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福尔摩斯到黄金时代:100部经典犯罪小说畅游指南
内容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曾获2018年麦卡维奖最佳非虚构作品、2018年安东尼奖最佳批评/非虚构作品提名;《科克斯评论》《出版人周刊》盛赞推荐!

◆本书作者是犯罪小说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和杰出创作者,英国侦探推理俱乐部第八任主席,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现任主席。曾荣获英国犯罪小说奖--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钻石匕首奖。可谓权威中的权威。

◆资深犯罪小说作者和评论家开具的权威书单,写给普通读者和资深爱好者的犯罪小说畅游指南。

◆阅读本书,你将亲身游历经典故事现场--乡村别墅谋杀、度假谋杀、密室谋杀……掌握犯罪推理不可不知的知识干货--不可能犯罪、公平竞赛、诺克斯十诫……走进天才作者的犯罪推理世界,与文化精英共享智力狂欢的盛宴。

◆犯罪小说是英美大众流行文化的窗口,希区柯克多部电影的创意源头,多部流行英美剧一讲再讲的故事,犯罪推理题材粉丝的案头书。

◆《无证之罪》《法医秦明》《心理罪》《白夜追凶》等国产犯罪推理剧的崛起,从未离开经典犯罪小说所开启的类型传统,本书可谓追剧神器,不可错过。

◆没有剧透,放心食用!!

内容简介

1901-1950可谓人类历史最动荡的半个世纪,在这期间,犯罪小说这一文学类型却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通俗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犯罪小说,从早期的短篇侦探故事,到逐渐成熟的长篇犯罪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上承爱伦·坡、威尔基·柯林斯开启的悬疑、惊悚传统,经过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伯克莱、多萝西·L.塞耶斯等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再到大量被成功影视化、与流行文化相融合并成为各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化现象,犯罪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杰出作品,可谓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面镜子。

犯罪小说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马丁·爱德华兹,在本书中重点讨论了一百部经典犯罪小说,从《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到《二月三十一日》,均为情节生动、文学性强、具有社会意义的不可忽略的杰作,直观展现了犯罪小说的发展轨迹。其行文风格平易近人、信息丰富、引人入胜。作者以其专业的鉴赏水准和多年爬梳文本的苦功,为我们重新发掘了许多被读者和评论家忽略从而埋没于历史烟尘的""遗珠""。

同时,本书作者作为犯罪小说资深爱好者和写作者,在本书中十分讲究写作技巧,尽可能地避免泄露关键情节,不去揭示该书谜案的真相。在梳理和品评、引领我们领略经典之作魅力的同时,作者巧妙地为我们保留了作品的神秘面纱。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这一文学类型的爱好者或专家,都将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马丁·爱德华兹,1955年生,英国犯罪小说作家、批评家,犯罪小说研究和批评领域权威,2015年当选为英国侦探推理俱乐部第八任主席,现任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主席。曾荣获英国犯罪小说奖--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钻石匕首奖。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概述100部犯罪小说的评论集,对犯罪推理迷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对入门者来说也是一个可靠的阅读清单……爱德华兹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犯罪小说家,他以专家的眼光来讨论每部小说的意义,但并未泄露关键的情节要点。这是一本出色的参考书,一定会把读者引向犯罪小说的秘境。

--《出版人周刊》

目录

新时代的来临 01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阿瑟·柯南·道尔 1902 年 005

