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鸿门宴(酒局时局政局)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酒,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饮品。古往今来,多少故事在酒意朦胧中发生,多少阴谋在杯盏交错间得逞。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却又就是请客吃饭,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铭记那些“鸿门宴”与“杯酒释兵权”之类的典故,并从中参悟政治哲学的深刻含义。

酒是历史上最常用的政治道具,历史就是一场酒局,本书以此开始,带大家走进“鸿门宴”,看当时的酒局,时局与政局!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酒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酒,甚至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单元——无论是在那暗藏危机的深宫大院,还是勾心斗角的庙堂、身不由已的江湖,在各色酒局的勾兑之睛,布营争权、设局夺利、快意恩仇、谋财害命的故事才有了堂而皇之的舞台。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酒局,论证酒与时局、政局的亲密关系,并由这些酒局地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综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

目录

第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治国、平天下

 一 成也饕餮,败也饕餮

 二 普天之下,莫非厨子

 三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章 酒宴上的鱼肠剑:潇潇肉酒暗藏杀机

 一 给政变一个悲壮的托词

 二 拿刀的厨子

 三 壮士一笑轻生死

 四 那杯风萧萧的壮行酒

 五 士为知己者死

 六 刺客的终结

第三章 英雄的离别从这里开始

 一 巨鹿已失谁家天下

 二 英雄的妇人之仁

 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四 英雄末路的挽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五 悲胤英雄生在了流氓时代

第四章 成败都因萧何起:吕后设宴杀韩信

 一 何为斩壮士

 二 英雄反被女流诛

 三 “正统”的神话

 四 异姓王,一个不留

 五 功劳簿等于死刑判决书

第五章 青梅煮酒论英雄:英雄与英雄的酒桌博弈

 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二 “坏人”也不是好当的

 三 骥老暮年志在千里

 四 最聪明的聪明:不称帝

 五 皇帝是张好牌,但不是一张好凳子

 六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六章 单刀赴会:英雄在历史与演义之间

 一 荆州是个好地方

 二 荆州好借不好还

 三 单刀赴会讨荆州

 四 巅峰后的绝响

 五 止血的荆州

第七章 天下家宴:亲情与皇权的斡旋

 一 七步成诗:做皇帝容不下亲兄弟

 二 聪明的死法

 三 禅让的真相

 四 王权无边亲情有限

 五 比仇恨更危险的关系

 六 只管王权将来长短

第八章 赵王宴杨坚:不狠哪得皇帝做

 一 在乱世里造势

 二 赵王的“鸿门宴”:家族悲剧的导火索

 三 江山的大一统

 四 开皇之治

 五 老子狠不过儿子

 六 从杨入李

第九章 韩熙载夜宴:最奢华的政治颓废

 一 纸醉金迷奢华忧

 二 卿本“佳人”,奈何颓废

 三 谁制造了这个混乱的时代

 四 鸩酒:一个诗人的政治死法

第十章 杯酒释兵权:最温柔的酒桌政治

 一 酒不温柔夺权温柔

 二 陈桥驿的那个晚上

 三 温柔的后遗症

 四 “守内虚外”的政治悲剧

试读章节

中国的三大厨神:伊尹、彭祖、易牙,除彭祖是个懒理世事的隐者外,伊尹和易牙都很有政治抱负。孔子说“君子远庖厨”,但庖厨却不远国政。

伊尹生活在夏朝末年,本是有莘氏家的奴隶,地位卑下。用“烹饪改变命运”来形容伊尹再贴切不过。做菜是伊尹的强项,那些贵族将相们无论多看不起伊尹,都要眼巴巴地盼着伊尹给他们做出一桌一桌的美味佳肴。

伊尹是个聪明的厨子,是烹饪家里的哲学家,他很快就发现做饭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息息相通。吃的东西没有好坏之别,再好的食材用过度了,也烹不出好吃的东西。大臣辅佐君王和厨子调和五味一样,都要分清主次,佐料不可夺了菜的滋味,臣子也不可夺了君的风头。伊尹在小小的灶台边,一面总结烹饪经验,一面参悟为人之道、君臣之道、治世之道,伊尹的脑子确实好使,很快他便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国之学。

不过,如果伊尹把他的这些大道理都憋在心里,那他这辈子也只能在锅边灶台转悠,那些五谷不分的王侯将相们,不管怎么会吃,也无法从伊尹的菜肴里品出些许治国道理。所幸,伊尹是个自我推销的高手,他利用给商汤介绍烹饪经验的机会,对商汤大讲治天下的智慧,听得商汤如坠云雾,从此对厨子刮目相看。

