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
内容
内容推荐
“发现儿童”(或“对儿童的发现”)是教育学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发现伟大儿童”固然不可能完全替代“发现儿童”,但可以提升“发现儿童”并使之进入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儿童学研究专业辑刊《新儿童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哲学、学前教育学、文化哲学等。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教育新论》《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解放儿童》《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教育自然法的寻求》等。
目录
前言
序曲
童年的月夜
第一章 丰饶的童年,伟大的儿童
从贫乏的童年到丰饶的童年
童年是人生的井
婴儿的话语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
向童年致敬
第二章 儿童本位:从教育到社会、文化
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幼态持续学说及其人文意蕴
童年资源与儿童本位
发现儿童与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文化原则到理想社会
第三章 从童心主义到儿童主义
童心哲学论要
童心哲学史论
李贽童心哲学
日本童心主义
儿童主义论
尾声
开辟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参考文献
说明
致谢
后记
导语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精彩页
童年是值得成人向其表达敬意的。
儿童身上的天性资源(即童年资源)是一切人力资源、人文资源的源头,是老子主张“复归于婴儿”、孟子主张“不失其赤子之心”、宋明心学讴歌“童心”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儿童拥有如此丰饶的天性资源?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获得了比其他任何物种都要丰富的先天信息资源。这些先天资源是人自身的自然,是天性,是进化史上历代祖先生命活动的积淀。
进化生物学认为,“幼态持续”是进化的重要方式。什么是“幼态持续”?有的生物学家将幼态持续命名为“彼得·潘进化”。“幼态持续”注重选择祖先的幼年特征并加以复演,进而将个体的童年“做”得更长更丰富。这就是儿童拥有如此丰饶的天性资源的原因。
挖掘童年的这些资源,使它们在现实的社会文化中得以表达和锤炼、开花和结果,这是儿童成长的目的(即康德哲学所谓“自然目的”),也是儿童教育的任务。
一、儿童的成长不只是“得”,也有“失”
通常看来,儿童的成长是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无知变有知,从幼稚变成熟。总而言之,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得”的过程。可是,儿童的成长不只是“得”,也有“失”。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丰子恺等人对此已有所认识。
布莱克写有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将儿童与成人两相比较,凸显童年的纯真与成年的枯涩。
华兹华斯认识到,儿童愈是成长便愈是远离“永生之海”a,天国的光辉在他身上就会相应暗淡下来。在华兹华斯看来,童年是亮丽的,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力,有若神助;而成年则黯然减色,愁苦不堪,远离了天国。
显然,在布莱克和华兹华斯那里,成长的过程也是“失”的过程。
丰子恺有了自己的子女后,写了不少对儿童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文章。他曾写道:“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显然,在丰子恺看来,儿童的成长也暗含着“失”,失去了“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也就是说,儿童能看到事物的真相,一旦长大成人,便被俗世尘网所蒙蔽和禁锢,于是,成人在拥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的儿童面前便形如残废了。
可以看出,在华兹华斯和丰子恺看来,儿童是健全的、丰富的,而成人的世界相较而言恰恰是残缺的、贫乏的。
二、儿童早在幼年便具有很高的哲学天赋、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文提到,华兹华斯在19世纪初就已经认识到儿童是哲学家,而且是“最好的哲学家”,是拥有人类丰饶的天赋“遗产”的“最好的哲学家”。
一个世纪后,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诗人华兹华斯的发现做出回应。雅斯贝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雅斯贝尔斯说:“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禀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他举例论证后说:“任何愿意收集这些故事的人,完全可能编成一部儿童哲学专著。”没过多久,愿做这件事的哲学家出现了。
加雷斯·马修斯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发现孩子们睡前饭后询问的问题以及对世界的解释,与他在大学课堂所讲授的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的观点有惊人的相似,于是写下了《哲学与幼童》一书。与加雷斯·马修斯相呼应,《苏菲的世界》一书的作者贾德(JosteinGaarder)认为,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成为哲学家。
儿童早在幼年便具有很高的哲学天赋,除此以外还具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前些年常常听到成人惊呼:儿童已经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人们呐喊: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于成人。面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应当谦逊地学习。成人难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却可以而且应当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谁赋予儿童如此之高的哲学天赋、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非成人。
三、一流画家对儿童绘画的推崇
在艺术领域,毕加索等人有相似的发现。毕加索自言:“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那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
毕加索年轻时期有很好的素描、写实作品,可是后来的绘画为什么越来越像儿童画了呢?从他的这句自白来看,他一直在以儿童为师,像一个六岁的孩子那样作画,以儿童的视角、感触、方法等作画。毕加索可谓公认的20世纪西方画家的代表人物。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资源潜藏于哪里?他应当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在毕加索看来,六岁的孩子的绘画真正符合艺术的本性和规律,六岁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先验的艺术资源,六岁的孩子是值得一切成人艺术家师法的。毕加索用一生时间向六岁儿童学画,在艺术层面颠覆了成与儿童的传统关系,同时揭示了儿童在艺术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天赋资源。当毕加索向六岁幼童学画时,那是一个成人对儿童的发现,是一个艺术家对儿童身上丰富艺术资源的发现。这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1958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21-10-01
首版时间 2021-10-01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2
CIP核字 2021125912
中图分类号 G61-02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