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砚斋遗稿 成山庐稿》分别收录了晚清遵义人唐树义和唐炯父子的奏稿、信函、诗文。作为效忠朝廷的士大夫,唐树义和唐炯父子站在朝廷立场上记载了清军和太平天国、捻军惨烈交战的历史,使我们看到当时连年战乱给中华大地造成的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悲惨景象,同时还记载了法国侵占越南,窥伺中国西南的侵略意图,并且陈述了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的矛盾,以及晚清官场争斗的凶险,揭穿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假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图书 | 梦砚斋遗稿 成山庐稿 |
内容 | 内容简介 《梦砚斋遗稿 成山庐稿》分别收录了晚清遵义人唐树义和唐炯父子的奏稿、信函、诗文。作为效忠朝廷的士大夫,唐树义和唐炯父子站在朝廷立场上记载了清军和太平天国、捻军惨烈交战的历史,使我们看到当时连年战乱给中华大地造成的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悲惨景象,同时还记载了法国侵占越南,窥伺中国西南的侵略意图,并且陈述了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的矛盾,以及晚清官场争斗的凶险,揭穿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假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唐树义(1793—1855),字子方,贵州遵义人。嘉庆二十一年中举。曾任湖北监利、江夏知县。后任汉阳府同知、巩昌府知府、兰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湖北布政使。咸丰四年,在湖北金口与太平军作战不利投水而死,被朝廷追谥“威恪”。 唐炯(1829—1909),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道光二十九年中举人。咸丰四年,在贵阳办乡团。咸丰六年任四川南溪知县。同治元年统领安定营,进剿太平军石达开部。同治三年调任陕西治理营田。同治六年,率川军援黔,围剿何德胜黄号军,因功获迁道员,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光绪六年,代理四川盐茶道,革除盐务弊病。光绪八年,任云南巡抚。中法战争中,因守城不利致使越南山西、北宁失守,被捕入狱,判处斩监候,后被赦免归乡。光绪十三年复官,赴云南督办矿务。光绪三十四年,加太子少保衔。宣统元年,病逝于贵阳。唐炯系唐树义第四子。 读者对象 清代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 宣传语 乱世为官,奔波千里,兵燹饥荒,外敌猖獗,宦海沉浮,尽在书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梦砚斋遗稿 成山庐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 唐树义(清)唐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82621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