《四义士》 埃德加·华莱士 1905 年 007

《埃利奥特小姐事件》 奥希兹女男爵 1905 年 009

《雪中痕迹:一部犯罪史》 戈弗雷·本森 1906 年 011

《伊斯雷尔·兰克》 罗伊·霍尼曼 1907 年 013

《吸墨纸》 E.F. 本森 1908 年 015

《布朗神父的天真》 G.K. 切斯特顿 1911 年 017

《玫瑰山庄》 A.E.W. 梅森 1910 年 019

《死神之眼》 奥斯汀·弗里曼 1911 年 021

《房客》 玛丽·贝洛克·朗兹 1913 年 023

《盲探卡拉多斯》 欧内斯特·布拉玛 1914 年 025

黄金时代的诞生 02

《特伦特最后一案》 E.C. 本特利 1913 年 031

《在夜晚》 戈雷尔勋爵 1917 年 034

《中殿谋杀案》 J.S. 弗莱彻 1919 年 036

《万能钥匙》 伯纳德·卡佩斯 1919 年 038

《酒桶中的女尸》 F. 克劳夫兹 1920 年 040

《红房子的秘密》 A.A. 米尔恩 1922 年 042

伟大的侦探 03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20 年 049

《证言疑云》 多萝西·L. 塞耶斯 1926 年 051

《锉刀》 菲利普·麦克唐纳 1924 年 053

《福琼先生,请》 H.C. 贝利 1927 年 056

《毒巧克力命案》 安东尼·伯克莱 1929 年 058

《肉铺谜案》 格拉迪斯·米切尔 1929 年 060

《寓所谜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30 年 062

《逝猪案》 玛格丽·艾林翰 1937 年 064

《召唤保罗·坦普尔》 弗朗西斯·德布里奇、约翰·休斯 1938 年 066

""加油!加油!玩好游戏!"" 04

《漂浮的海军上将》 侦探推理俱乐部部分成员 1931 年 075

《筒仓陈尸》 罗纳德·诺克斯 1933 年 077

《煤气事件》 鲁伯特·潘尼 1939 年 079

不可思议的谋杀 05

《迈德堡要塞谋杀案》 乔治·林姆琉斯 1929 年 088

《女士谋杀案》 安东尼·怀恩 1931 年 090

《隐形人》 约翰·迪克森·卡尔 1935 年 092

伊甸园的蛇 06

《海埃尔德沙姆的秘密》 迈尔斯·伯顿 1930 年 101

《船帆下的死亡》 C.P. 斯诺 1932 年 103

《萨塞克斯唐斯谋杀案》 约翰·布德 1936 年 105

《险恶的峭壁》 牛顿·盖尔 1938 年 106

庄园谋杀案 07

《戴安娜泳池边的罪行》 维克多·怀特彻奇 1927 年 114

《一定有人在窥视》 埃塞尔·怀特 1933 年 115

《请求死亡》 罗米利·约翰和凯瑟琳·约翰夫妇 1935 年 117

《生日宴会》 C.H.B. 基钦 1938 年 119

死罪 08

《广播大楼谋杀案》 瓦尔·吉尔古德、霍尔特·马维尔 1934 年 127

《钟楼里的蝙蝠》 E. 洛拉克 1937 年 130

《是什么招来了鬼魂?》 道斯·G. 布朗 1947 年 132

谋杀胜地 09

《红发》 伊登·菲尔伯茨 1922 年 139

《林登金沙之谜》 J. 康宁顿 1928 年 141

《黑白谋杀案》 伊夫林·埃尔德 1931 年 143

取笑谋杀 10

《快幕》 艾伦·梅尔维尔 1934 年 151

《三侦探案》 利奥·布鲁斯 1936 年 153

《玩具店不见了》 埃德蒙·克里斯平 1946 年 155

教育,教育,教育 11

《学校谋杀案》 格伦·特雷弗 1931 年 164

《剑桥谋杀案》 Q. 帕特里克 1933 年 166

《校长宿舍谋杀案》 迈克尔·英尼斯 1936 年 168

玩弄政治 12

《优势击打》 海伦·辛普森 1931 年 175

《紫色衬衫的沉默》 R.C. 伍德索普 1934 年 177

《疗养院谋杀案》 奈欧·马什、亨利·杰利特 1935 年 179

科学调查 13

《涉案文件》 多萝西·L. 塞耶斯、罗伯特·尤斯塔斯 1930 年 187

《消失的年轻人》 弗朗西斯·埃弗顿 1932 年 189

《飞行员之死》 克里斯托弗·斯普里格 1934 年 190

《A.B.C. 神探大破五案》 C.E. 罗伯茨 1937 年 192

法网恢恢 14

《格雷尔谜案》 弗兰克·弗罗斯特 1913 年 199

《约克公爵步行阶》 亨利·威德 1929 年 201

《亨顿第一案》 约翰·罗德 1935 年 204

《绿色危机》 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 1944 年 205

