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分东西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闾丘露薇“战地玫瑰”优雅转身为“真相玫瑰”,源于2003年深赴伊拉克战场之后,为自己下定的决心——希望多年之后,人们再谈论起闾丘露薇,不再是因为她勇敢,而是因为她对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的地方便会充满争论和误解。“中国傲慢论”不绝于耳,究竟是中国被“妖魔化”了,还是我们没有在世界舞台上采取主动的作为?谁能保证自己第一时间看到的便是“唯一的真相”?偏见源自文化差异,源自沟通不畅,但最危险的一种偏见是源自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

诚如闾丘露薇所言,“不能真实、诚恳表达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而《不分东西》正是一部诚实之作,期待您的评判。

内容推荐

本书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闾丘露薇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目录

序 从记述到思考

第一部分 偏见的形成

1.偏见是怎样来的

2.左右之争

3.被滥用的民族主义

4.哈佛和中国学生

5.两个“奥巴马女郎”

6.“港漂”的内地学生

7.真相背后的真相

8.中国需要公共外交

9.如何向大众说“不”

10.做人不能太CNN

11.中国傲慢论

12.两个同而不同的错误

第二部分 从记者到公民

13.在灾难面前

14.富士康,关注劳工本身

15.新闻民工

16.驻华记者

17.外国记者写中国

18.我是香港人

19.台湾媒体的政治选择

20.韩寒:一个公民的标本

后记:媒体人的品格

试读章节

2009年11月,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一名常驻北京的美国记者,在Twitter上面用“fake white house reporter”,也就是“冒牌白宫记者”的用户名进行了实时的报道。当然,从这个标签就可以看出,这是用来和那些可能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坐在空军一号后面、记者专机里的真白宫记者们开的玩笑。

这个假白宫记者的报告在Twitter上面非常受欢迎,了解中国的老外们看后会心一笑,而对于不了解中国的老外们来说,这样的报道角度非常有趣—这种角度肯定不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面,即便是真白宫记者真的有这样的感触,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是看不到他们的个人感受的。

以下内容便是摘自这位“冒牌白宫记者”的Tweet。我在他的每条Tweet后面,写下自己看完之后的直接感受,其实是想尝试分辨一下,也思考一下,到底他是在嘲笑同行对中国的无知,还是想透过这种玩笑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因为了解程度不一,对一个记者的报道以及他的观感会产生多大的差别。

“冒牌白宫记者”的真实报道

北京现在有星巴克和奢侈品商店了。

在很多美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甚至可能还停留在留长辫子的阶段,这不是开玩笑。贾樟柯就告诉过我,一次他在国外遇到一个外国人,对方说之所以来看他的电影,是为了看看中国人的辫子。而这名外国观众说这话的原因,到底是外国人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信息,还是因为这个遥远国度自身拥有的神秘感?

兰博基尼豪华轿车店门前有人骑着自行车运煤,北京对比好强烈!

这完全是视觉冲击,一个让美国人看不懂的中国。因为即便在标志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的美国,看到街头有流浪汉也不会让对方感到惊讶,但是看到人们依然使用相对比较原始的生活工具,则会让对方无法想象。

我们的采访车一动也不动,我想是不是中国政府在试图钳制我们的新闻自由!

这是初来乍到的西方媒体记者非常自然的反应。他们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即便是潜意识的,但在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就会反映出来。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北京,不知道北京的塞车之苦,而对于那些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们来说,采访车一动不动,一定已经习以为常。

采访车现在开向奥(巴马)-胡(锦涛)记者发布会现场。我迫不及待地从这边的车窗看真实的北京。

幼稚?天真?

