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话短说中国史(战国争雄)
内容
编辑推荐

《长话短说中国史(战国争雄)》由孟岩岭所著,战国,一个雄健、野蛮、蓬勃、肆意的时代,杀伐不断、征战不休,在血色纷争中,全新的大一统帝国酝酿、生成,并最终一统天下。这就是战国,在战火和死亡中,生命的力量倔强升腾,让今天的我们在大悲大喜之中,感受着那段壮阔宏大的历史。

内容推荐

《长话短说中国史(战国争雄)》由孟岩岭所著,《长话短说中国史(战国争雄)》是“长话短说中国史”系列的第二部,讲述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到秦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历时不到两百年。

战国时期,国家间的战争越发惨烈,生存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富国强兵,从战国早期的魏国开始,楚国、齐国、秦国、韩国、赵国都进行了变法。魏国、齐国、赵国,都因为变法而强盛一时,特别是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制度严苛,但成效显著,秦国被改造成为以军事立国的战争机器。战国中期以后,秦国国力大盛,将东方六国远远甩在身后,奠定了它最终一统天下的基础。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游士活跃。有将才者奋战于沙场,有辩才者游走于各国,特别是一些习得纵横长短之术的人,他们或组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或倡导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他们纵横捭阖,搅动了当时的国际格局,成为一言一兴邦、一言以丧邦的“关键先生”。 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野蛮,杀戮更加血腥,面对残破、动荡的社会,智慧超群的思想家们痛心疾首,他们积极思考着救世之道。他们游走于各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彼此论战争胜,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思想大爆发,空前绝后,也成为后世中国各种政治、社会思想的源头和渊薮。

总之,这是一个杀伐不断、征战不休的时代,这是一个雄健、野蛮、蓬勃、肆意的时代,在血色纷争之中,全新的大一统帝国体制在酝酿、生成,并最终一统天下,开启了未来两千年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就是战国,在战火和死亡中,生命的力量倔强升腾,让今天的我们在大悲大喜之中,感受着那段壮阔宏大的历史。

目录

战国:野蛮杀戮中的新生

第一章 齐国大变局/

第二章 别了,晋国/

第三章 谁在改变魏国/

第四章 改革大潮/

第五章 腾飞的秦人/

第六章 我的兄弟,我的仇人/

第七章 和张仪做对手/

第八章 骗你没商量/

第九章 楚地悲歌/

第十章 千年一遇武灵王/

第十一章 豪侠传奇/

第十二章 苏秦,间谍人生/

第十三章 齐国是个纸老虎/

第十四章 弱国无外交?/

第十五章 活下来,为了成功/

第十六章 仇,总是要报的/

第十七章 长平劫/

第十八章 谁来拯救赵国/

第十九章 嬴政的时代来了/

第二十章 同门恩怨:李斯和韩非/

第二十一章 刺秦/

第二十二章 一统天下/

第二十三章 诸子大辩论(上)/

第二十四章 诸子大辩论(下)/

后记/

试读章节

春秋末期,中国南方风起云涌,吴国伐楚、吴越争雄,一出出历史大戏热烈上演,而此时的北方中国也不寂寞,齐晋两国的角力日趋自热化,随后两国又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并由此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帷幕。

先说齐国。在它实现春秋后期最后的辉煌以后,风云突变,新兴的田氏迅速控制了齐国政权,并最终取代了原来的姜氏齐国,姜太公当年开创的齐国江山,最终落入田氏手中。

趁火打劫

对齐国来说,大变革的前夕,不是衰败萧条,而是前所未有的辉煌。齐景公,这位在春秋时期堪与齐桓公相提并论的齐国国君,将齐国的霸业推向了顶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齐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终于取得了全面的优势。

齐国与吴国不一样,吴国取代楚国的霸主地位,迅速而直接,五次大战,直捣楚国国都,打得楚国一败涂地。齐景公则依然沿袭了他以前的做法,稳扎稳打,等待机会,晋国一出乱子,他就趁机而动,这使他少了些吴王阖阊那样如狼似虎的霸气,更像一只贪婪而谨慎的老猫。

上一册我们讲过,到公元前500年的时候,齐国已经与郑、卫、鲁等国结盟,晋国在东方的霸权已经落到了齐国手里。不过,齐景公并不打算向晋国大举进攻,他要等待下一个机会。

三年以后(前497年),机会来了,晋国的卿大夫们又打了起来,晋国大乱。

一直以来,晋国的卿大夫势力就很大,相互之间内斗不断,赵氏、邰氏、栾氏等大族,在内斗中都曾付出过惨重代价。教训深刻,但利益诱人,晋国的大族们吸取经验,忘记教训,再接再厉,誓将内斗进行到底。