正义游戏 15

《裁判有误》 安东尼·伯克莱 1937 年 213

《陪审团的裁决》 雷蒙德·波斯特盖特 1940 年 215

《法律的悲剧》 西里尔·黑尔 1942 年 217

《斯莫尔本恩之死》 迈克尔·吉尔伯特 1950 年 219

连环谋杀 16

《完美谋杀案》 克里斯托弗·布什 1929 年 224

《死亡来临伊斯特雷普斯》 弗朗西斯·毕丁 1931 年 226

《X 起诉雷克斯》 马丁·波洛克 1933 年 228

《Z 字谋杀案》 约瑟夫·法杰恩 1932 年 229

《ABC 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36 年 231

犯罪心理学 17

《涨潮小屋》 A.P. 赫伯特 1920 年 240

《延期付款》 C.S. 弗雷斯特 1926 年 242

《没了雕栏玉砌》 乔安娜·坎南 1930 年 244

《噩梦》 林恩·布洛克 1932 年 246

倒叙推理 18

《一个古代水手的结局》 乔治·科尔、玛格丽特·科尔 1933 年 253

《杀人犯的肖像》 安妮·梅雷迪思 1933 年 255

《悬案调查科》 罗伊·维克斯 1949 年 256

讽刺作家 19

《杀意》 弗朗西斯·艾尔斯 1931 年 262

《家庭事务》 安东尼·罗尔斯 1933 年 264

《中产阶级谋杀案》 布鲁斯·汉密尔顿 1936 年 266

《谋杀我的人》 理查德·赫尔 1940 年 268

源于真实 20

《死亡营救》 米尔沃德·肯尼迪 1931 年 275

《窥视的徽章》 F. 坦尼生·杰西 1934 年 277

《化为灰烬》 艾伦·布洛克 1939 年 279

《弗朗琪斯事件》 约瑟芬·铁伊 1948 年 281

独此一本 21

《彭伯里的黑暗》 T.H. 怀特 1932 年 291

《钟声谜案》 埃伦·威尔金森 1936 年 293

《重拍时的死亡》 塞巴斯蒂安·法尔 1941 年 295

大洋彼岸 22

《丹恩家的诅咒》 达希尔·哈米特 1929 年 304

《好奇的塔兰特先生》 C. 戴利·金 1935 年 306

《灾难之城》 埃勒里·奎因 1942 年 308

《红色右手》 乔尔·罗杰斯 1945 年 309

《火车怪客》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1950 年 311

国际罪案 23

《六个死人》 斯坦尼斯拉斯 - 安德烈·斯泰曼 1931 年 320

《拉脱维亚人皮埃特》 乔治·西姆农 1930 年 322

《唐·伊西德罗·帕罗迪的六个问题》 H. 布斯托斯·多梅克 1942 年 324

未来之路 24

《野兽必死》 尼古拉斯·布莱克 1938 年 331

《谋杀背后》 谢莉·史密斯 1942 年 332

《凶手与被害者》 休·沃尔波尔 1942 年 334

《二月三十一日》 朱利安·西蒙斯 1950 年 336

推荐书目

附录

主要作者名中英文对照表 344

主要作品名中英文对照表 358

精彩书摘

维多利亚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短暂而具有优雅风尚的爱德华时代。跟处在转型期的英国一样,侦探小说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读者还在为小说中福尔摩斯在莱辛巴赫瀑布1(貌似)被杀的情节哀伤不已,而且可能要一直哀伤下去了,因为作者阿瑟·柯南·道尔觉得要留点心思去做更值得的事情。同行们千方百计地想填补道尔留下的空白。然而就像他的妹夫赫尔南2所形容的:“没有一个警察能和福尔摩斯相比。”3例如阿瑟·莫里森笔下强壮又和气的私家侦探马丁·休伊特4,其形象之平庸与福尔摩斯的才华和怪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休伊特这一人物很容易就被人淡忘。

莫里森笔下的绅士大盗莱佛士则显得更为有趣,并富于异国情调,他那些离经叛道的故事还颇为引人入胜。然而当莱佛士重回法律和秩序的怀抱,甚至参加布尔战争成为一名垂死的英雄时,他那危险的魅力便消失殆尽。之后,此类反英雄形象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是莫里森笔下和蔼可亲的反社会者霍勒斯·多林顿,和克利福德·阿什当(奥斯汀·弗里曼和约翰·皮特凯恩5的合著笔名)笔下诡计多端的罗姆尼·普林格。然而这些形象在某些方面过于超前,以至于很快就消失在读者的视线里。

