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林碑影(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丁卫强所著的《儒林碑影》通过研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的类型,把我们熟知的历史上那些形形色色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尽数收入此书中,从知识分子的不确定性出发,来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起落与心灵的困惑。

读《儒林碑影》,看读死书,死读无用书,读书到死的人拥有怎样的“精彩”人生!

内容推荐

《儒林碑影》作者丁卫强将《儒林外史》中一个个具代表性、个性鲜明、能够让读者产生“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的人物如周进、范进、严贡生等,从沉寂的书中挖出来,《儒林碑影》联系明清现状,旁征博引,剖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及通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所受到的压迫及其形态特征。让我们看到一个身处古代的自己,看到读书人的辛酸苦辣,看到读书人的末路悲鸣,也看到读书人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坚持和坚定的信念。同情与批判之余,深入探讨现今社会如何让知识分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以及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进退机制等问题。

目录

第一章 说不清的清高

第二章 咸鱼翻身,你的人生观变没变

第三章 它是一门生存技术

第四章 “仁”是个什么东西

第五章 知识分子的回归

第六章 “官二代”的困惑

第七章 “名士”培训班

第八章 我们都缺一个老师

第九章 知识改变谁的命运

第十章 榜样的副作用

第十一章 精英的活法

第十二章 知识分子的先进性

第十三章 信仰与吃饭

试读章节

大凡名著开篇,都要有一首富有哲理且水平极高的词放在篇首来做点睛之笔。好像今天的电视剧,如果好的剧本没有一首好的主题歌,那就真是太遗憾了。“康熙大帝》用了《向天再借五百年》,《水浒传》用上《好汉歌》,《走向共和》和《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更是一首比一首好听,让人回味无穷。

《儒林外史》开篇也引用一首词,说:“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吴敬梓笔下的凡人,看似与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出一辙,也就是说没有不败的望族,也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代兴衰是个常事。其实吴公之“凡人”跟陈胜的“宁有种乎”还是有差别的。陈王倡导的是一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孙猴子般的做事原则,敬梓公却不这么认为。因此之后这篇词又转到另一个意思上,即词中说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吴敬梓似乎认为功名利禄,都要遵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规律来争取。这倒有点消极看待的意思了。

举两个例子,比如唐朝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都是穷人,但他们称王建号,好一派兴旺景象。尤其是李白成,控制了当时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大片地区,只因失误太多,便一败涂地,臭名千古。这是无凭据还是有道理呢?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穷得家徒四壁,后来当了和尚,有时饿得要去讨饭,谁又能说他将来会成了皇帝?人生的成功,需要天分加才干再加汗水,还有机遇。与他同时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也是一样的天分,可惜才干不精,只能被历史淘汰。与其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命运安排的,还不如说这都是自己挣下的。只是结果好坏,谁也不能预料。

其实这首词跟儒、释、道三大理论体系是相链接的。儒家倡导的是为统治者效力,建设王道大同的世界;佛教则倡导的是轮回之说;道教倡导一种抛弃尘世的超脱后的生活。虽说儒释道自古很和谐,但毕竟有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敬梓先生既要劝世人不要沉迷功名利禄,还说这是些老生常谈,可又言“无凭据”的宿命论。尽管发了那么多的牢骚,他在矛盾之外又想到了“沉醉去”的避世理想。这样想我们才能明白,吴敬梓不是为了提倡大家去追求功名,而是向往那些桃花源般的无争生活。而无争的生活,哪个才是样板呢?自然是楔子主角王冕了。

关于王冕,“明史))有传,原文很短,兹录于下: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屡应举不中,弃去,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

你看过传文,竟然跟《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有着天壤之别。在正史中,真实的王冕给人的印象是这样一种人——酷爱读书学习,十分看重功名却屡试不中,最后只能去给别人做馆当私塾先生。后来他还写了一本治理天下的书,希望被明主看到,表明王冕并未脱去做官的念头。至于最后授没授官,历史早有定论。只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一些人坚持认为王冕在绘画上的造诣很高,他根本就是个超脱凡尘的君子,不相信他到老还想做官。于是吴敬梓在创作《儒林外史》模范知识分子这个角色上便定下人选了。

P3-5

序言

中国社会的一颗良性肿瘤

中国社会是由士、农、工、商四大部分组成的,而后三个阶层在许多时候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他们的阶级不会发生多大转变。穷则穷、富则富,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只有知识分子阶层,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轨迹将决定整个中国的国运,他们的命运会牵连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成败。他们是读书人,是想通过仕途完成自己梦想的人。他们中不乏成功的名臣典范,也不乏平庸的泛泛之辈,而更多的是生活窘迫的书生形象。

读书人的生活轨迹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艰苦的学习中仍能保持着那颗始终纯真的心,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始终保持着他圣贤的理想。

丁兄的这本书正是从知识分子这种多变的不确定性出发,来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无奈。他巧妙借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的类型,把我们熟知的历史上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尽数收入此书中,可谓是别出心裁。

就像是一次成功的试验需要无数的实验数据一样,丁兄在中国历史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中,搜寻到了众多知识分子的标本,而重新进行整合和分析。一次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入探讨就在这些丰富的实验数据的帮助下完成了。

一个对于国家人才体制的探讨,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体制?成了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人才模式的最深刻的探讨。

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他又像是一颗巨大的肿瘤一样,威胁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健康。只不过我们还能积极地认为,这颗肿瘤在大多的时候是良性的,不过它一旦转成恶性,就会变得无比可怕。整个社会就将被它所吞噬,无数黎民的生命就将消亡,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

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是应该作为造福百姓的主力军的,但往往成为了祸害百姓的魁首,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独特现象。

所以,如何规范知识分子阶层,如何在这个阶层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如何把这个阶层的人才培养制度做到公平合理,是这本书要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本书,二十万字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但是我想通过这本书会有更多的人去认识这个不曾新鲜的问题,这也许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有益的东西。

尹剑翔(大胡子二零)

2012年11月7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林碑影(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卫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61487
开本 32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137848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