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学带着五岁的女儿搬回老家生活,那是一处偏僻的山脚边,天造地设一色绿的山野。怎样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世界,便成了老父日常操心的课题。
本书四十五篇日常生活真挚记录。小女儿稚气天真提问,陈冠学以渊博的知识、哲学思想一一应对,为天地宇宙、风雨雷电、山林溪石、虫蛇鸟兽做了寓言式的讲解,晓畅明白,甚至不乏哲思深意,试图让女儿感知自然律和宇宙万物的奥妙。
一个浑身带着清香味的五岁小女孩对生命的好奇与认真,而陈冠学的温暖和智慧也让人动容。愿你也能守护孩子的灵感和心灵。
陈冠学(1934—2011),台湾屏东县新埤乡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教师和编辑。他具有传统文人气质,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入世之情,上世纪70年代初,毅然辞去教职,重归故乡田园,晴耕雨读,过着清贫乐道的书生农夫生活。著有短篇小说集《第三者》,散文集《田园之秋》《父女对话》《访草》《蓝色的断想》《觉醒》等。其中《田园之秋》成为不朽的台湾散文经典作品,是一部光辉灿烂的田园随笔。
山
草
花蜘蛛
檨
五岁姑婆
溪石落
公主与国王
太阳与地球
信
信(续)
信(续完)
忿骂
忧郁
歌
舞
皇帝豆与乌嘴觱
臭钱鼠
梅雨
桑葚
西北雨
野浆果
讲故事
祖母
蜥蜴
大地
田野
喜饼
鬼月
鬼月
(续)
鬼月(续完)
踏声
麻雀
一窝猫
捉迷藏
陌生孩子
蚂蚁
蚁王
煞雨
花香
画
天空
太阳公公的礼物
灶鸡
送神
千家诗
说说“父母的监狱与天堂
”
——《父女对话》读后
蔡颖卿
陈冠学先生如果在世,
今年八十七岁,长我二十
七岁。以社会生儿育女的
一般进程来说,我不大可
能和他在相近的年代教养
儿女,然而,这是真的,
当冠学先生带着稚龄女儿
返乡隐居台湾屏东的一年
后,我也生下大女儿,加
入了天下父母忧虑与希望
的族群。
当时,他是一个遗世独
立的“老爸爸”,用他自己的
话说是:“像一匹老狐带着
幼狐,在人境外,营野生
活。”他在己耕己种之后读
书写作;在好风微雨的庭
前,以自认为极重要的敬
天爱人之心教导那个见物
即问、憨言傻语的四岁宝
贝女儿,希望她自然地懂
得对生存的感恩与生活中
已存的智慧;在同一个时
间轴上初迎新生女儿的我
,则在兴奋与紧张杂糅的
生活情调中慢慢学习当母
亲的新课。
我们的精神同在他书中
写到的“天堂”与“监狱”之中
,面对儿女所给予的美丽
希望、自身对成长经验的
了解,与社会转变所引发
的种种忧郁中,幻想着生
活中可有一处天真可爱应
属的乌托邦。
陈冠学先生真去寻了一
处他自己的乌托邦,然而
,那当然未必也是其他人
的理想国。
无论认不认同他教养孩
子的方式,作为一个读者
,我很容易就经由文字的
引路看到他对于人心与生
态环境改变的忧虑,他把
这份大担心打散了托放在
儿童眼里口中的有情世界
,再借生活问答,或轻或
重地道出了自己的悬念。
这样的悬念,对于爱护
普天之下儿童的人来说,
都是易懂也受感的;这样
的悬念也是不分地理、时
间而同存的;所以这本书
在三十几年前初读时,我
想起的是丰子恺的温柔敦
厚,如今重读,心上再想
起的是一部十九年前的法
国电影:LE PAPILLON《蝴
蝶》。我们在孩子句句追
问的“为什么”中,强自镇定
地想给一个正确的生活答
案;又在他们无边的联想
中检讨自己那“看似正确”的
答案是否可信。
而后,你只会在这本书
中看见自己,看见所谓教
养或带领只是“希望”与“温
暖”不停交织的工作,所以
,作者跟女儿说:“地球是
太阳的儿子。”
而他跟自己预设的读者
说:“跟小女儿谈话,阴暗
的心底时时有阳光照进来
。”
于是老父的课题,或说
,所有父母的课题,都融
化在自己的教养陪伴中,
于是,监狱不复是拘禁;
天堂不复是想望。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一个父亲的心田耕种笔记,教孩子读懂大自然,《父女对话》媲美《田园之秋》。
45篇质朴真趣之作,陈冠学以渊博的博物学知识和哲学思想,为5岁女儿讲解天地宇宙、风雨雷电、山林溪石、虫蛇鸟兽,通俗易懂,甚至不乏哲思深意,试图让她感知宇宙韵律的奥妙。对女儿而言,父亲是通灵者,与一切生命的灵魂相通;对父亲而言,女儿是救赎者,粲美如阳光,恒常照亮父亲的暗郁心房。
一个浑身带着清香味的五岁小女孩对生命的好奇与认真,而陈冠学的温暖和智慧也让人动容。
陈冠学退隐田园三十年,成为一个真正的农夫。他对万事万物自得自在的生趣摹写得尤为传神,十分精彩,触动我们灵魂深处永恒的美好!