伊尹告诉商汤,被当做美味的三种动物,在水里生活的会有腥味,吃肉的会有臊味,吃草的则带着膻味。但只要烹调得好,这腥、臊、膻就不会影响这三种动物的美味。至于这烹调秘密,主要就在水、火、味的掌握上。一个好厨子要通过掌握火的规律,将腥、臊、膻变得香喷喷,一个好厨子要善用甘、酸、苦、辛、成多种调料搭配组合,这几种调料放置的先后次序、用量大小都很有奥妙。做饭的时候,厨子要边观察食物在鼎中的变化,边把握火候、调料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恰当、酸而不猛、成而不涩、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肥而不腻的好菜肴。

商汤听罢伊尹这番话,食欲大增。伊尹背着锅,向商汤历数天下美味,他巧妙地暗示商汤,想要将全天下好吃的都装进你商汤的锅里,就必须成为天子。要想成为天子,就必须施仁政。伊尹并没有向商汤就“何为仁政”展开议论,这次见面,他只需要逗引起商汤的霸业之心,要商汤知道,在有莘氏的厨房里,还藏着他伊尹这样的治世奇才。而商汤,果然着了伊尹的道,他渴望美食,对伊尹所说的美食垂涎欲滴,如今伊尹已经站在了商汤眼前,商汤恨不得立刻将天下揽于怀中,搜罗至美之物,交给伊尹烹调。不知不觉闻,“天子可以吃世间至美之肴”已成了商汤谋取霸业的动机之一。有时候,人追求权,无外乎是追求美食、美人、美名,仅此而已!

商汤希望将伊尹留在身边,有伊尹在,既不愁没有好东西吃,又可方便自己展开霸业。通过和伊尹的短暂交谈,商汤也察觉到伊尹的雄心抱负和呼之欲出的治国才干。

商汤很快便派人去找有莘氏,希望有莘氏能将伊尹送给自己。不过,可能有莘氏习惯了吃伊尹做的菜,拒绝了商汤的要求。商汤想了想,便提出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妻,有莘氏很高兴,便将伊尹作为女儿的陪嫁送到了商汤身边。

商汤和伊尹生活的时代,恰好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时代,选贤举能不能不看社会地位。商汤有提拔伊尹之心,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伊尹不管饭做得多么好不管在治国上的见解多么独到,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奴隶,商汤无法将伊尹直接纳入政治精英的阶层。不过这没有难倒商汤。商人重鬼神,商汤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借助“鬼神”的力量,提拔伊尹。

商汤在宗庙里高调地为伊尹举行仪式,让人们相信任命伊尹是受天命所托,仪式进行得非常成功,因为第二天商汤就顺利地将伊尹任命为阿衡,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有了伊尹,商汤如虎添翼,做天子的信心也跟着大增。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商汤多半是个好吃之人,否则他也不会有兴趣接见厨子伊尹,更不会耐着性子听伊尹大讲烹饪技巧。当然,商汤也是一个明主,否则他根本理解不了伊尹那通烹饪之论的弦外之音,更不会大胆地任命伊尹为重要官员。商汤与伊尹,既是好吃者与好厨子的组合,也是明主和智者的组合。有意思的是,商汤开创的商朝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食朝代。P2-3

序言

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李敖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历史就是一场酒局,酒与政治有天然的联系。

酒似乎从被酿出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和政治绑在了一起。政治让人亢奋,酒也如此。在古代,能把玩政治的是少数人,酒也是少数人才能尝得到的奢侈品。政治是件严肃的事,酒最早也被当做“通神之物”。

古人信神,祭祀就是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酒是粮食的精华,此等美物当然要奉给神明。周公在《酒诰》中甚至强调,天帝造酒是要人用酒来祭拜天地神明、列祖列宗的,酒这样的圣物本非供凡人享用。酒圣而人卑,逆了这尊卑之位的,在周朝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周朝的法律里,聚众豪饮,嗜好美酒,都是死罪。为了表示对神明、祖先的崇拜,周对祭祀用酒的规格也做了详尽的安排。祭祀时,周人要使用的酒足有八种,即“五齐”“三酒”。古代还有“祭酒”一职,专管祭祀宴飨的事务。在现代人看来,管宴会,责祭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但在古代,祭酒可是位高权重。

在古代,除了祭祀外,打仗也是一件大事,完全可以决定一个部落、国家的盛衰存亡。战士在出征前,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借借酒的“神”气。古人很早就发现,喝过酒的人胆会格外大,打起仗来也特别英勇。

