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文明古国,同为人口大国,同为“金砖四国”之一, 同处于亚洲大陆并接壤,然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印度仿佛浑身裹着纱丽一般,看不清,摸不透……
神秘的印度,曾上演怎样跌宕起伏的文明进程? 在17世纪,英国人漂洋过海来到印度这片热土,他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南亚风情呢?
阚天下编写的《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涉及印度1600~1905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内容引人入胜,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
图书 | 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穿越时空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同为文明古国,同为人口大国,同为“金砖四国”之一, 同处于亚洲大陆并接壤,然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印度仿佛浑身裹着纱丽一般,看不清,摸不透…… 神秘的印度,曾上演怎样跌宕起伏的文明进程? 在17世纪,英国人漂洋过海来到印度这片热土,他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南亚风情呢? 阚天下编写的《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涉及印度1600~1905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内容引人入胜,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 内容推荐 阚天下编写的《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涉及印度1600~1905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内容引人入胜,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次大陆依靠东印度公司组建的军队开辟殖民地,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备受欺凌,东印度公司在当时实际上成为印度次大陆的统治者。印度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斗争,并于20世纪40年代末获得了独立。《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用生动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印度半岛上这段兴衰跌宕的历史,并牵引出读者对此的无限思索。 目录 第一章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 南亚人种博物馆 关于印度人的起源 蒙古人远道而来 第二节 印度的四大种姓 婆罗门的黄金时代 大鹏金翅鸟的传说 第三节 多种宗教的发源地 印度教和佛教的缘起 湿婆的美丽传说 第四节 宗教影响下的婚姻礼俗 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 印度婚礼的宗教仪式 第二章 末日王朝的兴衰 第一节 帝国伟大的开创者 进军南亚次大陆 蒙古族后裔的征服梦 第二节 王位继承之战 激烈的王位争夺战 父子之间的王位之争 第三节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碰撞 印度教和婆罗门教 两大宗教的致命邂逅 第四节 皇室爱情的见证——泰姬陵 传奇的宫廷爱情故事 爱情奇迹的历史见证 第三章 英格兰人登陆印度半岛 第一节 英国皇家使者的到来 从英国到印度的航行 一次华丽的远洋冒险 第二节 在印度打捞第一桶金 东印度公司的创立 克莱武的传奇人生 第三节 发掘第二个伦敦——加尔各答 第二个伦敦的发现 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 第四章 东印度公司的征伐与奴役 第一节 争夺制海权 阿拉伯海的海盗们 海上勇敢的英国女兵 第二节 斯金纳骑兵的时代 斯金纳骑兵的诞生 “黄孩儿”的辉煌时代 第三节 印度土兵为谁而战 东印度公司的印度土兵 士兵为谁而战的挣扎 第五章 殖民者在印度的靡醉生活 第一节 英国人着迷的印度风情 地道的印度咖喱 美丽的印度纱丽 第二节 热带地区第二故乡 两次爱情邂逅 成为第二故乡 第三节 绅士与贵族的交往 妮娜历险记 淑女与王妃 第六章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的斗争 第一节 耻辱的英法之战 东印度公司的争夺战 英法争霸,谁主印度 第二节 印度教对基督教的战争 远道而来的使者 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三节 群情激愤的印度大起义 沉默之火的爆发 占西女王的传奇 第七章 飞鸟的叹息 第一节 农业文明的分崩离析 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莱特瓦尔”的命运 第二节 现代工业文明的萌发 达卡细布的辉煌过往 手工业文明的没落 第三节 灾难深重的古老王国 。 曾经的印度神牛 支离破碎的灵魂 第八章 恒古未变的恒河流域风情 第一节 南亚的自然之美 避暑胜地大吉岭 印度教徒的圣河——恒河 第二节 独特的艺术之美 伟大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佛教的纪念——阿旖陀石窟 第三节 神秘的瑜伽之旅 瑜伽的前世与今生 辨喜的瑜伽之路 第九章 纷繁复杂的印度宗教改革 第一节 印度教与基督教的激烈对抗 宗教改革的先驱者 荆棘之路上的探索 第二节 苦难中的宗教慈善 泰戈尔家族与“梵社” “印度梵社”的建立 第三节 梵文经典的新生命 真理之光——雅利安社 博爱众生——罗摩克里希那传道会 第十章 印度半岛的近代化初期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并行发展 政治制度的艰难前进 印度铁路的早期发展224. 第二节 英语学派——东西方教育的唯美碰撞 各执己见的东西学派‘ 印度的现代西式教育 第三节 体育运动中的交流成长 印度牧场上的高尔夫球 对骑术共同的热爱 第四节 孟加拉公报——印度的第一份报纸 印度的英文报纸 印度的土语报纸 试读章节 受到英国的詹姆士国王授权的四只英国商船,从英国的港口出发浩浩荡荡的向印度洋行进,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漫漫航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西洋上商船会遇到欧洲的海盗,在靠近印度的海面上会遭到荷兰和葡萄牙海军和商船的阻截,但是全副武装的英国商船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战胜了海盗,迎接了海洋上风暴的洗礼,商船终于来到了印度,并且得到了帝国皇帝的接见。 