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洪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礼仪,同时礼仪也塑造着人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走向。礼仪并不只是一些规矩、仪式、姿态、符号和象征本身,更是人的一种普遍情感与本能,在世代传承发展中、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塑造着个体的品格、民族的气质,维系着共同体的黏合。
本书从经典阅读出发,系统地分析传统礼仪的思想内涵,提炼其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并将其放进现代文明的框架中进行科学阐释,力求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打通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隔阂,揭示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从而使传统礼仪助益今人生活,焕发时代光彩。
图书 | 传统礼仪当代启示录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从洪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礼仪,同时礼仪也塑造着人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走向。礼仪并不只是一些规矩、仪式、姿态、符号和象征本身,更是人的一种普遍情感与本能,在世代传承发展中、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塑造着个体的品格、民族的气质,维系着共同体的黏合。 本书从经典阅读出发,系统地分析传统礼仪的思想内涵,提炼其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并将其放进现代文明的框架中进行科学阐释,力求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打通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隔阂,揭示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从而使传统礼仪助益今人生活,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简介 金龙,198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文学学士与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现为副研究馆员,兼任中国礼宾礼仪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社会教育、阅读推广、礼仪文化等。曾主编《科学素质与社会和谐》,参编《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路”》《国家公务员礼仪手册》等作品十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图书馆青年科研项目“图书馆讲座策划研究”。 目录 序 前言 文化多元时代的礼仪文化观 “礼”的起源 “礼”的根本精神 “礼”与“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礼”与“仪”: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礼”与“义”:中国是“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礼”与“乐”:如何理解礼乐文明 “礼”与“诗”:从“诗礼传家”到“诗意地栖居” “礼”与“美”:从礼乐美学到生活美学 “礼”与“直”:中庸之仁与儒家正义观 “礼”与“君子”:从古之君子到今日绅士 传统礼仪与儒商精神 传统礼仪与家庭教育 礼仪的生命意义 后记:礼仪与真情 导语 本书的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读者走出对传统礼仪的认识误区,为此需要讲清“礼”及其他相关概念,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利于今人考察和理解;二是借助传统礼仪寻回礼仪的精神与原则,找到它们与今人生活的契合之处,为现代礼仪寻求思想支撑,当然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同时,本书也涉及其他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中的一些礼仪问题,便于读者以联系、对比的眼光看待礼仪文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礼仪当代启示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34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2 |
CIP核字 | 2021005991 |
中图分类号 | K89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