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绛唇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王小鹰2011年以来发表的以词牌名冠名的五篇上海女性系列小说:《点绛唇》《青玉案》《枉凝眉》《懒画眉》《解连环》。这些小说原发于《收获》《上海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其中《点降唇》相继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多处转载,在读者和评论界反响很好。上海女作家笔下的上海女人故事,独具上海本邦特色与韵味。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王小鹰以词牌名冠名的五部上海女性系列小说:《点绛唇》《解连环》《枉凝眉》《懒画眉》《青玉案》。

叶采萍从“下只角”嫁进淮海坊,但“点绛唇”的那一抹艳丽渐渐褪色后,陪伴她的又将是什么?

宋安娜与夏美莲曾为同学,后为闰蜜。但人到中年,宋安娜却陷入了被闺蜜谋财夺夫的连环计。面对命运的残局,两个女人该何去何从?

九妹那渐渐凋零的生命能否挽回曾有的甜蜜?原本温婉可人的朱蓓蕾为何差点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向往离开小城,成为上海女人的玉蚕最后能否如愿?

王小鹰写了一些平凡得几近平庸的上海女人的生活轨迹、命运转折。这些女人遍布上海的大小弄堂,她们的人生掀不起惊涛骇浪,也谈不上感天动地,但平淡平凡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与真实,复杂与残酷。

目录

点绛唇

枉凝眉

懒画眉

解连环

青玉案

后记

试读章节

1

叶采萍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嫁人淮海坊虞家的。这桩事情当年在她周围人群中掀起不小的风浪,被人们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究、追踪、议论,足有大半年之久。那个年代,哪个女人能在淮海路上拥有一间方方正正亮亮堂堂,且煤卫齐全的婚房,简直就是公主王妃一等的角色了。何况叶采萍是从打浦桥一带旧式里弄的一间三层阁里嫁进淮海坊的,好比一步登天了。

从前的淮海坊叫做霞飞坊,百多幢中西合璧联排式三层住宅,闹中取静,幽美高雅,人住者大都是殷实富足的人家,还有不少文人墨客聚集其间。虞家的那幢房子,传到虞志国父亲身上,也只二层楼两间向南的正房了。却有单独的大卫生间,楼梯间也蛮宽舒,做饭统在底楼的灶间里,上下十多级楼梯,还算便利。

叶采萍嫁进虞家之前,虞志国的父母住小间,带阳台的大间用大衣橱拦出三分之一余,放了架钢丝双人床,是虞志国兄妹的睡窠,另外大半间既作餐厅又带会客。虞志国从农场病退回上海后,就和叶采萍去领了结婚证,虞志国父母便让出小间给儿子做新房。将大间里的餐桌挪到楼梯间,老夫妻俩与女儿隔橱同居一室。直至两年后,虞志国妹妹出嫁搬走,公公婆婆方才住得落定。又将餐桌搬回大间,毕竟,在楼梯间里吃饭太局促,偶有三两客人,便挤得调不转身。叶采萍从心底里感激虞家如此厚待自己。婆婆在阳台上养了十几盆花草,叶采萍将洗牛奶瓶的水蓄留着,每日傍晚细心地浇灌它们。她把感恩之心融化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家务事中,所以桩桩件件都做得很出色。

2

叶采萍跟虞志国是中学同班同学。当年,虞志国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虞志国在操场上打篮球,总会有一群女生在场边哇啦哇啦为他当拉拉队;轮到虞志国做值日打扫教室,与他搭班的女生总是抢先擦好黑板,又把扫帚抹布捏在手中,推搡着他道:“虞志国,你回家好了,这点点事情,我一下子就做完了。”

叶采萍就是这批痴癫癫女生中的一个。

中学最后一个学期,幸运之神眷顾了叶采萍,老师竞安排她与虞志国同桌!那半年,叶采萍每天早上要用香肥皂洗脸,再仔细地抹上一层友谊雪花膏。那半年,叶采萍每天要更换短辫梢上的彩色玻璃丝,还在额前剪出齐眉的刘海,上学路上就借沿马路商店的玻璃橱窗前后顾影,整理衣衫。

叶采萍相貌虽然平常,可她肤色白净,人说“一白遮千丑”,便令叶采萍多少有些动人之处。叶采萍希望虞志国留意自己,关注自己,偏偏虞志国上课时总是目不斜视,吝啬得连余光都不朝她撇一撇。叶采萍写字时有意无意将胳膊肘撑得很开,虞志国实在忍无可忍,便用指关节叩击桌面,示意她已经超越了界线。叶采萍只得讪讪收拢胳膊,叶采萍心里清楚得很,班级里不乏出身名门,长相出众的女生,他虞志国如何会看上她一个“下只角”出来的女生?每天上课能坐在他身边,氤氲于他的气息,叶采萍已经知足了。

他们那一届中学毕业时,已经有了上海工矿的名额。叶采萍有两个哥哥早几年都“一片红”下乡插队去了,所以她理所当然留在了上海,分到手帕二厂当工人。虞志国却没有那么幸运,他妹妹上的是卫校,而且是卫生局的定向培养;这么一来,虞志国总归要务农了。幸而没去插队落户,分到崇明农场,还是班主任暗中相帮争取到的。

分配方案尘埃落定后,叶采萍很想安慰虞志国几句,乘机表露一下自己的心思。可是虞志国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进入毕业分配阶段,虞志国就很少在学校露面了。她只知道虞志国住在淮海坊,却不知道具体的门牌号码,又不好意思找同学打听,只好将日渐弥深的思恋藏在心底。倒是老天见怜,给了她走进虞家的机会,那已经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叶采萍母亲在淮海路上的光明邨饮食店当服务员,与淮海坊只相隔两条马路。叶采萍凡厂休,必往光明邨跑,相帮母亲收盘子,擦桌子。母亲不明就里,嗔道:“在家里一只碗都不肯洗,倒上这里来做活雷锋了。又没有人会给你发奖状的!”母亲哪里晓得女儿的心思.叶采萍能站在光明邨店门口,斜度里眺望一下淮海坊水泥立柱挺括的门面,心里也是熨帖的。

