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感教育(全译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情感教育》中,作者福楼拜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革命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激情,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对革命的不同反映以及专政阶级对革命的残酷镇压。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刻画了一些趁势追求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影射出了作者对革命的情感。作者实事求是地写出的人物和事件也同样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内容推荐

《情感教育》刻画的是主人公弗雷德利克·莫罗从中学时代到中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弗雷德利克出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大学法科专业。在一次看望叔叔的归途中,于船上邂逅了阿尔努一家,即对阿尔努太太情有独钟,回到巴黎以后便伺机与她接触。不久又结识了妓女萝莎妮,从此他便周旋于这畸形的感情旋涡中,耽误了学业,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凭他那优厚的天资,他希望想成为一名哲学家,还想从事文学和绘画艺术,连参加议员竞选都想去尝试。但他整日无所作为,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到头来事业上一无所有,精神上也没有找到依靠,得到的只是“空悲切”而已。弗雷德利克属于那种凡事都有三分钟热度,却不能忍受一丝艰难困苦,更没有坚定的信念的人。常常是刚立下誓言,睡醒以后就不记得了。他做事是这样,对待女人也是如此。他的生活中有过四个女人:温柔贤慧的阿尔努太太,风月场上的萝莎妮,纯真朴实的乡村女子路易丝及阔太太唐布罗士夫人。他以各种不同的出发点去爱,或者玩弄,或者利用她们。唯有对阿尔努太太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因为他的性格软弱,没有胆量说出自己的爱意。最后,他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爱他的人。

《情感教育》被称为福楼拜最现代派的作品,是他那个时期最先进的作品。所以说《情感教育》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奠定了基础。

目录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三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试读章节

一八四〇年九月十五日早晨六点多钟,冒着浓浓烟雾的蒙特罗城号轮船就要从圣尔纳码头出发了。

旅客们急匆匆地赶过来。过道被许多大桶、缆绳、放衣服的篓子堵住了。对于旅客们的叫嚷,水手们毫不理会。大家你推我搡的,相互之间磕磕碰碰。两个绞车的卷筒之间堆满了旅客的行李,堆得高高的。所有的物品都被那金属制的炉中蹿出的水蒸气罩上了薄薄的一层水雾,人们的喧闹声被轰隆隆的声音压住了。这时,还可以清晰地听到船头的钟声在一个劲地响着。

船总算是出发了。顷刻间,两岸的商店、船埠、厂房,就像两根长长的大丝带慢慢地展开,一点点地朝后面飘去。

一个留着长发的小伙子,看上去有十八岁左右,腋下有本画册,静静地站在舵旁,动也不动一下。他穿过那薄雾,注视着那一栋栋不熟悉的钟楼和大厦。而后,他又朝圣路易岛、巴黎老城和圣母院看了一遍。不久,巴黎在视野中消逝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就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弗雷德利克·莫罗先生,即将去学习法科,在此之前回到塞纳河畔的诺让城探亲,准备在家度过两个月的假日。在他回家之前,妈妈已给他准备了充足的费用,叫他去看望勒阿弗尔城的叔叔,希望日后他能继承叔叔的产业。莫罗先生一天前刚从勒阿弗尔城回来;他有意挑了一条路途最远的线路回家乡,以此来填补自己没有在京城玩一玩的遗憾。

旅客们慢慢地安静下来了。他们都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站在蒸汽机的四周烤火。烟囱里冒出絮状的烟雾,迎合着缓缓而有规律的呼吸。一颗颗小水珠在铜板上翻滚着。甲板也跟着抖动的船体在颤抖。两个飞快转动的机轮在拍打着河水。

一片沙滩呈现在河的两边。沿路能够看到在波浪中飞旋搏击、摇摆不定的一叶叶木舟。偶尔还可以发现坐在无帆船上的垂钓者。一会,浮云散开了,太阳又露了出来,塞纳河右边岸上的小山丘延绵不断,起伏不停。但是左边的岸上也忽然耸立起一座小山,让人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山上一片郁郁葱葱,中间还夹杂着极具意大利特色屋顶的矮小的房屋。房前是一片坡状的花园,刚砌成的矮墙、铁围栏、草地、花房或是一盆盆的天竺葵把花园分割开来。一盆盆天竺葵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供人们纳凉的凉台上。看到这些舒适而雅致的房屋,有谁不想拥有它呢?假如能有一个上等的弹球台子,一艘游船,一个女人,还有一些梦想中的东西,就完全能够在这里生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水上游玩极具新奇感,极易使人诉说衷肠。喜欢开玩笑的人又在打情骂俏了,很多人在高声歌唱。大家的兴致极高,频频举杯,开怀畅饮。

弗雷德利克在考虑着回家后居住的房子,思考着一出戏,几幅油画的主题,幻想着自己的爱情。他认为,与自己这崇高的心灵相配的福分还未到来。他在默默地吟诵着一些充满悲伤的诗句,飞快地在甲板上来回走着。他径直来到甲板一端的大钟旁。他立刻便发现了在旅客和船员中,一个先生正在朝一位农妇大献殷勤,他嘴里不停地说着甜言蜜语,手还在不停地玩弄着她胸前的金黄色的十字架。这位先生看上去有四十岁左右,精力旺盛,一头鬈发,强壮的身子紧紧地裹在黑色绒布短大衣里面,简直就要胀裂了,从细纹的麻布衬衣里露出两颗闪亮的绿宝石,白色的肥裤腿都拖到了脚面,脚穿一双古怪的用俄罗斯牛皮制成的红皮靴,上面有突出的蓝色花纹。

