确实没用好。关心我的人总会提醒,这么不善人际交往,再不和人接触,真的是不行啊。可,难得我执着。那时我实在迷惘,我在怀疑少了我一个,部门还是照样转。事实上也是这样,找不到价值所在,那是种无关痛痒的无奈。我总会想自己的价值,我要什么,不要什么。

是去图书馆的时候,我站在半楼梯处,一排排书架,带着点阳光,我悲观地认定一些人离开是不重要的,因为还会有更好的人去填补。像朋友,你想走出这个圈,却还是在不断走人别人的圈。

我清楚地记得,退出社团的第二天是我的生日,当天跟随室友一起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这是我每次考试必掉的书袋。

将近中午结束了一切。四个人都没有通过。

常常会想,也许我并没有像别人眼中的自己那么优秀。至少那个时候,第一次经历大学以来最惨痛的打击时,我的信心值降到零。

要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每天睡眠不足的,蒸馏水一样平淡无奇的日子。

人到底为什么要有愿望呢?为什么要有各种不切实际辉煌灿烂可笑可恨的梦想呢?

凌晨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心头泛起无可抑制的怆然,于是这样问自己;大学开学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我无法估算这段时间内的收获正如同样无法衡量我的失去。我屡屡失败,却被现实教会要做一个越挫越勇的人——老天见怜,可我根本就不是什么一往无前的斗士,失败人生的每一秒我都只想端把机关枪瞄准这个世界,大吼一声然后同归于尽。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最受欢迎是那些无需费力便能漂漂亮亮完成所有事情的天才型人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投身社交活动,竭力为前程谋划,智商和情商双高,加上一张看得过去的脸——所有条件都挑不出错处,于是得以封神。所谓男神或女神,黄袍加身,与有荣焉。

平凡人傍身或所依仗也不过只有努力。然而努力当真是最最廉价与不值一提的,还不说每人每天都是一样的24小时,你不吃饭的努力?你不睡觉的努力?还是别人比你早死十年?

我常想,每一段还算看得过去的人生背后,都需要一身与才华无关的苦功。所谓苦功必定与苦这个字是相连的,即使时间长了自己早觉不出。温书温到夜里两点到底算是辛苦的事情,然而即使有辛苦二字也与真正的苦功差得太远。直到必须把所有辛苦都咬碎了嚼烂了吞进肚中,一丝一毫的不忿都不泄露;白日里容光焕发的人才有资格与苦功这个词发生关系,而不是顶着一张毁天灭地怨气逼人的脸,时时刻刻昭告你的力不从心。

当时正巧朋友圈疯狂转发一篇推送,讲我们学院毕业后进咨询公司工作的某学长。写他每周工作少则70多则100小时,熬夜加班是常事,也要频繁出差。学院一个姑娘转这篇文章的时候说:“拼命,没有捷径。”

P104-P106

后记

《兴趣·学习·尝试——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的诞生,正式宣告:历经三个多月的征稿、筛选、评定,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大学语文”文学写作大赛落下了帷幕。

2015年3月,校团委、大学语文课程组联合发出大赛通知后,各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广大同学踊跃参加,学院推荐上来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共257件。经学院初审推荐、组委会复审查重、专家组三审评议,最终评选出裴筱筱《静听回声》、杨帅《赠友人(并序)》、刘春晓《四月》3件作品为特等奖,金长巧《津味后堂》等10件作品为一等奖,江琦琦《家乡的青石板路》等20件作品为二等奖,余杰《南阳巷的老故事》等37件作品为三等奖。

这些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或抒写真挚的亲情、友情、爱情,或表现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或畅谈“大学语文”课程带来的感悟、启发……情感深厚浓郁,认识独到精深。从中可以洞见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灵,感受他们最真实的喜怒哀乐、爱恨悲欢,触摸他们充沛的情感、灵动的思维、鲜活的个性……

现在,这些作品已汇编成集,即将付梓出版。我们希望,这本优秀作品集既能表达对所有获奖者的肯定,更能作为他们青春岁月的见证,得到永久的珍藏。

从3月到6月,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大学语文”文学写作大赛应和着季节的脚步,从新芽吐绿到枝叶扶疏,如同一棵健壮而秀美的大树,根深叶茂、亭亭玉立。这让我们收获了坚定的信心:大学语文这片丰沃的园地,必将树木参天,繁花似锦!