酒一端连着神明,一端接着人间。在中国古代,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酿酒、卖酒、占有酒的。酒往往由国家高度垄断,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专门用来管理“酒事”的机构,被称作“酒政”。酒,至少在中国,自古就和政治脱不开关系。酒官的名称各不同,周的酒官叫酒正,汉的叫酒士,晋的是酒丞……正如乱议政事的小民和越俎代庖的官员都会受到惩罚一样,私自酿酒、卖酒的人,无异于挑战国家权威,也要受到惩罚。

酒还没有成为宴会必备之时,就已经和改治搭上了关系,而其进入宴会后,和政治的关系就更微妙了。

宴会是凡人聚集之所,酒进入普通人的宴会,即有“神物”入凡间的意味。其实中国人敬起神来,并没有百分百的虔诚。中国人务实,早早就领会到,神只是个虚无的存在罢了。夏的开国者启在攻打有扈时,就知道假借神的名义。如此一来,被当做“通神之物”的酒,也成了一个“伪神之物”。中国人在宴会上,往往是真情虚意交糅一处,而酒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最好代表。中国历史往往是神话现实相互映衬——得天下的总说自己是受命于天——酒就是这复热情感的最好浓缩。

中国的皇帝自称天子,可中国历史却并未以“万世一系”的面貌出现。就像中国人一面用酒祭祀,一面又知道酒通不得神一样。中国古代鲜少有和平更替的朝代,龙袍加身的天子,可以被人推倒,可以被人赶跑,可以被人杀得鲜血淋漓,也可以被人骗得五迷三道。那夺天下的,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把天下当成一桌上好的宴席,肆意争抢上面的美酒佳肴,抢得忘乎所以。

成功夺到天下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好酒好菜”会易手他人,所以,不会放过一个往这“酒莱”上贴自家标签的机会。他们多半会一本正经地昭告天下,自己就是上天选定的治世者,任何觊觎自己位置的人,都是大逆不道,同时还会大张旗鼓地搞一些神秘活动,譬如祭祀,来显示自己的“天命”,而这祭祀活动中,定然少不得酒。

如果说酒是最富中国特色的政治道具,那么宴会就是最能展现中国人权力意识的舞台。在宴会上,人们举着酒杯“_一敬”“一劝”你来我往,就好像政治中的“一招”“一式”你推我挡。于是,在中国的宴会上,常会出现受邀者如临大敌的情况。要不要去赴宴,赴宴后会遇到什么情况,是忘情地大吃一通,还是沦为他人鱼肉?摆酒设宴,是联络感情的方式,可感情的联络往往会有利益的因素。而这利益的因素,既可以让一个人飞黄腾达,也可让一个人身败名裂。什么状况可以在政局里发生,什么状况就可以在酒局上上演。

中国最出名的宴会,莫过于“鸿门宴”。说不出这场宴会上有什么样的好酒好肉,但却可以将这场宴会的前因后果、宴情隐情说得头头是道。今天,鸿门宴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而着意象征杀机暗伏、宛若战场的宴会。

鸿门宴上,力拔山兮的英雄项羽,尴尬憋屈,小混混刘邦却由此获得政治新生。鸿门宴好像一个预言,在它前面,人们还可看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荆轲,其后,则是充斥着阴谋、诡计等为英雄所不屑的酒宴。在这些酒宴中,不择手段成了制胜关键,“敬酒”的发动攻势,步步切入要害,“迎酒”的高度警觉,生怕一个闪失,丢了性命。一个举起的酒杯可以杀人,一个没举好的酒杯也可以坏了千秋大业。鸿门宴之后,有吕后设宴杀韩信,有青梅煮酒的枭、奸二雄生死斗,有七步成诗侥幸生还的慨叹,也有赵王宴杨坚的血雨腥风。

韩熙载的豪华盛宴落幕,温软的南唐也跟着走进了历史,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动声色地铲除了权力威胁。当鸿门宴的深意深入人心,只需摆下酒宴,就足以震慑妄图夺权者渴慕权力的野心。酒是夺权的法宝,也是固权的迷魂剂。后人大可不必赞赏赵匡胤慈悲,骂吕后、赵王凶狠没有那些借酒杀人的凶狠之徒,哪有让人毛骨悚然、战战兢兢的鸿门宴?没有酒桌上的淋漓鲜血,又哪有震慑欲望的预言?当酒桌上的“一敬”“一迎”,变成一种利益交换,酒局就不仅可以当做政局缩影,还可以被当做一段历史的总结。那些在酒宴上占上风的,多半也会在政局里不可一世,那在酒局上应对自如的,多半也会成为政治高手。不过,用酒局来夺权、固权,毕竟比直来直去的杀戮要有“味道”得多,中国人喜以文明重礼自居,在酒局上扳倒政治对手,自然更能显示自己高超的政治手段。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时,在权,在欲望。

2008年10月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鸿门宴(酒局时局政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48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