不确定能否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发推(Twitter),听说在这些地方会有一个大防火墙。

P12-14

序言

终于发现写书是太辛苦的事情了,之前却一点也不觉得。

好朋友夸奖我说,恭喜你,有进步了。我明白她的意思,因为之前出版的书,速度一直是让大家觉得惊奇的地方。关于阿富汗的采访手记,只用了十天的时间,而关于伊拉克的那本,也就是花了一个月。不过结果是,好朋友到现在才很认真地对我说:你真的要好好地写一本书了。一本书之所以称为好书,是当你看完之后,以后还会经常想到拿出来看看,你之前给我的那几本,看完之后,我再也没有看过。好好写,说不定能够成为一本教材。

感谢好朋友在多年之后,终于讲出了心里话,其实这正是我所想的。人总是需要进步,之前的书之所以写得快,那是因为只是停留在记述的层面,正面描述,确实是采访手记;负面描述,摆脱不了流水账的本质。只不过,因为记者这份职业的关系,因此去到了绝大部分人都去不了的地方,也因为这样,这些记述下来的细节,才有了特别的意义。

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总是要从记述的层面向前发展的,这也是我自己在多年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当2003年被戴上了“战地玫瑰”的称号之后,我已经很多次告诉采访我的同行,我希望有一天,人们认识我,不再是因为我的勇敢,而是因为我的专业,以及我对事件的观察,最终分享我的观点。

这是一个漫长而且很艰难的过程,因为记者职业要求,在报道的时候,不应该加上自己的观点,要尽量保持中立,我所能够做的,就是在报道的时候,选择独到的角度,让自己从单纯的记述当中能够提升到观察的层面。观察和记述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利用自己的职业积累,迅速发现新闻里面最重要的那些点,也能够体现出自己新闻报道的独到一面。

从2005年开始,因为被邀请的关系写起了博客,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因为博客的互动性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发现,文字可以帮助自己锻炼思考的方式,而这些年来,博客也好、专栏也好,坚持的经验告诉我,原来文字是可以进步的,思辨能力也是可以进步的。

而要取得这些进步,除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沉淀。这一点,要感谢我的家人,因为是他逼着我花上一年的时间,放下自己的工作,回到校园。事实上,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正是处于一种毫无方向感的境地,手头的工作,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做得再好,也只能够这样了。很显然,那时的我缺乏了再向前走的能力。这是让人觉得焦虑的事情,因为感觉工作缺乏挑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正在原地踏步。同样回看自己那段时间的文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可以看到努力思考的影子,但是却找不到自己明确的合理的观点。

然而光是回到校园还是远远不足够的,学习思考,是一个不能够中断的过程,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同时学习用文字清晰表达自己的这种思考;也尝试在自己的工作中,用思辨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当然,这是向外掏空自己的一面,而另一面,阅读则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园的一年所阅读的书籍,可能是过去十多年记者生涯中所看的书籍的好几倍,也算是弥补自己在过去十多年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投机取巧。而现在,同样是在家人的监督和示范下,虽然我又回到了可以不看书的环境,但依然能够保持这个习惯。

书看得越多,越对书有了要求,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对于写书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年来,透过博客表达自己,最重要的,是从网友的互动过程中,看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角度,并且努力学习包容和接受这些不同。但是博客因为时效性的关系,思考是匆忙的,写作也是随意的,而书则不同了。

因为这样,这本书写的时间颇长,虽然在里面,也有一些博客以及专栏上的文字,但是全部都经过了重新的思考,以及寻找表达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这是一个蛮累的过程,因为要改掉自己习惯了的随意的文字表达方式,也就意味着,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也被编辑不断地问,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是自己,从一个记述者,努力成为一个愿意思考的人。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一部快速转动的马达,我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我甚至相信,如果有一天这种马达的声音听不到了,那自己的人生一定会变得死气沉沉,脑子会开始生锈,从而无法感悟生命的精彩,世界的多姿。

这本书叫做《不分东西》,我是想尝试告诉大家,偏见是不分地域、种族的,偏见来自于对资讯掌握的多少,以及使用怎样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带着良好的出发点、善良的用心,同样会产生偏见,因为正是先入为主的立场,阻碍了个人用开放的心态去获取更多的资讯,甚至会对那些和自己的观点不符的看法产生抗拒,严重的,会质疑提出这些观点的人的用心。

思维是一种乐趣,分享思维的结果,并且愿意因为互不认同而进行辩论,那样的乐趣会更多。但是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

当思维变成一场战斗,辩论变成了武器,能否停下来反省自问一下,是不是因为,偏见距离自己太近?

