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冯友兰追问人生/人生之思
内容
编辑推荐

《冯友兰追问人生》中的45篇文章,四大主题,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从人生真相、境界一直到道德修养以及对人生的漫谈,无不有大道至理渗透到字里行间。

他谈才命、谈心性、谈功利、谈道德,博古通今,真知灼见。他谈情、谈性、谈灵魂与肉体、谈欲与好,篇幅不长,却句句点醒人生。他认为圣人不是无情,而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他道中庸、调情理、行忠恕、为无为、存诚敬,借古论今,直逼现世人生。他谈自然、论风流、谈处事方法,世间事了然于胸,高屋建瓴、明心见性。书后附录了15条人生箴言,是冯友兰关于人生哲理的精华,值得品味、值得收藏。

内容推荐

年轻时习得人生大智慧,前行中不一样的思考与洞察!

“人生之思”书系第1辑首推《冯友兰追问人生》、《朱光潜美的人生》、《季羡林真实人生》。这套系列丛书,精选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名家作品,他们用融贯中西学养的大智慧,阐释人生真谛。时代虽早已巨变,但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人生理想却为当世所稀缺。这本《冯友兰追问人生》与另外两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冯友兰先生站在哲学的至高点揭示人生真相,探讨宏观话题,又不乏微观点拨,充满洞见且耐人寻味。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人可以和他站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这本书中的文章又不像一般哲学著作那般晦涩难懂、枯燥无味。

冯友兰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用其卓越的学识和人格精神,去探索解决人生的才与命、情与性、欲与好、理性与悲观等诸多经常困绕人们一生的大问题。他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影响深远,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他的生活亦如同任继愈先生对他的了解:他的同事们没有见他发过脾气,也没见他闹过情绪。即使受到过不公平的批判,他从不垂头丧气,也未影响他的生活节奏。把哲学境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赋予他的学问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垂范当世稀缺的人格精神。有关人生的哲学,是每个人在每一天都会有所渗透和应用。

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时翻看《冯友兰追问人生》,都会有不同深度的领悟,回归内心的宁静。在一遍又一遍的解读中,攀升人生的新境界;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目录

PART 1

人生真相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甲)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人生成功之因素

才命

知命

心性

论信仰

关于真善美

PART 2

人生境界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乙)

自然

功利

道德

学养

死生

境界

精神境界

论风流

PART 3

道德修养

青年的修养问题

道德及修养之方

觉解

论知行

再论知行

道中庸

调情理

为无为

行忠恕

存诚敬

应帝王

PART 4

人生漫谈

欲与好

性的因素

情的因素

录魂与肉体

论悲观

人生术

处世的方法

幸偶

理智之地位

我的读书经验

附录 15条人生箴言

试读章节

哲学是一个很古的名词,有长久的历史,因此,哲学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就有了很多。大概说起来,哲学有广狭二义。

就广义的哲学说,我们人人都有哲学,并且全是哲学家。我们对于宇宙,或是人生,都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意见。多数哲学问题,无论哪个人,对之都有他的相当的答案。我们在路上遇着一个人,问他一个哲学上的问题:究竟有上帝没有?他若说有,他就是有神论者;若说没有,他就是无神论者;如果他对于有无上帝都怀疑,那么他就是怀疑论者;他要说他不研究这个问题,他就是存疑论者。这不是各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吗?从前有人说:如果打仗,必得先知敌人的军队有多少,但是比这个更要紧的,就是先知道敌人的总司令的哲学是什么,那才不至于上当,打败仗。如果你交了一个主张杨朱哲学的朋友,那么他会一天吃喝玩乐,闹得你不得安宁。至于结婚,更要注意到对方的哲学,才能够有美满的结果呢。王阳明的学生有一天到街上去,回来之后,王阳明问他:你看见什么了?他说:看见满街上是圣人。照以上所说,也可以说,满街上都是哲学家了。这是就广义的哲学说。

若就狭义的哲学说,每一哲学系统有二部分,一部分是断案或结论,一部分是前提和辩论。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人,你问他:你说有上帝,究竟何以见其有?那恐怕他就不知道了。他是只有断案,而没有前提。这是专门哲学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主张有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上帝有,还得说何以见其有。主张无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没有,还得说上帝何以见其没有。

哲学在教育上的功用。照我的意思有四种,分述于后:

1.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想。专门哲学家对于一种问题,有他的答案,并且还有所以达到此答案的前提。学哲学的人看了他的答案和前提,除得到新知识外,还可随着他推理辩证,思想就可以渐渐的清楚。哲学书总是不容易看的,非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不能懂得。中国人从前主张咬文嚼字,看哲学书也得咬文嚼字,不过从前偏重于修辞方面。如果注意到义理方面,看书咬文嚼字是很有益处的。

2.哲学可以养成怀疑的精神。学哲学的人,可以看出哲学与其他的学问有点不同,就是哲学上有多数的问题,都有相反的答案。如对于上帝的存在问题,就有许多的答案,全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常读哲学书,可以减少我们武断和盲从的习惯。我并不是说一定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我们作一命题,与真实相合,那命题就是真理,真理有成立的可能。不过我们所作之命题究竟是不是与真理相合,很难决定而已。但是有人说:如果人持着怀疑态度,对于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办了。但是不一定如此。我们不一定对于一个理论有了宗教般的信仰,然后再来实行它。

3.学哲学可以养成容忍的态度。哲学里面的派别很多,而且每派对于他的主张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对于事物研究了一番之后,虽可自有主张,但也不能说别人的学说完全不对,一概可以抹杀。世上的悲剧,有许多是由于人之无容忍态度造成的。像西洋的宗教战争是也。我们应当知道宇宙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人因其观点不同,故所见亦异。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才易互相调和,不易有什么冲突。民治主义的精神也在此,少数服从多数之理由也在此。

4.学哲学可以养成广大的眼界。哲学的对象是宇宙的全体。由宇宙的观点看起来,所谓人世间,可以说小到不可言喻了。有一故事说:美国有一个飞行家,坐着飞机飞出了地心引力以外去了,看见了一个神仙,他就问:某城在什么地方?那神仙说:不知道。他又问:美国在什么地方?神仙答:没有听说过。他又问:亚美利加洲在什么地方?神仙说:也不知道。又问:地球在什么地方?神仙也说:不知道。最后他问:太阳系在什么地方?神仙说:等着我给你查一查。就拿一张图,看见有一个小点,旁边写着太阳系三字,才知道太阳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小点,何况小而又小的某城呢。从宇宙的观点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皆无可注意的。能有这种眼界者,即如《庄子》上所说:“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如果人人能够如此,世界上争权夺利的悲剧,或者可以少演几次吧!有人说:如果人人都照这种观点看起来,恐怕人类就没有了,没有人类,或者还许更好,也未可知。不过按一方面说,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做事。如果未曾在台上讲演过的人,初次上台讲演,恐怕有错误的地方,但是愈怕有错,错处更多。如人做事恐怕失败,但是愈怕失败,他是愈失败。如他能视成功失败为无关重要,他的成功的希望,还可更大一点。P6-8

书评(媒体评论)

社会各界对冯友兰的评价:

以他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季羡林

你可以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和他辩论,但是你必须要承认,你想和他站在同样的高度跟他辩论是非常困难的。

冯先生苦撑残躯,含垢忍辱活下来了,他保全了性命,也留住了学问。

——资中筠

冯先生主持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几年,同事们没有见他发过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没见他闹过情绪。他受到过不公平的批判,他从不垂头丧气,也未影响他的生活节奏。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他的哲学境界。

——任继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冯友兰追问人生/人生之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友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4006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61-49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