英国人在印度的经历并非是万事都顺利,詹姆士国王的使节在印度的经历足够让他们写一本精彩刺激的冒险传记。英国的绅士遇到帝国的封建贵族产生碰撞是可以想象的,但是杰出的托马斯爵士应付自如,他成功的完成了英国国王的使命。他成功的使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站住脚跟,并获得了更多的特权。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神话,公司不仅源源不断地将印度的宝石、香料、手工艺品等,而且将中国、东南亚的国家也纳入到英国的影响下。印度在英国人的开发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新兴的城市加尔各答开始崛起,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第二个伦敦”,它的繁荣发达在当时的整个亚洲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英国到印度的航行 1615年9月26日,在巨大的炮声中,飘扬着英国国旗的四只英国商船在首领托马斯·罗爵士的指挥下停靠在印度的西北海岸。托马斯·罗爵士是代表英国詹姆士国王出使印度的使节,托马斯·罗爵士驾驶着四只商船带着詹姆斯一世的亲笔信到达印度海岸。在托马斯·罗爵士航行的路上,曾经遭遇到葡萄牙舰队的袭击,葡萄牙人不想英国人来分享印度的财富,但是却出人意料的被托马斯·罗爵士的舰队打败了! 在托马斯·罗爵士之前英国人曾经尝试过到印度的航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1553年,英国人曾经试图寻找绕过葡萄牙和西班牙前往印度的新航线,结果失败了;1583年—1591年,英国人拉尔夫?菲奇所搭乘的“猛虎号”在穿越葡萄牙的封锁线时遭到拦截,拉尔夫·菲奇被俘虏,被关押在莫卧儿帝国的阿格拉和法塔赫布尔,以及葡萄牙在印度的大本营果阿。拉尔夫·菲奇掌握了大量珍贵的资料,1591年拉尔夫·菲奇想尽办法返回伦敦,将这些重要资料交给国王,从而为托马斯·罗爵士航行的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托马斯·罗爵士第一次踏上南亚这片土地,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想到在海上经过的漫长的、惊险的六个月,托马斯·罗爵士此时此刻为自己的坚持和勇敢感到骄傲,海盗、荷兰和葡萄牙的舰队都被自己打败,这绝对是个美好的开端,是新世界的到来。成功的到达印度,意味着可以得到和荷兰、葡萄牙一样的权利和财富,从此之后无数的香料、珠宝、茶叶、手工艺品将源源不断地运回印度。托马斯·罗爵士想到商船返回到英国时会产生怎样的轰动,国王和整个大英帝国都将为他感到骄傲。看着这个全新的大陆,炽热的空气弥漫着热情的气息,托马斯·罗爵士真的要开始他和印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啦! 托马斯·罗爵士此次的印度之行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肩负着詹姆士国王的神圣使命。詹姆士国王希望托马斯·罗爵士这次能够和莫卧儿帝国的皇帝签订一个合约,希望获得在“没有任何阻碍或骚扰的不事张扬的贸易和商业往来”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英国要打断荷兰、葡萄牙在与印度商业往来的垄断地位,英国要开辟一个全新的时代。欧洲人都对印度丰富的物产着迷,华丽精致的丝织品、香料、宝石、糖、靛青、硝石等都是很大的诱惑。托马斯·罗爵士的成功到达为英国对印度贸易的展开做好了准备,之前也曾经有英国人在印度办工厂,从事出口贸易,小有利润,但还无法和荷兰葡萄牙媲美。英王詹姆士希望和帝国皇帝签订一个条约,使英国可以获得更多的权利,为英国商人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是托马斯·罗爵士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但是英国的绅士风度遭遇到莫卧儿帝国的傲慢的官员们总会发生一些碰撞,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成功签订条约的第一步。托马斯·罗爵士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同时带些英国人的傲慢,慢慢地踏上了莫卧儿帝国的领土,岸上由英国船员和士兵全副武装的分列两旁,等待着大使的检阅。 当托马斯·罗爵士威严的穿过队列时,前来迎接的帝国官员正在不远处的一个很大的帐篷底下,静坐着等待他的到来。帝国官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这个仪式,但显然与英国人认可的恭敬地站着迎接他们的到来的方式完全不同。这里,不是帝国官员不尊重英国的使者,而是他们的文化就是这样的,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封建文明和资产阶级文明就这样在印度海岸相遇了。P61-64 序言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印度和英属印度的地理概念都泛指整个南亚次大陆,而不仅仅局限在如今的印度。与中国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宗教、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书重点讲解英属印度的这段历史,这也是古印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承上启下,既是古代印度史的终结,也是近代印度史的开端。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印度成为一个独特神秘的国度:印度地处亚欧大陆上,喜马拉雅山脉将印度与东方的中国隔开;南部毗邻印度洋,海域广阔,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美丽岛屿,拥有迷人的热带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北部与波斯、阿拉伯等相邻。这些国家在古代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民族交流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印度又形成了新的文化与礼俗,因此古印度的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 15世纪末期,巴布尔被乌兹别克人逐出中亚。