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十万个为什么普及版(第6版 全10册) |
内容 | 亮点展示 内容简介 鼻孔从哪里来?一张纸最多可以折几次?为什么同班同学中常有两人生日相同?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毽子和羽毛球都要插上羽毛?为什么雷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为什么暖宝宝会自己发热?一天到底有多长?人类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如何给珠穆朗玛峰测“身高”?地球为什么会自传?为什么海洋鱼类变傻了?为什么流行性感冒会牵连到太阳核聚变?除了男女,还有第三性别吗?为什么高兴时会又蹦又跳?故宫到底有多少栋房子?网络游戏是怎样把人吸引在网上的?机器人将来会取代人类掌控世界吗? 《十万个为什么(普及版)》带你用科学的方法,以科学的思维,去探究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工程师那样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 韩启德,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前言/序言 序? 言 韩启德 《十万个为什么》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图书。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套书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启蒙读物,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科普读物能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检验,并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网络通信、低碳环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进展更是一日千里,乃至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为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并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这对我国的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才能最终使得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编辑出版一套崭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十万个为什么》,使其在繁荣我国科普创作的进程中发挥“旗帜”作用,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可贵特质,是驱使他们亲近和接受科学的动力,一定要保护好。从50年来的经验看,“一问一答”是个好形式,也是《十万个为什么》被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在编纂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时我们坚持了这一好形式,并力争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读者去思索问题,去感受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去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出于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应邀担任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其中20余位院士在百忙之中担任了各分册的主编,具体负责组织相关分册的编纂工作,有40余位院士亲自撰稿。此外,还有7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这么多高层次科学家参与到一套科普图书的编纂工作中来,这在我国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和作者队伍,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在此,我也谨向所有参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工作的编委、主编、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编纂而成。在编纂每一分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个学科或专题的内容,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的设计和分布尽量与学科或专题的内在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一分册都成为具有完整的内在知识体系的读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信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在不同的分册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基础、前沿、关键、战略四个方面来组织问题和编写稿件,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大量“为什么”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来的,力求将当前孩子们最关心、最爱问的问题介绍给他们。同时,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关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相信,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将以全新的问题、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样式,以及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技术手段,再现《十万个为什么》每一版都曾有的辉煌,掀起中国科普出版和科学普及的又一个新高潮。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必将引领更多青少年走向科学,使共和国涌现出更多的栋梁之材。同时,这套书的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使当代中国广大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全社会在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上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使全民科学素质再上新台阶,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精彩书摘 为什么鸟站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 忙碌了一天的我们会迫切渴望找到一张床,躺下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好好地休息休息。那么你有没有想过,鸟儿们累了会在哪里休息和睡觉呢? 大多数鸟儿累了就会站在树上睡觉。也许你会问,那如果它们在睡梦中不小心没抓牢树干,会不会掉下来啊?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担忧,因为站着睡觉是鸟儿们的一种本能,这与鸟类的肌肉结构有关。比较而言,人类实施“抓”的动作是主动行为,需要消耗能量,而鸟类“抓”的动作是被动的、不费劲的自然动作。当鸟类停在树枝上,用爪子抓握树枝时,身体的重量便集中在肌腱上,会使肌腱绷紧而将双足牢牢地抽紧,从而很自然地握紧树枝,这时它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并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鸟儿会很享受这样的姿势。 为适应环境,鸟类练就了高超的平衡本领。鸟类的小脑颇为发达,能有效调节运动和视觉,使它们在睡觉时保持平衡而不至于从树上摔下来。而当鸟儿要飞离树枝时,则需要费劲才能放松爪子,使全身重量不再压在肌腱上,这时爪子的相关肌肉处在紧张状态,这样双脚才能离开树枝。(范忠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十万个为什么普及版(第6版 全10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启德 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890949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2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6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