人是从大自然里来的,谁能忘得了绿色和鸟声。在无所争、无所求的田园,体会到庄子、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享受生命的宁静和恬淡,我们会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是,拥有一片永远安祥的心境。
山
老家在偏僻的山脚边,不是五光十彩的都市,而是天造地设一色绿的山野。小女儿刚回来,第一个最攫引1她的便是东边的山,尤其是那高出一切的南北太母,只要是空旷无遮蔽的地方,一定东顾看山。也许山是天地间她所见到超出一切、无匹类的、独特的崇伟实体;天虽是高而广,在她的眼目里,只是抽象的虚影,一点儿也不实在。山才是她所见世界唯一实在的“大”,因此山攫引了她的眼目。
一天,云霭遮蔽了山,小女儿惊讶地问:
“爸爸,山哪里去了?”
真是世界第一件大事,世界独特的大,怎会不见了?可能哪里去了呢?
“你说呢?”
小女儿思索了片刻,兴奋地说:
“山玩去了!”
“是的,山大概到东海边玩去了!”
“他回来时,会不会带糖果给我呢?”
“山公公也许记得,也许会忘记了。”
“山公公不会忘记的,他是我的好朋友啊!”
第二天,云霭散了,小女儿欢呼着:
“爸爸,山回来了!”
可是她早忘了糖果的事,她看到山只是欢喜。
“爸爸,我们去看山公公!”
“单是我们父女,是不能去的,那要跟几位叔叔准备好了才能去。”
“不嘛!骑机车去!”
“那只看得到山宝宝,看不到山公公。”
“好嘛!先看山宝宝,待爸爸约好叔叔们,再去看山公公!”
于是老父载了小女儿到了山脚下,小女儿摸摸山崖说:“山宝宝乖!”
小女儿满意了,我们就顺坡地回家来,一路上还时时停下来让她拿手指头去触触路边的含羞草,见着羽叶合闭,她心里觉得好神奇啊,她将含羞草当害羞的小姑娘看待。
回来后,一天,小女儿在庭中玩,忽然问:
“爸爸,有没有山种子?”
“什么呀?”
“山种子呀!有山种子的话,在庭里种一颗,庭里就会长出山来了,我要跟山宝宝玩!”
老父抚摸着小女儿头顶说:
“乖!”
一天午后,父女俩散步来到了一条高垅上,坐下来看山。老父喜欢看衬着晴天的岭线,由北而南,划成一条起伏无定近百公里柔和的山棱,非常的美,小女儿也不停地赞美。最后老父收回视线,归结在南北太母的最高棱线上。
“山顶上有整排的树,一棵棵明朗朗的,看到没有?”说着老父指给小女儿看。
“看到了,爸爸,像一把把雨伞。”
“是啊,山上有许许多多的树,它们是山公公的伞,日来遮日,雨来遮雨。”
“爸爸不是说,贪心的人把树都砍光了吗?”
“是啊,在更北方,贪心的人把山上的树都砍光了。”
“可怜的山!日来就没有树遮日,雨来就没有树遮雨了。他们年纪大不大?” “都很大了,都是山公公啊!”
“他们都怎样了?”
“山公公的皮被日头晒裂了,被雨水冲掉了,都见到赤精精的肉了。”
“好可怜的山公公!”
停了好一会儿,小女儿忧伤地问:
“山会死去吗?”
“是的,迟早都会死去。”
于是小女儿拉了老父的手,低着头无力地说:“爸爸,我们回去吧,不要看山了!”
见着小女儿小小的心灵里有了荫翳,老父很觉得难过;可是等到第二十九号沿山大驰道开辟,这一条山岭生机就要日斫了,到那时就连南北太母也要死去,这是事实啊!
第二天,小女儿早忘了昨日的事,老父载了她到市镇去,要坐火车到大城市看有好多层旋转电梯的大百货公司,一路上她一直跟山挥手、说话。
“爸爸,山也跟着我们跑呢!”
她好高兴哟!
“再见!我们晚上就回来了,再见!”
到了高雄,她看见了打鼓山,惊喜地直拍手说:
“爸爸,山也来了!”
“嗯,山也来玩了!”
小女儿跟打鼓山挥手说:
“不要贪玩呵!天黑前要回家,不要走迷路呵!”
晚上回家,小女儿一直担心山迷了路回不来,一路往东边看,星夜又看不清。
第二天,看见山仍好好儿在那里,她好高兴,喊着:“爸爸,山回来了!”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