作家们总是力求创新,但在这方面,没人比得上奥希兹女男爵6。除了角落里的老人7,她还创作出了二流侦探帕特里克·马利根的形象。他是一名爱尔兰律师,在芬斯伯里广场1拥有一间邋遢的办公室和一位秘密的书记员。后者以亚历山大·斯坦尼斯劳斯·马林斯的名义叙述自己的办案故事。著名的《我牙齿上的皮肤》让读者熟悉了马利根,也认识到了他的天分,他能保证看来罪行确凿的客户无罪释放。马利根很不讨人喜欢,他的那些正经律师同行都排斥他,认为他有失专业形象,因为只要案子需要,他就乐意扮演业余侦探的角色。但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他的故事陆陆续续地都被收集在《我牙齿上的皮肤》(1928年)这本书里。此书向我们展示了这类形象——死脑筋甚至有时候有点不要脸的律师、侦探,他们在虚构的世界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H.C.贝利2小说中的约书亚·克朗克和安东尼·吉尔伯特(露西·马勒森3的笔名)系列长篇中的亚瑟·克鲁克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类形象。

奥希兹女男爵并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她还创造了莫莉·罗伯逊-柯克女士,这一人物被设定为苏格兰场4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一名著名的女侦探。这种设置非常罕见。而她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被误判犯有谋杀罪的丈夫从达特姆尔监狱中解救出来。理查德·马什5则创作了朱迪思·李的形象——一位又聋又哑的教师,她发现自己能读懂唇语,还可以帮忙破案。在世纪之交,女性侦探形象的设置似乎蔚然成风。马蒂亚斯·博德金6很快跟上潮流,创作了著名的女侦探多拉·迈尔的形象。她的心思细腻、足智多谋,足以挫败最狡猾的罪犯;而她的冷静沉着、过人勇气,也能够应付最可怕的险情。然而即便博德金曾经想过要拥护女权主义,但最终肯定改变了主意,因为多拉最终的命运是嫁给了男主角保罗·贝克—— 一位直觉型的侦探,并转而投身于家庭生活。婚后他们生下了小保罗·贝克。因为继承了父母的基因,他也成了一名能干的侦探。他的成就记录在《将门虎子小贝克》(1911年)这本书里。

前言/序言

本书讲述的是出版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犯罪小说的故事。我在创作时,将它视为一部令人惊叹的故事集。犯罪小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题材,它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远远超出了评论家们认定的程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精选了一百部小说,以此来充分展现那个时代流行小说的成就和局限。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ies)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读者,但其中的上乘之作能帮助我们洞悉人类行为,使作者达成自己的文学野心和成就。让数以百万计的现代读者依然醉心于阅读这些经典犯罪小说的原因也包括:哪怕是出于毫不掩饰的商业目的而写就的最普通的侦探故事,也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已逝时光的线索,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早已消失的世界。它不尽完美,却足够引人入胜。

本书可以与大英图书馆出版的那套享誉国际的经典犯罪小说丛书配套阅读。这套丛书再版了许多早已被人遗忘的小说,并赢得了新读者群体的青睐。其中有几部作品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其销量甚至超过了备受好评的当代惊悚小说(thrillers)。这或许可以部分归功于人们对往日时光的怀旧之情,但认定怀旧情绪是这套丛书在英国、美国和其他地方均大获成功的主因,未免过于武断。这套书的成功是事先意想不到的,当然也让人惊喜,就像发生在侦探小说里的让人读得津津有味的情节转折。

那么,该如何定义""经典犯罪小说""(crime classics)呢?多年来,这个说法被出版商们数度营销,他们试图让古旧的推理小说(mysteries)重见天日,然而这些尝试几乎都难以持久,也没能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最近才有了转机。和其他行业一样,出版业也为流行时尚所左右。大英图书馆的这套经典犯罪小说丛书的成功很快引得其他出版商纷纷跟风,于是当代读者可以一气读到几十本旧时代最上乘的侦探小说。这些小说以前不但市面稀缺,而且因为版本古旧而十分昂贵。