晋悼公以后,晋国的三军六卿被六大家族瓜分,分别是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韩氏和魏氏。六家貌合神离,纷争不断。基本上分成两拨儿,范氏、中行氏、知氏一拨儿,赵氏、韩氏、魏氏一拨儿,当然,他们彼此的关系并不很固定,亲疏远近,最终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说了算。

公元前497年,当时晋国六卿中的二把手、中军佐赵鞅和同宗的邯郸午(也称赵午)发生了矛盾。赵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和他爷爷温和稳重的性格不同,赵鞅处事霸道强悍。当时,卫国将五百户人家送给了晋国,这五百户暂时被安置在邯郸,也就是邯郸午的封地。赵鞅知道了,对邯郸午说,这五百户人家别在邯郸了,给我迁到晋阳去。晋阳是赵鞅的封地,这等于说,这五百户,归赵鞅了。

赵鞅霸气外露,邯郸午不敢违抗,同意了。可还没等把人迁过去,邯郸午家族的人知道了,都不同意,说凭什么啊,他赵鞅也太霸道了,说归他就归他了。群情汹汹,这让邯郸午又犹豫起来。事情一耽搁,赵鞅很不高兴,他把邯郸午召到绛都,二话不说,咔嚓一刀,砍了邯郸午的头。

邯郸午的儿子赵稷大怒,立刻起兵叛乱,要替父报仇。赵鞅也不含糊,你不是要叛乱吗,那我就灭了你。他即刻派中军司马籍秦带兵攻打赵稷。赵鞅、赵稷一开打,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晋国六卿中的那五家,很快也都被裹了进来。

赵稷是中行寅(上军将,三把手)的外甥,中行寅又和范吉射(下军佐,六把手,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范献子士鞅)是亲家,两家关系近,又都仇视赵氏,借这个机会,两家很快出兵,攻打赵鞅。赵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忙逃离国都绛都,一口气跑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晋阳。

六卿中三卿打到了一起,剩下的那三个,都在动脑筋,该帮谁呢?韩氏、魏氏一直和赵氏关系不错,心里面想帮赵氏。身为中军元帅的荀跞(也称知跞)和范氏、中行氏有矛盾,和赵氏关系也不好,他权衡再三,决定帮助赵鞅。于是,他联合韩不信(韩氏当家人)和魏曼多(魏氏当家人),又取得了国君晋定公的支持,兴兵讨伐范吉射和中行寅。

P3-5

序言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这是个被不同时代的人问了干百遍、注定有无数个答案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当下,再问一次,仍有必要。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历史的传统,历史的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和政治借鉴功能被拔得很高,放得很大。从孔夫子作《春秋》,历史便不仅仅是个时间意义上的大事记,而是成了寓褒贬、明善恶的东西。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写你好,就流芳百世;写你坏,就遗臭万年,历史的作用,大矣哉!

到了司马迁写《史记》,乃至后来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同样坚持了孔子的春秋笔法,循吏、酷吏、忠臣、佞幸,把人分得清清楚楚,就像京剧的脸谱,一眼就能看出好坏。历史对于现实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也在历代“正史”中被始终强调和不断抬高,成了修史、读史的重要目的之一。到了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干脆将历史书变成了政治课本,以“资治”为要义,皇皇巨著直接成了帝王施政的政治参考书。

凡此种种,当时看,自有它存在的意义,这算得上是对历史认识上的大传统。

与官方的宏大叙事不同,对历史,贩夫走卒,芸芸众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临江仙(明·杨慎所作)说得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老百姓看历史的态度。读历史,从中学到了人生智慧、处事的道理,固然好,没学到,也无所谓,看小说、听评书、赏戏文,图的其实就是一个乐儿。这,算是民间的小传统。

时至今日,对于历史,这两种传统还都在起作用。从小到大,历史教科书总是告诉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话没错,与我们过去的大传统,一脉相承。但对于个体而言,很多时候不会目的性这样强,也不太可能时时刻刻想这么多。捧起本历史书就先想到如此众多的伟大意义,书得多重,哪里还拿得起来,读得下去。所以,我们还是不妨回归到小传统中去,用平常心、正常心,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书读得多了,如果不自觉中生发出了那些积极情感,自然是善莫大焉。没有,也没关系,长了知识,多了见识,甚至是娱乐了一把,也是件好事情。

