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校课程设计:愿景建构与深度实施
内容
编辑推荐

特色课程体系建构,中小学案例

《学校课程设计:愿景建构与深度实施》展示了15个学校的课程哲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为一线学校的课程变革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

内容简介

学校课程改革规划的设计者们以“改进”为宗旨,深刻理解学校办学的理念、基础和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科学设计课程愿景,探索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结构化,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每一所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课程设计:愿景建构与深度实施》分设“动人的愿景、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课程、多样的实施、灵动的评价”五个篇章,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引发全校师生具身参与课程会话,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孕育面向未来的新文化。

前言序言


2019年,瓯海率全市之先召开教育大会,吹响了以“教育立区”的高度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全面提升了瓯海作为新时代发展重要窗口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质量要提升,课改不能松。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内驱力。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瓯海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2019年,我们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重构”教育改革,旨在从理念上、行动上、机制上,调动一切教育要素为学生服务,促进教育工作回归育人本质。在此项改革推动下,全区中小学聚焦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不断探寻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教育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把平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隐性问题直接催变成显性矛盾,特别是课程建设方面,急需进行变革和调整,下功夫解决好课程开发、课程储备和课程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想改变一个人,就从改变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开始。这个环境,更多的是课程的多样化。瓯海教育践行处处皆可学理念,以教育“五重构”改革为契机,在实现学习增值上,多元拓展主题课程,充分挖掘区域课程资源,积极培育艺术、阅读、健康、劳动等主题课程群,引导学校基于校情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精品课程;在提升学习思维上,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开展“问题化学习”,探索问题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思辨能力;在引导学生参与上,积极开发活动课程,有效搭建学生参与平台,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成为课程的参与者、评判者,真正让学生站在校园的中央。

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合力。从顶层设计上,要谋划学校发展的内涵结构、综合质量、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基础建设、督导评估,建构教育发展新格局;从具体实施上,要指导学校以“美好学校”建设为载体,聚焦未来学校新样态,推进教学新常规建设,聚力课堂变革,建设“美好课堂”;从组织保障上,要以培育“美好教师”为载体,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力培育瓯海“美好少年”,聚焦未来学生和教师的新素养。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更是明天的希望。我们坚信,课程改变,学校改变;治理改变,生态改变。让我们聚力打造未来可期、人人向往的教育高地,为率先建成“未来教育”创新区不断贡献瓯海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美好的愿景/1
愿景是孕育着力量,憧憬未来的意象,它在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环境中,提出方向性的长程导向。愿景是发自你内心□深沉、□真挚的愿望,一个团队、一个人,每当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就充满了一种使命与责任,去创造一段动人的生活经历。期望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向未来、为未来、创未来。
第一节 宽课程: 让孩子们经历一百个世界/3
第二节 巴学园课程: 积极学习,自能发展/21
第三节 润心课程: 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42

第二章 严谨的结构/51
结构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有结构,事物不同,其结构也不同,结构不同,整体所呈现的力量也存在差异。学校的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课程品质和教学品质,进而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直接反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节 暖记忆课程: 留给学生□温暖的记忆/53
第二节 大境脉课程: 让每个孩子回味一生的教育/69
第三节 行健课程: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执著的行者/82

第三章 丰富的课程/89
课程是链接未来的桥梁,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和宏大愿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传递知识,生长思维,让学生经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关系的彼此交融,实现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孕育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节 方圆课程: 让人人彰显独特气质/91
第二节 生命树课程: 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106
第三节 融和课程: 让儿童过乐融融的学习生活/124

第四章 多样的实施/137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实现学科育人的教育宗旨。课程是我们和文本、我们和学生以及三者之间个体性的协商过程,注重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知识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构成了人们进行思维的原料,教学正是通过作为思维系统的知识来增进人的自由、发掘人的创造力的。
第一节 指南针课程: 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孩子/139
第二节 立交桥课程: 过负责任的学习生活/165
第三节 山水田园课程: 让每一个生命润泽温雅/175

第五章 灵动的评价/189
课程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要改变过去单纯重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标准,将知识技能评价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导向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相结合。要关注学生在学科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
第一节 万花筒课程: 过多彩烂漫的学习生活/191
第二节 雅美课程: 让雅美人生从小学起步/212
第三节 梅雨潭课程: 让每个生命自由呼吸/224

后记/239

作者简介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校课程设计:愿景建构与深度实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道春
译者
编者 郑道春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6014297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14
CIP核字 2021041723
中图分类号 G632.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