事实上,""经典犯罪小说""和""最佳犯罪小说""(vintage crime)一样,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有很大的解释空间。一个如此随意的标签既不能证明小说的文学质量,也不能确保小说中的谜团具有确凿的原创性。然而如果一本书配得上""经典犯罪小说""这个称谓的话,那么它一定会赋予读者一些超越时间的价值,哪怕这部小说写于遥远的过去,并随着岁月更替而一度寂寂无名。这种特殊的价值可能关乎情节、人物、背景、幽默感、社会意义或历史意义,或者这一切的总和。可以说,犯罪小说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学题材,它的广度解释了其为什么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

在本书中,我将""经典犯罪小说""定义为于 1901 年至 1950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当中,那些(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对当今侦探小说爱好者来说依然独具吸引力的作品。虽说大英图书馆的那套丛书的时间跨度要稍长一些,但就本书而言,把目光聚焦在 20 世纪上半叶是合情合理的。大英图书馆还出版了一套经典惊悚小说丛书,但本书的着重点是犯罪小说(也涵盖了众多侦探小说和一些并非以破案为核心情节的小说),而非冒险故事。当然,人们可以无休止地争论""侦探小说""和""犯罪小说"",""犯罪小说""和""惊悚小说""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但就本书而言,过于学究气地坚持这些严格的定义毫无意义。本书中""推理小说""可以和""犯罪小说""互换使用,尽管一些纯粹主义者会对此不齿。如果有些作家写犯罪小说时使用的笔名比他们的真名更广为人知,那么我也会沿用他们的笔名而非真名。另外,许多经典犯罪小说都曾使用不止一个书名出版,我会有所选择地提及它们的别称。尽管这些细枝末节往往很有价值,但本书难以面面俱到。

我希望尽可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翔实和带有趣味性的方式展示这一小说类型的发展历程。这可以从我的选书倾向中看出来。在讨论某部小说时,我会尽可能地避免泄露关键情节,不去揭示该小说谜案的真相。迈克尔·英尼斯,一位很有学问的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曾于 1983 年 5 月在《伦敦书评》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该文提到,""有意识地隐去故事的核心内容一定会妨碍文学批评与讨论的有效性""。我对此并不完全信服,至少觉得大多数读者应该都像我一样热爱惊喜,并不想预知故事的内容。

我在此书中所重点关注的话题,意在吸引旧式侦探小说的忠实爱好者,而非偶尔涉猎其中的门外汉。此外,尽管此书并非面向那些广泛阅读该题材的专业读者和研究者,但我仍希望即使是这些老饕也能发现此书中(在一些细枝末节里)有他们所不熟悉之处。凡是热爱经典犯罪小说的读者都喜欢不断有新发现,而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享受这场愉快的阅读""狩猎""。

我无意对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一论高下,我所选的作品甚至也不全是我的心头所好,否则我肯定会多加几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还有多萝西·L.塞耶斯的《杀人广告》,亨利·威德的《孤独的抹大拉》,罗伯特·普莱尔的《聪明的斯通先生》,等等,不一而足。正如书名所示,本书的目的是讲述犯罪小说如何发展的故事。我对这一小说类型整整五十年发展历程的描述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否则本书一定不是目前的厚度。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如果想要探索在世界历史上最动荡的半个世纪里的这一迷人的文学分支的方方面面,那么篇幅需要极其宏大才行。不过我在每一章的综述中都提到了许多本章所述书籍之外的书籍,希望读者会有兴趣去一探究竟。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是另一个被广泛使用却含混不清的概念,人们总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去定义它。大多数人认为黄金时代大致等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段时期,我也同意这一观点。不过,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比黄金时代的范围要大得多。书中还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主题故事创作是如何影响之后的作品的,就像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也启发了后世作家的创作,其中就包括时下的一些畅销书。

本书的内容与我在 2015 年出版的《谋杀的黄金时代》(记载了我对20 世纪 30 年代侦探推理俱乐部成员的生活和工作的研究)有所重叠,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本书讨论的许多作品都是由侦探推理俱乐部的成员创作的。该俱乐部是世界上第一个犯罪小说作家协会,同时也是一个精英社交网络,参加者寥寥,全部通过秘密投票选出。不过侦探推理俱乐部是 1930 年才成立的,而这一文学类型的基石在那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尽管本书选择详细讨论的作品涉及更为广泛的背景,但本书篇章结构的设计是旨在让喜爱此类探讨的读者只要随手一翻,就能读到关于特定话题、犯罪小说或作者的介绍。

