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状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了作者的中短篇小说《别墅女人》、《人的另类读本》、《寻找》、《状态》、《有人找我》、《远去的不再来》六篇,书写温州和温州人,解读温州和温州人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描绘当代中国的嬗变,民营企业家和知识分子。

内容推荐

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国家一级作家戈悟觉写在新世纪的六部中短篇小说。《状态》一书写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自强和困惑,不甘和无奈。他们的故事是时代的记忆。

目录

前言

别墅女人

人的另类读本

寻找

状态

有人找我

远去的不再来

试读章节

寻找

上篇

尤华生来石山市,在这里想起打听一个早就认识的人,女人。

副市长设宴招待。10年来,每到一地,他已经历从企业请吃,到行会、工商联,到局长、秘书长,到副市长、市长,现在是谁请吃都无所谓的过程。不过在石山,他还是在乎的。席间,副市长第三次提起市长因为出国考察不能妻子出席晚宴。

“去哪个国家?” 尤华生问,为了使谈话不中断。

“日本,日本国。上周六飞东京,前天在京都,今天要去名古屋,以后还要去大阪,奈良……”

尤华生对这位未曾晤面的市长的行程,装出很有兴趣的样子。

“可惜,现在不是开樱花的季节。” 尤华生说。樱花早半年就谢了;他相信,说话的能力就是说废话的能力。

“尤先生是第一次光临敝市吧?”

“来过的。”这时,尤华生差不多是要想起打听一个女人了。

“我们怎么不知道?”副市长扶了扶眼镜,表情夸张地(尤华生看得明白)把惊讶的目光投向办公室主任关明。关明向他摇摇头。副市长转向宁夏温州商会会长,亲密无间地说:“陶会长,这就是你的失职了。你总该通知我们一下。我们比起温州是第三世界,吃顿饭还是可以的,派辆车,这零零几号公车,究竟要方便一些。”

陶会长满脸是笑(他很有人缘),连忙点头:“是的,是的。当然,当然。”

“陶会长说‘当然’,下一次就是‘当然’了。”副市长笑了笑。他觉得这是幽默。他举起杯,为“当然”干杯。大家都站起来。副市长可以说很放松了,尤华生也感到刚才有点拘谨,这时候他完全想起要打听她。

“我打听一个人,女的,姓……好像姓杨。”

他特别留意副市长脸上掠过的一丝暧昧。官员眼里的企业家找女人很正常(官员成熟的标志之一),记不起名字,那更正常。暧昧就暧昧吧,这是他的问题。他有一种快意。

“很好,很好。”副市长说(怎么会说很好?打听很好,女的很好,还是姓杨很好),“关主任,你负责这件事,直接向我汇报。”

他明白了,因为能为他做一件事,所以很好。市长敬业。市长也不好当。

“好的,好的。”关明说着在领导面前最习惯最得体的话,起身从公文包里掏出本子,在本子上写两个字:“杨,女。”再没有好写的了。只写两个字显得怠慢,于是在这两个字下面划一条线,又粗粗地划一条线,他不便问,这位杨小姐或杨女士到哪里去找,多大年龄。他等着散席后抽空问他,散席后副市长十分殷勤,亲自拉开车门。副市长的热情(属于尊重)让关明难以启齿询问这种纯属具体甚至琐碎的事情。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感恩故事。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少死了(也可能不会死)一个人,多了一个恩人。

尤华生二十多年前来过石山,十八岁。

初中毕业在村里学了两年裁缝。听村里人说,宁夏做衣服不管上衣、裤子全是五元一件,而村里上衣两块五,裤子两块。宁夏在哪里?他跑到中学校长办公室看地图,找到了,这么小,这么远。小是地图上画的,远是实实在在的,比北京远一倍。远不怕,总有走到的一天。“千里当官少吃粮,千里做活为赚钱。”他向亲友筹借了二百元,他自己动手把家里的缝纫机改装,可以背上走,便独自上路。

临走,爸爸在山崖上挖了一棵“死不了”。“死不了”学名叫卷柏,俗名铁拳头,蕨类植物,药材。晒干烘干,见水就活,长出绿叶。  爸说:“说死霉气,心惦着家就行。”

温州人身上有走四方的基因,不把出远门当回事。尤华生更是少年不识离别愁,在桥下时伸了伸懒腰,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爸妈说:“‘死不了’太黑,我要开出朵花来见你们。将来接你们去北京还是上海,由你们选。家里有二十八只鸭子,我数过,别丢了。”站在船上还在说话,话还这么多!

石山果然是五元做一件衣服。这里虽然是大西北,但街道宽阔,楼房多,满街跑卡车。比温州强,温州满街是人,比他的山村强多了,山村人太少。他一下子就爱上石山。他租了临街的一间简易红砖房,一天五角房租。交了一年房租身上只剩七元,够两天饭钱。他相信一开张就能赚钱。后来饿了一天。一时买不到裁衣板(也没钱买),他卸下门,趴在门板上写一张纸招牌:“温州华生裁缝店”。他为自己是一个人了兴奋不已,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手舞足蹈,大声唱歌,想一句唱一句,七凑八搭,五音不全。没有人管,没有人认得——这有多好!

(后来他常常想起这一天。他对记者说,他是唱着进行曲上路的。这是胡说。可是这一天到底是十月几日,怎么也确定不了。可见他当年还是缺乏雄心壮志,没有历史感。)

P115-118

序言

我在这本小说集里,书写温州和温州人。

十七岁离开温州上北京大学,大学毕业满怀激情奔赴大西北,在宁夏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记者生涯,作家生涯,五百多万字的作品,5种语言的译本和二十多个奖项,对大西北我是不陌生了。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回到东部家乡。西部加东部,方能感知完整的中国。其时,“温州模武”国内外耀眼,温州人被视为“神奇的特殊群体”。

不过,我没有去报社、文联。当记者写过不少遵命文字,当下的文学时尚我也不愿逐流。我选择了教育。可是很快发现作为一个大学的领导,我对教育改革无能为力,完全无所作为。我再一次寻求选择:偏居东南一隅、1999年才通火车的温州何以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政治运动的风源;根基浅、学历低的温州人何以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驱。解读温州和温州人的历史和文化基因让我入迷,我主编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研究、记述温州沿革、人物、文化和著作的《瓯越文化丛书》,二百三十多万字;主编两卷报告文学集《走出温州》。古代和当代,合成一幅温州和温州人的长卷图景。期间,写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文史文章,也有几十万字。运作文化、文学活动,例如先后举办六届“正泰杯”全国报告文学大奖赛和两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例如“把文字写在大地上”,倡议和策划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中国第一进士村和江心屿“诗之岛”。

只是,我把小说创作搁置了。

“回到小说”——我对自己说。小说原本是我的文学创作主项。小说创作是书写和重建时代的集体记忆;小说才能承担对抗“存在被遗忘”的使命。

是时候了。沉寂十年,21世纪我的小说创作重新出发。不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一年拿出十几万字,我写得慢了,很慢,只求每一篇都有拿出来的理由和意义。

描绘当代中国的嬗变,民营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是两块主色板。我熟悉知识分子,不息而依附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扭曲的一代,是不甘、无奈的一代;温州是民营企业诞生、崛起之地。我担任几个民营企业的高级顾问,我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事业和人生的设计和咨询。回家乡我要干点实事,这是我要干的实事。我和他们同苦乐,共进退,我感同身受他们的勤劳和困惑,美丽和丑陋。这些人和事,也成了我小说中的人和事。

我涂抹这两大色块。因此,有了这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状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戈悟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5698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