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期货/财经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死期货》(作者袁亚鸣)的成功可能得益于小说作者对期铜交易的熟悉,可以说为期铜交易画了一幅文学的全景图像。有了这幅图像,金融生活的最真实之处就可以落字为安了。

《生死期货》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照见了中国类型小说的前景,是中国类型小说起步阶段起点很高的作品。《生死期货》的语言是丰满且具有诗性的,随意抽阅任何一段,其文字都能让读者感到诗歌般的华美和韵律,长篇小说的语言能如此精致和华美,这非常难得。

不可否认,《生死期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先锋文本,但读来却没有技术过剩的感觉,陌生化、象征化使整个期货战争的诡异气氛浑然一体。特别是人性开挖的诗性语言,让人在阅读中完成一种酣畅的商战体验。

内容推荐

小说叙述了川大在陆处长的引导下在期货市场做多,但在行情到来的关键时刻,陆处长被通缉后神秘失踪。这时候,陆处长的上级赵部长现身,并暗示川大追随铜厂金厂长和同乡投资商人阿毛一起做空。此时此刻疑云四起,到底是听赵部长的话,还是自己另立门户?川大在行情的演变中等来答案:赵部长被枪杀,金厂长破产,阿毛却赚得盆满钵流。川大也顺势大有斩获,在这场大行情里初战告捷。

但是,随后的拉升行情更为险峻,川大想通过办厂来稳住自己的收益,也为家乡辛店的乡亲做点事。此刻,神秘失踪的陆处长的徒弟王勇出现,他邀请川大去新加坡,不但在行情困难的时候帮了川大,还在办厂问题上与川大一拍即合。于是从新厂开出的信用证源源不断流向国外,随着银行行长郭兴加入期货行列,一时间,川大和他的工厂更是赚钱赚得麻木了……

最终,川大因为坚持做多而巨亏,不得不铤而走险,用工厂进口的铜虚开增值税票走私,被判死刑。王勇为躲避追杀几经整容和迁徙,伪装成投资商来到辛店,以废弃的老宅为基础筹建辛店农耕文化产业园,终日与河水和阳光为伴。阿毛是唯一在几次风浪中赚到大钱的辛店人,但是巨大的压力让他心力憔悴,一场大病后换了一个画家的心脏,成了一个专心致志的画家……

《生死期货》(作者袁亚鸣)中,蝙蝠环绕的老宅子,阴森恐怖。勾连着乡土中悠远的历史,在每个命运转折关口遽然而至,弥漫着某种宿命的气息。

不可否认,《生死期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先锋文本,但读来却没有技术过剩的感觉,陌生化、象征化使整个期货战争的诡异气氛浑然一体。

目录

第二天(代序)——关于亚鸣的小说

《生死期货》:人性何处是家园

中国行业小说的里程碑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阴历三月,江南时阴时阳,时冷时热。送走王跃民,川大又在身上加了件背心。他皱了皱眉。那时候,他的胁下生痛,膨胀不堪。身体正显出了双翅长成前,在皮肤下最后挣扎的迹象。他觉得王跃民来找自己,不过是为了探听他期货的持仓情况。在他看来,所谓赵部长领头做空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象。赵部长是陆处长的上司,赵部长要有行动,陆处长一定更清楚。事实上陆处长到现在为止什么也没有说。一想到陆处长,他就感到奇怪起来。奇怪像一道雾障一样让他看不清楚。陆处长半个月没有消息了。半个月,半个月在期货市场上是什么概念?是翻天覆地,是一波行情。

在陆处长失去消息的最后几天,市场上主力月份的行情发生剧变。川大发现自己账上的盈利,转眼之间已全部化为泡影。转换既突然又猛烈。三千万元啊,说没有就没有了。好像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只迟疑了一下,钱就没了。钱的那种失去方式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轻飘飘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失去。三千万,要是往长江里扔,都要扔几天。你还可以假设,三千万元能买多少辆奔驰车,等于一个何等规模的奔驰车队,就这样开进了黄浦江。只有这样一想,你才会感到心疼。心疼的时候,悔恨当初与其亏掉这些钱,不如买了车送人。但川大现在失去的三千万元不是现金,场面就没有那么兴师动众,他不去想奔驰和黄浦江。三千万元只是他心间的一种微妙触动。心里的一个念头。心里有了念头,一个指令,正确与错误,分秒之间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的方式有一种滞后性。你要在事情过后才会追悔和回忆。回忆,就是让人去追根溯源,追溯那些钱的来历,结果却更让人模糊。模糊到让人失望,模糊到困人陷阱一样绝望。

