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华夏传播研究(第3辑) |
内容 |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福建省高校新世纪很好人才,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4—2015)。主持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28部,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集刊、《华夏传播研究》集刊、“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华夏传播学读本丛书”等,在《靠前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 目录 目录 传播哲学研究 意义、他者与身体:高度媒介化时代传播哲学的三个重要议题 邓建国/ 3 从大陆文明到空间文明——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华夏形态重构 林克勤/ 24 华夏传播媒介研究 作为媒介的瓷器:论瓷器的传播功能 李海文/ 37 崇德尚才:儒家“人观”与王充的传播主体论 吉 峰/ 51 传统节日视像生产的文化折扣及其效力重建——基于“媒介域”融变的传播探讨 陈文敏/ 63 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关系”研究的历史沿革、经验检视及对华夏人际传播研究的启示 张 波/ 73 略论中国古代的言论环境 白文刚/ 88 传统文化以人为圆心的诸关系考察:基于传播的视角 洪长晖/ 101 华夏文艺传播研究 身势学与空间关系理论视域下的楚剧传播研究 翟红蕾 胡小年/ 113 我国古代格言所传播的万象归一观念 黄鸣奋/ 128 汉字的意象性:面对汉语的无声性和面对图像的有声性 孟 华/ 144 传记与传播——以《史记》纪传体的传播为例 付晶晶/ 157 华夏跨文化传播研究 道教在国外的传播 郑学檬/ 171 东盟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传播中华文化现状探析 叶 虎/ 179 儒家传播思想研究 儒家理性与传播主张的歧义表述 江作苏 李孟名/ 197 儒教当代全球传播、化约儒学与儒教社会科学 吕 力/ 206 海外华夏传播研究 儒家视角下的传播能力观与道德修养观肖小穗 [美]陈国明/文 李孟名/译/ 213 学术动态 人类文明交往实践的中国思考——2018年华夏传播研究综述 谢清果 王 婷/ 229 内容推荐 华夏传播理论具有“心传天下”的特质,以仁兼济天下为指归,为中国传播学增添一缕人文精神。为深入阐扬华夏传播理论的核心特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收集有关华夏传播的很好论文,集纳成册。每年出版两辑,拟将其打造成华夏传播研究的领军之地、前沿之地。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学界各类媒介发展状况、内容生产创新创优之处、传播技术的近期新发展等各个方面,主要聚焦靠前外新闻行业动态、追踪各领域理论研究前沿,旨在服务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搭建学界业界的沟通桥梁,促进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华夏传播研究(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清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277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1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6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