他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灭掉德里苏丹国,建立莫卧儿帝国。巴布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帖木儿的曾孙。他所领导的军队拥有蒙古骑兵的风采,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莫卧儿帝国在巴布尔及其后继者的南征北战下,帝国版图迅速扩张。在17世纪的版图大致包括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领土。从帝国的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五任皇帝沙·贾汉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国土面积扩大,宗教政策宽容,经济、文化、艺术都有很大发展。 这时,远在大西洋的大英帝国也在经历一场革命,古老的封建主义渐渐远去,新型的资产阶级的文明在英国和整个欧洲蔓延。欧洲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遥远的印度洋是感觉不到的。静静的印度洋一如从前,丝毫没有意识到会有怎样的变化将要到来。英国人想要打开印度商品销售市场的大门,也想从美丽的东方获得珍贵的宝石、香料、茶叶等。工业文明的崛起让英国人拥有了更大的力量来到遥远的印度洋,发现印度这颗耀眼的明星。 17世纪中期,英国依靠东印度公司在南亚次大陆开辟殖民地,整个印度半岛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次大陆依靠东印度公司组建的军队开辟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在当时实际上成为印度次大陆的统治者,拥有了可观的军事力量,并相继出了三任统治者。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得到英国政府特权的商业公司,随着在印度贸易的成功和势力范围的逐步扩大,慢慢演变成在印度占有大片领土并建立独立政权的政治军事商业集团。它代表英国政府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东印度公司的营业范围非常广泛,传统的香料和工业原料等都被公司的船队大批量运回英国;同时英国生产的工业产品被运到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倾销一空,为英国贵族带来巨大的财富。 印度国土辽阔,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并存。莫卧儿帝国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完成印度的统一,在印度各地分布着很多印度王公的独立王国,它们不受莫卧儿帝国的控制。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和马拉塔联盟是两个实力强大的独立王国,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和英国展开战争。法国为自己的利益也加入到战争中,表面上是支持印度王公,实际上也是为了争夺殖民特权。英国和法国在印度的国土上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二者的敌对战争也延伸到两国在欧洲的七年战争。 当英国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开始加强对印度本土的控制。但是英国人口有限,士兵人数很少,在遥远的南亚无法保证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因此英国人招募了大量的印度人,组成了印度土兵的军队。印度土兵的国家意识并不统一,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依然强烈,当英国人的命令和他们的民族情感发生冲突时,印度土兵向谁开战就会变得扑朔迷离了。印度人民开始了长期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并于20世纪40年代末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 作为殖民地,印度人开始学习上流社会所通用的英语,这是很多印度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但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英语接触到现代文明和科学知识,为印度的复兴和崛起积累能量。当时的教育改革、宗教改革、民族起义轰轰烈烈,对英国殖民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逐渐改变了印度人的传统观念和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人的到来打断了印度原本的方向,将其带到近代化道路上。 今日的印度正在快速崛起,然而它依然充满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它有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但依然盛行严谨的传统礼俗;它有悠久的反物质主义传统,却正在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印度,这个看似遥远的近邻,无论是宗教、服装、礼俗、舞蹈、电影等都那么独具一格。古印度的深厚文化底蕴使之魅力倍增,让每个人都如此神往。 印度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是近邻,从历史经历上看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处于亚洲大陆并接壤,都曾被欧洲列强所侵略和奴役,都曾在痛苦中挣扎并逐渐崛起。那么,印度的经历和中国又有什么不同呢?印度给中国什么样的启示呢?本书会带给读者无限的思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公元1600-1905)/穿越时空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阚天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9165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2012059597 |
中图分类号 | K351.4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