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医脉诊点位新探图文详解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著者王敬义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发现的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反映点在寸口桡动脉上部与位分布的基本规律:以藏象学说为理论指导,考察寸关尺三部以及每一部的NO.1~NO.5由浅入深的五个层次,部与层的相交点可确定是某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特定反映点。结合古贤28脉及著者新增9脉,可以明析病患性质。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论学习掌握相交点和反映点,本书详尽地介绍了脉诊具体指法,如全切法、半位切脉法、垂直切脉法、桡侧切脉法、尺侧切脉法等,并附清晰彩图及著者操作视频。 作者简介 王敬义,男,汉族,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近40年。 主持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廖蓂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版);研究中医脉学长达30余年,2009年出版个人专著《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中医古籍出版社),首次提出了三部十五候的精细脉诊,阐述了人体组织器官在桡动脉寸口部位的自然定位。 临床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及妇科、男科疾病诊疗,于恶性肿瘤之中医防治亦有深入研究。 目录 01 总论 第一章 脉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 心脏 二 脉、气、血 三 肺 四 脾胃、胰腺 五 肝 六 肾 第二节 古代脉诊部位 第三节 寸口定部位 一 何谓寸关尺 二 脉定三关 三 指定三关 第四节 正常脉象 一 部与位 二 至数(脉搏跳动的次数) 三 节律 四 力度 五 粗细 六 流利度 七 男女脉象的生理性差异 第二章 脏腑组织器官在桡动脉上的对应 第一节 脏腑器官分配依据 第二节 三部十五候分布 一 右手寸关尺三部器官及尺后分布 视频1 右关N0.3、NO.4位切脉法 二、左手寸关尺二三部器官及尺后分布 视频2 左关切脉法 第三章 脏腑组织器官形态特征诊断 一 单器官反映点 二 双器官反映点 三 器官组织大小形态与脉象的关系 …… 02 各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医脉诊点位新探图文详解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敬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30782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9 |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88 |
| CIP核字 | 2020208704 |
| 中图分类号 | R241.2-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5 |
| 宽 | 175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