本书并不是第一部推荐五十本或一百本值得关注的犯罪小说的书,但比之前出版的同类书更为详细地介绍了所选小说的背景。雅克·巴曾和温德尔·泰勒在《为五十部经典犯罪小说作序:1900-1950 年》(1976年)中集中介绍了犯罪小说。朱利安·西蒙斯曾于 1957 年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撰写了《一百篇最佳犯罪小说》这一长文,并以他一贯的谦虚态度称此书""也许未必可堪一用""。差不多四十年后,西蒙斯的朋友 H. 基廷(时任侦探推理俱乐部主席)并没有因为西蒙斯的低调而有所保留,他出版了《罪行和谜案:一百本最佳作品》。此外,两位杰出的美国犯罪小说研究方面的权威霍华德·海克拉夫特和埃勒里·奎因列出了堪称""基石""的小说名单。最近苏珊·穆迪还代表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编辑了""百佳之选""。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这类书单简直无穷无尽。

本书选择详细介绍的小说,很多都在此类书单里反复出现,但我并不满足于仅仅将这些""惯犯缉拿归案""。我还选了一些没那么出名的作品,它们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独树一帜之作。这么做部分是因为包括我在内的犯罪小说迷都偏爱意外之事,部分是因为我单纯想展示出这一类型的多样性。当然,对某些被遗忘的作品而言,只要你读了就会把它们扔到一边,然而哪怕再单薄的故事也能让我们想象出当时的社会和人物风貌,即便这并非作者本意。本书讨论了诸多展现作家文学抱负和成就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不吝于涉及一批技巧成熟的平庸文本。

本书结构从宏观上看是一部编年史,以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开篇,以朱利安·西蒙斯的小说结尾--这部小说为 20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犯罪小说定下了基调。为了凸显犯罪小说中的一些特定模式,我将这本书分成了几个主题性章节,尽管许多小说均同时体现了好几个主题。关于这本有关经典犯罪小说的故事书,我并不打算老生常谈,而希望能带来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在这处烟尘弥漫的文学角落里皓首穷经之徒。

我所选的小说不少是多人合著的,而非单个作者所著,并且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同样让我意外的是,尽管本书收入的创作于 1920 年前的作品中只有两本为女性作者所著,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女性作家独立创作或与人合著的作品占全部犯罪小说的比例明显提升。阿加莎·克里斯蒂经久不衰的成功故事无法复制,但她并不是黄金时代唯一的""犯罪小说女王""。她的成就,以及多萝西·L. 塞耶斯、奈欧·马什、玛格丽·艾林翰与一批杰出女作家的成就,让同时代的男性都黯然失色,其中的许多女性作家理应受到更多关注。

经典犯罪小说长期以来深受藏书人的喜爱,本书讨论的绝大部分作品中的任何一本,如果他们能弄到带着防尘套的第一版,那么它一定能卖上一个惊人的价钱,要是还有作者的签名或题词的话,那就是天价了。如此稀罕的版本恐怕对大多数读者而言都难以企及,但让大英图书馆和我感到高兴的是,全新的经典犯罪小说丛书的设计如此让人爱不释手,如今也成了众多收藏家的目标。

该丛书收录的书籍都出自英国出生或在英国写作的作家之手,这合情合理,但也让我十分为难。本书当然优先讨论英国的侦探小说。然而,在 20 世纪上半叶,许多杰出的犯罪小说出自世界的其他地区。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视,也许是岛国心态在作祟吧,但还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时至今日,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没有英文版本。篇幅有限,我无法充分介绍来自海外的书籍,但也不想完全略过它们,所以这意味着我要在一百部小说的书单中拨出几个福利名额!此外,为了和读者分享我对这一小说类型的热爱,我有意强调了其广阔范围,因此也加入了来自美国等地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

我不敢自诩这本书是对于这一主题的盖棺论定,远远不是。它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起点,使读者能够开启自己的探索之旅。我诚挚地希望本书能鼓舞越来越多的读者一起分享我在经典犯罪小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所享受的乐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福尔摩斯到黄金时代:100部经典犯罪小说畅游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 马丁·爱德华兹
译者 译者:金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等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89111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4
CIP核字 2020218848
中图分类号 I106.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