目录

静听回声 裴筱筱

赠友人(并序) 杨帅

四月 刘春晓

津昧后堂 金长巧

水彩诚信 康孟梅

相思蚕相思缠 赵丽

思乡 顾殷蓉

能不忆江南 李怡

模具 汤瑞

路途 徐峰

盲诗人 张可

故乡有你 方苏萍

老爹 徐梦娜

家乡的青石板路 江琦琦

清明复清明 张丽君

徽色正浓 王雯静

转场 闻娜娜

月圆不再遥远 孙雅文

江南的冬 许淑娴

人间无奈是情愁 王琦

大河 汪洁

认识自己 吴楚月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李林林

浅藏记忆的文学梦 丁海玲

春暖花开 许婷婷

车辙驶向远方 张吴正知

关于成张张青

龙的传人 袁如意

灯火比夜色更亮 莫

小令五首 王英平

纳兰情 彭娇娇

光影 彭雅文

圆火 季小杰

我处灯火阑珊 张鑫磊

人间四月天 李悦悦

江城春雨 丁浩

玉兰花开 汪圆圆

让我想一想 赵心慧 费秦张智

遇见时光 曹冰

今天太短明天太远 项依然

岁月静好 黄环

我惊心动魄的伤悲,你无与伦比的美丽 王晔

一梦三四年 李美庆

凝望眼眸里的芬芳 张静侯继锋

记忆·星辰 张鑫

请原谅我的沉默 韩静静

知君用心如日月 侯玉文

故土的守望 孙欣桐

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张鹏敏

乡心碎,梦不成 刘嘉琪

故乡丢了 邓怡晨

旅伴 马汇

告别村庄 廖丽

邂逅在你最美时 李子曼

芜湖的秋 宋佳丽

思念中的回忆 曹伟情

红妆素心 查陶春

把梦“打”进生活

回来 聂朝鑫

母亲 王盛媚

第四天 杨梦俊

温一壶花津酒 庙玲

蒙眼 林文杰

南阳巷的老故事 余杰

杜鹃巢 缪炀

烟蒂落 周美霞

美丽岛 温倩

与恶魔的对话 聂世如

让“语文”陪伴人生 陈子楠

不指向成功的课程 金宁龙

附 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大学语文”文学写作大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序言

安徽师范大学建校于192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建校历史同长,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成立最早的系科,历经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不同时期,陈望道、郁达夫、刘文典、朱湘、苏雪林、周予同、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祖保泉、刘学锴、余恕诚等一批著名学者、作家曾执教于本专业,形成了严谨扎实的传统。1961年,时任中文系主任的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开创并亲授“大学语文”课程;被张涤华先生称为“年未四十,而学有根基”、后成为全国知名的李商隐研究专家的刘学锴先生当时刚从北大调任本校,和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濮之琦先生同时教授本课程。20世纪80年代始,中文系专门成立“大学语文”教研室,配置了专任教师5人;课程性质是学年制下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在这个基础性历史阶段,开课规模不大,但因任课教师均从汉语言文学各专业抽调而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加之教师勤恳耕耘,为课程建设与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可供参照实行的宝贵经验。

21世纪初,全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诸多素质课开始创立或重设,本课程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2005年,本课程被列为科类基础课面向全校开设。出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2007年,学校教务处和文学院共同协商,决定从文学院相关学科专业中选配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学术功底好、行业背景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重组教学团队,优化师资结构,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教学团队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首要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建立“人文语文”的概念,促进文理渗透,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探索文化育人的模式,通过经典文本探求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基本的学术理念,使高校师范生成为具有全面人格与文化情怀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团队成员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师范生人文精神、生态文明、学术理念的教育培养,逐级放大授课教师的能力,以期对国家社会做出基本的和根本的贡献。2008年,课程改为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开设。2010年6月,本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9月,面向应用型专业开设通识课。2011年初,在国家级教学名师余恕诚先生的关注和支持下,《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材正式出版;同年,团队以“‘大学语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与拓展研究”为题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批。2012年9月起,进一步拓宽开课范围,作为公共基础课面向更多的专业开设;同年,“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大学语文”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成功,顺利通过“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10月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线,实现课程资源效益的最大化。2014年,团队以“混合式教学与多元化考核”为题申报学校课程考核改革项目,获得立项;同年,团队申请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获批。“大学语文”课程获得了良性发展,连续取得诸多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近十年来,我们以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多措并举,加强课程建设。一方面加强教学本体的研究,团队成员就如何在教学中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等作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诸多相关教研论文;另一方面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团队成员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写作水平等作了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

这次结集出版的两本书,是团队成员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育人境界的固化成果。第一本《使命·探索·研究》为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近十年来的教学研究论文集,收相关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情感的教育、人文理想的培育和“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的探讨,有一些是针对现实存在的重要问题而发的专论,针对性强,文章质量较高,问题意识突出,有一定学术含量,且大多已在相关报刊上发表过。第二本《兴趣·学习·尝试》系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大学语文”文学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选集,内容涉及人文情感与人文理想,如民族、祖国、故乡等情感的表达,爱恨生死的生命体验,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人文理想的追求,人的终极关怀、真善美的意识,《大学语文》对自我人生的启示等。此书既是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内涵提升的一种展示,也是《大学语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成果的固化呈现。获奖作品虽然稚嫩,但都有特点:一是内容青春,朝气蓬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情感、生活的描写和表达,是他们的青春剪影,活泼清馨;二是形式丰富,思维清奇,系因年轻学子以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审视当代社会生活,是他们的心理实录,清新可喜。所以我们愿意将它奉献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一员,近年来我较多地参与了课程的建设活动,感触良多。这次与团队的骨干成员、首届省级教坛新秀芮瑞老师一起策划编纂课程建设的成果,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倾情关注、学院领导和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给予了热忱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内容推荐

由芮瑞、俞晓红编著的《兴趣学习尝试(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选集,涵括小说、戏剧、散文、诗歌诸种文体。此书既是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内涵提升的一种展示,也是“大学语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成果的固化呈现。有利于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母语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

编辑推荐

由芮瑞、俞晓红编著的《兴趣学习尝试(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选集。本校“大学语文”课程曾于2010年、2013年两度进入国家精品课程之列。内容涉及人文情感与人文理想,如民族、祖国、故乡等情感的表达,爱恨生死的生命体验。自由、民族、平等、正义等人文理想的追求,人的终极关怀、真善美的意识,“大学语文”对自我人生的启示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兴趣学习尝试(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芮瑞,俞晓红主编
译者
编者 芮瑞//俞晓红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6221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236046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