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种人生观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1、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另一经典代表作

冯友兰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等职。创立新理学,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小史》《贞元六书》《一种人生观》等。《一种人生观》是他人生哲学代表作。

2、一本精心编选的图书,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观念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本书除了收入《一种人生观》外,还精选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随笔《人生与哲学》。冯友兰系统而精到地阐述了他的人生哲学观念,给你理解人生的答案。

3、再现百年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一一剖析不同观念之优劣

百年前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出现的一场罕有的论战,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张君劢、梁启超、张东荪等著名思想家均介入其中。本书对这场论战中不同人的观念做了回顾,并一一剖析其观念之优劣,引导读者树立更为合理、正确的人生观念。

4、理解冯友兰,读《一种人生观》是更佳选择

很多人读冯友兰,大多是从《中国哲学简史》开始的,而有的人是从《一种人生观》开始的。冯友兰的著作较多,而《一种人生观》除了较为浅显之外,其所述能够帮助理解人生,是阅读冯友兰的更佳选择之一。

5、平装小开本,更精美的版本

本书设计精美,纸张精良,小开本可以手执。设计上,以冯友兰签名作为主体,突出主体;以色彩的递进作为背景,传递出人生的纵深感。

内容简介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重要代表作,分为两部分:“一种人生观”和“人生与哲学”,共计21篇文章。第一部分是其20世纪20年代的冯友兰重要著作《一种人生观》一书,第二部分“人生与哲学”是冯友兰文章精选,是对《一种人生观》所阐述的人生哲学观念的补充。在本书中,冯友兰先生从哲学角度进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血脉之中摄取养分,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观问题的一种答案。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192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简史》等,均是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影响深远。

精彩书评

父亲的一生有三方面贡献:一、他写出了一部完整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的中国哲学史,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二、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三、他是一位教育家。——宗璞

芝生先生(冯友兰)走过了95年的漫长的人生道路,95岁几乎等于一个世纪。……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可以说他是晚节善终,大节不亏。他走了一条中国老知识分子应该走的道路。在他身上,我们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季羡林

目录

引言 003

壹 人生之真相 006

贰   人生之目的 009

叁   活动与欲 014

肆   中和与通 018

伍   性善与性恶 021

陆   理智之地位 024

柒   诗与宗教 030

捌   内有的好与手段的好 034

玖   “无所为而为”与“有所为而为” 037

拾   人死 041

拾壹  余论 044

  

人生与哲学

壹 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 049

贰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066

叁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甲) 077

肆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082

伍   人生术 089

陆   论命运 094

柒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100

捌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乙) 105

玖   人生成功之因素 112

精彩书摘

人生与哲学

论命运

市上有许多所谓“大哲学家”也谈命运,不过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例如预先知道某种物品将要涨价,就大量买进,便可赚钱;知道某种物品将要跌价,就去卖出,便不亏本。因此得大发其财,无怪“大哲学家”们都生意兴隆了。

其实“先定”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无用先知。如果有先定的命,命中注定你将来要发财,到时自然会发财,命定你要做官,将来自然做官,命定了将来要讨饭,自然要讨饭。先知了也不能更改,不能转变,又何必要预先知道呢!

我说的“命运”和他们所说的不同。古人孔子、孟子等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荀子说:“节遇之谓命。”我说的“命”就是他们所说的“命”。“莫之致而至”是不想他来而来,“节遇”是无意中的遭遇。这才是“命运”的真意。所以“命运”的定义就可说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遭遇只有幸和不幸,没有理由可说。譬如说现今的时代是伟大的,我“幸”而生在这时代;也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受罪的,我“不幸”而生在这时代。我们生在这时代可以说是幸或不幸,但我们为什么生在这时代,便没有理由可说。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种奖券,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

普通所谓努力能战胜“命运”,我以为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努力可以战胜的,至于“命运”,照定义讲,人力不能战胜,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说:

“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如果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都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又如逃警报,有人躲在一个不甚安全的地方,不意炸死了,这是他的“命”不好,也是他的遭遇不幸。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要成大学问家,必须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作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作诗,但是他作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作诗的,因为他有作诗的才。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作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譬如写字,你能有几笔写得好,就只能有几笔写得好。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不过诸位不要灰心,以为自己没有才,便不努力。你有才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到时自能表现出来,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大器晚成呢!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至于事功的建立,则是“命运”的成分多。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绝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成为大哲学家,并不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的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历史上有些人实在配称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有的人原很不行,可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谓“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人伦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必须和别人发生关系,而且必须做事。能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高下事业大小都没关系。不论何人,只要尽心竭力,对社会的价值是没有分别的。正如唱戏好的人,和所扮演的角色无关,梅兰芳登台,不一定饰皇后。地位很阔的人不能尽伦尽职,是不道德。村夫野老能尽伦尽职,就是有道德。命运的好坏对于道德的完成也没有关系。文天祥和史可法都兵败身死,可算不幸。但是即使他们能存宋救明,他们在道德方面的成就也不会再增加一些。他们虽然失败,道德的成就也不因之减少一些。不但如此,有的道德反要在不幸的遭遇下才能表现,如疾风劲草,乱世忠臣。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终身富贵的人,最多能做到前者。做官发财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唯有道德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

有的人常常说我立志要做大学问家,或立志要做大政治家,这种人是可以失望的。因为如果才不够,不能成为大学问家,命运欠好,不能成为大政治家。唯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圣贤是道德的最完成者。普通人以为圣贤需要特别的在事功文学方面的天才,那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的成为圣贤,和他们的才干没有关系。王阳明并不因为他能带兵而成贤人。所以学问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运的遭遇,道德的成就只要努力。

前言/序言

一种人生观

引言

民国十二年,中国思想界中的一件大事,自然要算所谓“人生观之论战”了。“丁在君先生的发难,唐擘黄先生等的响应,六个月的时间,二十五万字的皇皇大文” [1],构成了这“论战”。而且“这一战不比那一战”,这“论战”里所包含的问题,据唐擘黄先生调查,共有一十三个之多 [2]。因为所包含的问题多,所以这个“论战”格外热闹,但是因为太热闹了,所以“使读者‘如堕五里雾中’,不知道论点所在”[3]。胡适之先生说:“这一次为科学作战的人——除了吴稚晖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不曾具体地说明科学的人生观是什么,却抽象地力争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4]不但如此,那一方面人也没有具体地说明非科学的人生观是什么,却也只抽象地力争科学不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张君劢先生说:“同为人生,因彼此观察点不同,而意见各异。 ”[5]他随后举了二十四种不同的意见,以为说明;但却没有具体地说明他“自身良心之所命”的“直觉的”人生观是与何种相似。所以这次“论战”虽然波及的问题很多,而实际上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我这篇文是打算具体地说出“一种人生观”。至于这“一种人生观”与这些解决人生问题之方法,是“科学的”,或是“直觉的”,还请读者批评。

[1] 《科学与人生观》,胡序,16页。

[2] 见《科学与人生观》中唐钺《玄学与科学论争所给的暗示》,4-6页。

[3] 同上,6页。

[4] 《科学与人生观》,胡序,10页。

[5] 《科学与人生观》中张君劢《人生观》,1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种人生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友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31953
开本 32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2-01
印刷时间 202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80
CIP核字 2022016770
中图分类号 B261.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37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