面对账户的变化,川大心间的触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麻木。在麻木中,他发现自己的账户不但在失去盈利,而且还开始出现了亏损。这种转换到底是何时开始,又是如何生成的,他感到茫然无知。期货账上的盈利最让人麻木不仁。赢到后来,麻木成了一种幻觉,会觉得自己在做虚拟的游戏。但一旦出现亏损,要从口袋里掏钱出去,人就清醒过来了。这种清醒还伴随着一种彻骨的凉意。让人感到大难临头。亏损时隐时现,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更大面积的亏损就会出现。  可要行动,必须有陆处长的指令。没有陆处长的指令,就不能擅自处理仓位。

但陆处长呢?陆处长就像被绑票了一样,突然之间就没有了消息。

按照约定,联合行动其间,他不能主动去找陆处长。没有改变被动局面的指令,又无法主动采取行动。按照常人看来,这等于在等死。陆处长没有消息,大家群龙无首。一起做多头的人,有熬不住的已经平仓出局,有的还反手做了空头。但是大家见了面,还照样心照不宣。明明平仓出了局,还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持仓信心十足。

川大不是那种束手无策的人,他有办法,有办法把握变局。

他的办法就是做多。

做多是他天生的理念。做多一方面显示着他对行情的独立判断,另一方面也是他一贯崇尚和采用的操作方式。相比而言,他觉得自己做多头更加得心应手,天生就是做多头的料。而且几次操作,都是多头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更重要的,这次做多他和陆处长有约在先。他绝不会因为眼前的困境而背信弃义,放弃做多去平仓。即使没有陆处长的消息,他也不会坐以待毙的。毕竟,那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说是做多,可现在资金成了最头痛的问题。事实上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最终都是资金问题。陆处长在的时候,他不用考虑这个问题。陆处长会告诉他如何如何调度资金。但现在陆处长没有消息了,他非但无法找到新的资金来源,而且他还想起自己欠着陆处长公司好几千万。几千万说是往来款,实际上就是陆处长无偿借给他的钱。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把自己本来积聚起来准备开厂的资金调出来。那是他可以掌握的最后一笔资金。而且,他还找过了银行行长郭欣。要是实在顶不住,他准备向郭欣借钱。但是郭欣的答复似是而非,暧昧得很。要是他一直这样坚守多头阵地,最后的结果如何,实在难以预测。

那些天,远期行情的报价实际上已经非常吃紧。空头几天来接二连三地发起了阶段性的冲击。期铜的价格已经从20800打下来,逐波下探,接近了18000。其问多头也时而发起反弹,但那些反弹根本不像样子,力度有限,稍纵即逝。关键是行情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半点止跌迹象,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根本开不得半点小差。一旦跌破18000,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两到三千万元资金缺口。要是无法弥补这个缺口,盘子就会爆仓。爆仓,意味着他数以亿计的资产将付之东流。

他在一种时隐时现的焦虑中等待着,但最后等来的,竟然是陆处长成为通缉犯的消息。

陆处长是一步一步带着他,走上生意之路的人。在他的印象里,他每逢大的交易,必有陆处长出手相助。陆处长是他的恩人,是他的朋友。他曾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自己的晚年,每每和陆处长一起在夕阳下叙旧。有一次,叙旧还来到了他的梦里,他竟然在他和陆处长的夕阳美梦里笑着流出了口水。但是眼前的事实与梦境有点不同,一夜之间,陆处长成了通缉犯。

说通缉就通缉,这样的事实,虽然难以接受,但他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他让自己保持了一种第三者隔岸相望的姿态,等待着事态的发展。直到那一天,陆处长突然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才知道了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这些日子以来,为了专心应对行情,他已经关闭了所有对外联络电话。只留下了和陆处长单独联系的那台电话。陆处长突然来电话的那个晚上,是个风高月黑的日子。陆处长说他到了辛店。辛店是川大的家乡,那里有他的老屋,有他熟悉的蝙蝠。陆处长到了辛店,就等于到了他的面前。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是距离造就了他和陆处长的夕阳美梦。一旦他和陆处长没有了距离,好像夕阳美梦也就烟飞灯灭了。

陆处长不来,他想他来,可他来了,他倒反不想见他了。但想见不想见都是一种想法,想法是无法代替现实的。冥冥当中,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正牵引着他,让他身不由己地踏上了去故乡与陆处长的会合之路。川大放下了电话,立即开车赶往辛店。这时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忘记了行情,忘记了瞬间就可能使自己身临破产的期货行情。

到达辛店的那天晚上,月色迷人。过度的安静仿佛在盛装等待着某种时刻的来临。月色朦胧,没有风。那还是一个奇异的夜晚。他觉得自己在辛店的日子里,可能就只有那一个晚上,自己没有见到一只那些他熟悉的辛店蝙蝠。