弗雷德利克的到来丝毫没有惊着他。有几次,他扭过头来朝弗雷德利克不停地使眼色,似乎在责备他的出现。紧接着,他给在场的每个人都递了支雪茄烟。很明显,他厌倦了周围的人,他稍微远离了他们一些。弗雷德利克也朝他那儿走过去。

开始,他俩就着各种烟草展开了议论,不久便话题一转,很自然地聊到了女人。这位穿红靴子的男人告诉了弗雷德利克很多办法。他高谈阔论,摆事实,讲道理,还以自己为样板来说服他,他的话语温柔和气,充满了放荡不羁的幼稚,令人快活。

他是一名共和党。过去曾离家出游,到过很远的许多地方,洞悉戏院、饭店和报馆的详情,结识了所有名声显赫的艺术家,他亲热地叫他们的小名。弗雷德利克马上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深以为然。

突然,他停止了讲话,仔细地盯着那烟囱。他嘴里嘟哝着,研究了很长时间,希望能搞明白“活塞平均每分钟落下多少下,每一下需要多长时间……”——刚刚得出结果,他就又开始极力地赞扬起途中的风光。他对自己能够脱离开那缠人的工作而深感欣慰。

弗雷德利克对他敬重三分,按捺不住提出希望能知道他的姓名。这人一口气道出:“我叫雅克·阿尔努,住在蒙马尔特街,是工艺社的老板。”

这时,一个戴着金线鸭舌帽的仆人走过来告诉他:

“先生,您可否下去一趟?小姐在哭。”

他便离开了。

工艺社兼职两种业务,一种是画报社,另一种是画店。弗雷德利克在故乡书亭的大广告板上曾经多次见过这个名字,广告板上大大地横写着“雅克·阿尔努”这几个字。

P1-3

序言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为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和《布瓦尔和佩居榭》。福楼拜同那个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用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丑恶的社会。巴尔扎克、雨果和莫泊桑就是非常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

福楼拜的作品能够充分、自然地表现人物的命运,让人物按环境的变化来刻画自己的性格,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宿,而不是去刻意改变人物的个性。他的写作风格具有现代性和客观性,被法国文学界称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情感教育》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革命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激情,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对革命的不同反映以及专政阶级对革命的残酷镇压。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刻画了一些趁势追求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影射出了作者对革命的情感。作者实事求是地写出的人物和事件也同样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情感教育》刻画的是主人公弗雷德利克·莫罗从中学时代到中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弗雷德利克出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大学法科专业。在一次看望叔叔的归途中,于船上邂逅了阿尔努一家,即对阿尔努太太情有独钟,回到巴黎以后便伺机与她接触。不久又结识了妓女萝莎妮,从此他便周旋于这畸形的感情旋涡中,耽误了学业,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凭他那优厚的天资,他希望想成为一名哲学家,还想从事文学和绘画艺术,连参加议员竞选都想去尝试。但他整日无所作为,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到头来事业上一无所有,精神上也没有找到依靠,得到的只是“空悲切”而已。弗雷德利克属于那种凡事都有三分钟热度,却不能忍受一丝艰难困苦,更没有坚定的信念的人。常常是刚立下誓言,睡醒以后就不记得了。他做事是这样,对待女人也是如此。他的生活中有过四个女人:温柔贤慧的阿尔努太太,风月场上的萝莎妮,纯真朴实的乡村女子路易丝及阔太太唐布罗士夫人。他以各种不同的出发点去爱,或者玩弄,或者利用她们。唯有对阿尔努太太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因为他的性格软弱,没有胆量说出自己的爱意。最后,他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爱他的人。

福楼拜所描述的这个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是资产阶级中碌碌无为、奢侈堕落的典型。同时也刻画了出身、个性、爱好、生活都截然不同的青年戴洛立叶。他俩的经历不同,却是同样的悲惨结局。为人们总结出一个结论: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能力的大小,而是完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情感教育》被称为福楼拜最现代派的作品,是他那个时期最先进的作品。所以说《情感教育》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奠定了基础。

二〇一三年十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无法在《情感教育》和《包法利夫人》之间选出福楼拜的代表作,如果非选不可,那我无疑将会选《情感教育》。”

——努里西埃(法国当代作家)

“《情感教育》一书多年来如同仅有的几个朋友陪伴着我,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翻开这本书,都会使我激动不已,完全被它吸引住。我一直感觉自己是此书作者的精神之子,尽管是一个可怜的、愚笨的。”

——卡夫卡(奥地利现代作家)

“然而他走得还要远,他用《情感教育》先期指出未来小说的进展。”

——尼维尔(法国现代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感教育(全译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福楼拜
译者 魏小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7697
开本 16开
页数 4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1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2
CIP核字 2013244896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5
16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