恰巧那一日,虞志国的母亲到光明邨来买熟菜,让叶采萍碰上了。从前学校开家长会,女生一簇堆挤在教室门口点点戳戳,喏喏喏,那个眉毛拔得铅丝一般的就是虞志国的妈妈!所以叶采萍一眼就认出了她,自己的面孔莫名其妙就红了起来,却大大方方迎上去,恭恭敬敬叫道:“虞家姆妈。”

P3-5

后记

这本中篇小说集由五个故事组成,这五个故事所用的素材,大都是数年前写完长篇小说《长街行》后剩余下来的“边角料”。存放了这么些年,它们在我心中早已茁壮成长,呼之欲出了。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着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你为谁辩护》起,我便极少去碰中篇短篇了。实践中我感到长篇比较适合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比较繁重的“家庭妇女”来操作。因为长篇巨制不可能“急就章”,它不靠一时灵感冲动,而是长年累月深思熟虑的结果。构思定当,有了初起的框架,起砖铺瓦,一寸寸一分分地填细节,忙中偷闲,每天劳作一点。就像过日子,细水长流而水到渠成。

我女儿是1989年出生的,那年我实足四十二岁。女儿今年二十五岁了,这二十多年间,我主要任务是当“陪读妈妈”,并且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所以我只能以平均三至四年写一部长篇的速度,陆续推出了《你为谁辩护》、《我们曾经相爱》、《丹青引》、《问女何所思》、《吕后·宫廷玩偶》、《我为你辩护》、《长街行》和《假面吟》。仔细想想,我的小说是和我可爱的女儿一起长大的,这让我倍感欣慰。

有一桩“隐私”爆料,并不想招徕眼球,只因为它跟我当下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有一定关联。那年我正怀着女儿,仍在赶写一部两代人关于理想及人生价值不同追求的长篇。高龄孕妇,每星期必须去医院作例行检查,在离预产期还有三个多星期的那次检查中,医生找不到胎儿的心跳,立即决定让我马上入院做剖腹手术。我恳求医生,还没到预产期嘛,是否等我把手中的长篇收尾后再来做手术?医生凶巴巴地警告我:找不到胎心说明婴儿有危险,婴儿真出了事,母亲也会有生命危险!不容分说,给了我一针麻药,便将我推进了手术室。

那本未完成的长篇,直至我女儿两岁,我才得空将其草草完稿。虽也出版,却连我自己都读不下去,从不将那书赠人,藏在书橱壁角落里。时隔二十多年,我对那本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等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新层次的思索,我决定将那本长篇重起炉灶,重新书写,包括书中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走向等等,全部重新设置。我准备起码花三年时间来完成它,待那时,我也将跨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了。

重新回到这本中篇集的话题。《长街行》是我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为此我收集了足够多的素材。待《长街行》付梓,那些长篇中没用到的人物一直都不肯消停,她们在我脑子里折腾来折腾去的,不写出来很难捱得过去。我思考再三,觉得将她们重新构筑一部长篇吧,有点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于是决定重拾多年不涉及的中篇格局,妥妥贴贴地将她们送回本就属于她们的情景中去,这就有了这本集子中的五个有关上海女人(或梦寐以求想成为上海女人)的故事。

很久以来,“上海女人”渐渐成了一个专用语,它代表着某种典型性格,某种特别的处世方式。譬如聪慧、精明、精致、优雅、务实、包容等等。上海女人有共性,也有千姿百态的个性。我虽祖籍不是上海,却打小随父母迁至上海生活,六十多年浸润于上海的风俗习惯,也可算地道的上海女人了,自然对上海女人有一份偏爱,所以我会精心挑选古典诗词的词牌来为这五个上海女人的故事命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审美意趣愈来愈偏好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典雅高古悠远的境界,我挑选的词牌名,尽可能在词面上或词意义上与我所描写的人物及故事暗合。

在这几个中篇中,我写了一些平凡得几近平庸的上海女人的生活轨迹、命运转折。像这样的女人,在遍布上海城区的千万条大小弄堂里,是司空见惯,俯拾皆是的。她们的人生遭际虽有点儿微波细浪,却永远掀不起惊涛骇浪,更谈不上感天动地。与伟大人物传奇人物比起来,实实地不足齿数。然而,当你慢慢地走近她们,慢慢地去体会她们,才惊愕地发现,在她们的内心,也有刻骨铭心的爱,也有锥心摧肝的痛,也有急风暴雨的恨,也有绵延不绝的情。而且,当你心无旁鹜地去刻画她们的心理嬗变时,你如获至宝地发现,这样平淡无奇的人生中,竟处处都可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掠过的痕迹。通过小人物的人生遭际折射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轨迹,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文学的至高境界。

这五篇小说先是在各文学杂志上发表,然后又被一些选刊转载。譬如,《点绛唇》在《收获》发表后,陆续为《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并入选中国作协《小说选刊》选编的《2011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进入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懒画眉》在《小说月报·原创版》发表后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入选《小说月服原创版2013精品集》。《解连环》在《小说界》发表后,被《小说月报》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青玉案》在《上海文学》发表后,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

我很期待上海女人们会喜欢我的这本书,我也很期待了解更多上海女人的故事。

王小鹰

2014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绛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小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4081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201415638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4
14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