夜半时分,川大依然无法入睡。他熄了灯,看着月色越过玻璃,开始浸润到他的脚和身体上。玻璃上有了响动。那个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会在此刻压缩成一盒透明的果冻,扁平地贴在他的窗户玻璃上。他疑惑地欠起了身体。到处是月光在黑暗中阴森森的银色斑点。

月色下,那张脸在玻璃上横亘着,现出没有逻辑的皱纹。眼睛像乱麻丛中的绿豆,闪出不可思议的光泽。但即便如此,川大也能一眼看出,那是一张他熟悉的面孔。P1-3

序言

曾经听亚鸣说起过他在新加坡的一段经历,至今难忘。

那是他在新加坡做期货生意的谷底时期,每天面临平仓出局的危险,身心俱疲,有一天就差一美分他就将倾家荡产。绝望让他的心里空空荡荡。深夜里他到海滩去散步,不知怎么就脱了衣服钻到了海里。他泡在海水里,仰面看见的是南洋的星空,视线的尽头则是黑暗无际的热带海域,海水不冷,他的心冷。极度的挫伤感,极度的思乡之情,像两股交集的潮汐,汹涌奔来,淹没了他最后一点取胜的意志。他忽然觉得彻底放弃也是一个选择,不知不觉的,他听从海浪神秘而残酷的节律,向着海水深处走,走了很远,一个迎面打来的海浪唤醒了他,他突然醒过来了,他想起明天已经不远,第二天已经不远,为什么不再等等呢?

第二天发生了什么?第二天是奇迹日。亚鸣说他不敢相信这第二天的奇迹,他的单子开始上涨,然后天天上涨,涨……一直涨到他赚了大钱,盆满钵满,一直涨到他心慌,干脆收了钱囊离开新加坡,回家来了。

与亚鸣交往多年,亚鸣叙述的财富故事我大多没有印象,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用平静的语调讲新加坡的海滩一夜,我觉得我几乎闻到了那一夜新加坡海水肃杀的腥味,幸运的是亚鸣安然度过了那一夜。对于亚呜这样的时代弄潮儿来说,鲜花都是开放在黑暗中的。与其说那一夜充满绝望和恐惧,不如说那一夜充满希望和信念。对于所有人来说,人生一大课题是看懂夜色,夜色褪去之后,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充满悬念,这是第二天的价值所在,也是诱惑所在。

我觉得亚鸣的小说似乎不同于一般的财经类型小说,他一直在探索金融邪恶的诗意,并且借助于一个个“赚大钱”的故事,对欲望刨根问底,努力地挖掘人性的深度。

我不懂期货,一部小说不能给我扫盲,以我的理解,《生死期货》也是一个关于“第二天”的故事。说到底,所有的财富追逐,追逐的都是第二天。第二天的悬念属于每一个人。第二天上帝的钱袋子还没打开,天下财富还未分配,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在等待分配,无论坐着站着或者躺着的,这是同一支队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最拥挤的队伍,高贵与低贱,良知和罪恶,都在耳鬓厮磨。这支队伍显著的特点是排除了秩序,因为拥挤所以推搡,因为推搡所以追逐,因为追逐所以厮杀,最后我们便看见了战争,货币战争,石油战争,股票战争,期货战争,无论是什么名目,都是一场漫长的令人窒息的恶战,恶战中一天一天过去了,财富未有穷尽,战争必将持续,而战争持续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第二天,因为我们都有新的第二天。

《生死期货》没有泄露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甚至没有指点羊肠小道,这在我们的常识之中。令人尊敬的是作品流露的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书名里的生与死并不夸张。亚鸣用非常细腻的笔法,勾勒了一群时代淘金者的脸谱,他们在财富丛林中探险,把人生托付给一个悬念。无论是川大、王勇还是阿毛,他们都在一座独木桥上摸黑前行,借助黑暗而凶险的夜色走向第二天的悬念。他们从一无所有走向黄金万两,或者从家财万贯到两手空空,他们的发财路也充满悬念。第一天财富可能在海水里,第二天财富可能在沙漠里;第一天财富可能在死人的坟墓里,第二天也可能在活人的内脏里,如何攫取,是发财梦至关重要的细节。

但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毕竟都要等待第二天。第二天不仅产生奇迹,也产生死亡;不仅产生喜剧,也产生悲剧。就像书中的主人公川大,他的第一天是奇迹,第二天是死亡;第一天是喜剧,第二天却是悲剧。川大不是诗人,川大瞧不起诗歌,但他最终是被一种邪恶的诗意吞噬了。

苏童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期货/财经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亚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5406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