后记

品格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它不像目标,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品格是有着它的永恒性和共通性的,正如道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标准,因为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局限,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有着相同的品格。

拥有美好的品格,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想,它能够带领大家去追求真善美,不是功利性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惧怕付出代价的。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往往在于财富的多寡以及名声的高低。灾难发生之后,就连表现一种慈善之心,也会经过精密的计算,要看能够为自己获得多少回报。就算没有这样的机心,大家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心,用捐款、默哀、做志愿者的方,但是却不愿意,或者懒得去关心更加深层次的矛盾以及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大家满足于自己已经的付出,并且被自己的付出所感动。

然而,如果我们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发现,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个社会其实可以变得更好;当我们看到那些灾区的孩子被我们关怀着的时候,我们会希望,他们不是因为这场天灾才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怀目光;那些孩子,他们现在得到的玩具、食物,甚至是能够到大城市来的机会,应该成为他们应得的东西。

当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把这样的思考说出来,把我们认为的这个社会存在的不足说出来,把政府做得不够的地方说出来。而这样的勇气,或者说不是勇气,而是自然而然地去这样做,来自于一个人是否具有一种品格,那就是对生命的一种真诚。

曾经觉得,在这个社会,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虽然真话不能够全说,但是只要坚持不说假话,已经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曾经觉得,只要用专业的手法、敬业的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经算是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是现在,当我不断反省自己的时候,我问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我合格吗?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合格吗?作为一个公民,我为何不能对社会多尽一些责任呢?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为何不能在不说假话的同时,多说一些真话呢?做公民的底线,还有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业底线,是不是应该随着时间而不断地提高,而不是后退呢?我们渴望看到社会的进步,但是自己又做了多少呢?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坚守自己的底线,而这个底线会随着时间不断提升,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好;而那些灾区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孩子、弱势群体的孩子,就算他们错过了很多,未来他们的孩子,会在一个公平正义普照的社会中成长起来。

除了真诚,我想对于媒体人来说,还有一种品格叫做理性。因为这种理性,不会被外界喧嚣的声音影响自己的思维,从而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去尝试追寻真相。虽然,这样的理性,很多时候会两面不讨好,甚至会感觉到孤独,但是只要想深一层,当你的坚持,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资讯、角度,而这些资讯和角度能够让人们减少偏见的话,那么这样的孤独,是如此的值得,如此的难得。

时刻带着一种敬畏去生活工作,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待周围的人,对待真相。因为职业的关系,让媒体人比别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不要滥用,恪守媒体伦理,就算是出于正义之感。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媒体人,因为自己的努力,以及所在的媒体提供的平台,用外界衡量的标准来看,自己算是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拥有了影响力之后,又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呢?

我不能要求别人,但是可以要求自己。我想,首先要好好地爱护自己,而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形成一种独立的人格,因为只有懂得爱护自己,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朋友,爱那些陌生人,然后,我才可以做得更多。经营好一个家庭,教育好子女,让他们拥有美好的品格,做好自己的工作,尝试用自己的坚持,让身边的人,因为自己而愿意在这个浮躁的现实当中开始反省,去维护一种道德底线。

生活中,所有的名利,都比不上家人和朋友重要。个人掌握不了大环境,也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更无法阻止自己个人的命运被大环境所影响,但即使是这样,做好自己,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感觉,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作为一个媒体人,虽然走得有点累,但是很多时候,幸福和满足感也恰恰来自这份职业,以及所处的这个时代。

所以,走好,记得路上相互取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分东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闾丘露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307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7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