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古文学中的诗与史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古时期在这里主要指从魏晋到赵宋这一时期。本序言中所引用的材料除脚注外均来自论文原文。文学中诗与史的互动与影响(代前言)张月(澳门大学)中古文学中诗歌与历史的关系十分微妙、错综复杂。诗、史互见的情况较为普遍,诗歌中常常出现历史叙述或历史典故,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被高度压缩到语言精练的诗歌中去,比如咏史诗和怀古诗;同时,历史和叙事文学中不时引诗、赋诗。这些诗歌在叙事文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功能,丰富了叙事方法和手段。例如,《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本事诗》中均征引了为数可观的诗歌。另外,诗歌、历史二者水乳交融,有时彼此依赖,很难分开,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厚重感。比如,杜甫的诗歌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可以诗证史,以诗补史之失载。鉴于诗歌和历史之间的重要互动关系,本书邀请中外学者就中古文学中的诗与史展开论述,写作论文。 目录 中古文学中诗与史的互动与影响(代前言) 学术史中的诗歌 在汉代诗学背景下看曹丕、曹植诗歌之比较 颍水之思与真儒之道:陶渊明《示周掾祖谢》诗解 历史阅读与诗歌创作 历史记忆与左思《咏史》 诗与杂传:陶渊明与魏晋《高士传》 诗歌与历史叙事的关联 诗意与人格:浅论《世说新语》之诗赋应用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从宋代的集句诗和集杜诗看诗与史的关系 文学由腻络中的诗歌 陶渊明的文体选择及其文学史“位置” 论宋代的晚期风格理论 文化史视域下的诗赋 风流遗物谢康乐:山水、山居、地理书写抑或是政治表述 庾信《哀江南赋》“春秋左传学”发微兼及汉唐江南的形象构造 诗心与史胆的融合 包容与开拓——孙绰的文学成就再评价 人北与望南——以徐氏家族为例看中古士人的家族观念与南北认同 后记——《中古文学中的诗与史》编纂述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古文学中的诗与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月,陈引驰编 |
译者 | |
编者 | 张月//陈引驰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489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2000 |
出版时间 | 2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20043549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7 |
宽 | 16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62.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