今天,科技发达,经济发展,对个人来说,安身立命的方式多多,早已不是古时候皓首穷经的时代,没读过“二十四史”,不丢人,很正常。而且,就谋生来说,学历史,远不如学门技术好使。打个比方,工具性、技术性的学科好比面包,生活中离不了,不学它们,难找工作,生存都成问题;而历史乃至一切艺术,不学习,不了解,生活照旧,无关性命。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科和知识全无意义,就拿历史说,它更像维生素片,不吃照样活,但吃点儿身体好。读点儿历史书,我相信,对你的生活一定有好处。

哕唆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带给大家的这些文字,您最好也能当成维生素片看,它们不是什么必备之物,不看对生活也绝无影响,但要是您拨冗看上几眼,一定会觉得有所收获,有些益处。

说到这儿,该介绍一下书的内容了,您自己判断,它们够得上够不上是维生素。

“长话短说中国史”是个系列,计划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清朝结束,算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如果您愿意等,我就尽可能一直写下去。

写作之前,我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照着这些规矩写,也就有了这套书的一些特点。

1.简明扼要,长话短说,绝不拖泥带水。当前通俗说史的读物不少,常常是一个朝代六七本,虽说有不少好作品,但也有不少,车轱辘话来回说,主次不分,兑水严重。所以,我这部“长话短说”系列,特别注意了突出重点,避免繁冗,争取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了解尽可能翔实的历史。也就是说,长话短说,并不是没有历史细节,我尽量做到该细讲的地方细讲,该略述的地方略述,努力达到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2.文字通俗生动,有文学性,但绝不戏说,更不恶搞。书中所讲的历史事件、人物,均于史有据,不虚构,不演义,更不编造杜撰,在细节方面,做了文学化的描写。此外,抛弃了当下一些通俗说史读物为搞笑而搞笑的做法,对历史保持了平和、严谨、尊敬的态度。一味搞笑,甚至不惜为了搞笑随意联系现实、胡乱解读历史,这种方式,我不喜欢,也不做。

3.书中融入了我自己对历史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读后不仅仅得到一些历史知识,还能够对历史有不同以往的认识。这些思考和认识只是“一家之言”,绝不是什么标准答案,看完了,赞同还是反对,都是您自己的事。但我希望,您也能和我一样,读完以后,产生出些想法,生发出些感慨。

再简单概括一下这套书的特色,那就是:

轻松,但绝不戏说;

浅显。但满含思索;

欢快,但也流露悲悯;

有笑,有泪,有历史的豪情与寂寞。

总之,我希望这是一部看上去轻松。但其实有重量的书。

能不能做到,只有看过后您才能做判断。

鉴于这套书的写法和上述特点,我觉得,这是一套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阅读的书,中学生能看,大学生也能读,孩子看不觉得深,大人看不觉得浅。当然,还是那句话,这是我的设想,是不是这样,能不能做到,最终还是读者您说了算。

最后我想说,读这套书的过程中,如果您笑了,哭了,感动了,领悟了,其实都和我没什么关系,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带给您的。

老孟

2012年11月

后记

“长话短说中国史”系列的第一部《春秋霸业》和第二部《战国争雄》,我写了一年多的时间。工作繁忙,家务事也不少,想要写点儿东西,只能孩子睡后再点灯熬油。一年多来,与孤灯为伍,和残夜相伴,可谓备尝辛苦。如今,书稿既成,批检校阅,甚感欣慰。

书稿即将付梓之际,照例要感谢很多人,家人朋友,领导同事,但在这里,我最想感谢的是我所在的单位。这是这里自由融洽、宽松包容的氛围,让我产生了写作该书的想法,也给我创造了写作该书的可能。现在,这本不厚的小书能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单位给予我的这个环境是不可能做到的。

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阅历史文献与今人的著作多部,择其要者列示如下:《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各篇年代和历史背景》(马庸)、《战国史》(杨宽)、《国史大纲》(钱穆)、《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话说中国·列国争雄》(陈祖怀)、《秦始皇的秘密》(李开元)。

此外,还参考阅读了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不能一一列示,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中国历史悠久浩繁,我虽尽其所能,然学识浅陋、天资驽钝,书中的错漏之处一定不少,读者阅读中如有所发现,欢迎给我指出来,以利于我今后学业的长进。读者在阅读中如有所思所想,也欢迎与我交流。任何批评、意见、建议和感想,请发我邮箱tianxiwater@sina.com或QQ:945422367。不胜感谢之至!

老孟

2012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话短说中国史(战国争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岩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0474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1.0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