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明的故事/学生万有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世界的空间位置

历史就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谁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尽头又在何处。我们已知的世界历史,不过是整条河流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段。

200多年前,人们顶多掌握了之前近3000年的历史。3000年前的世界历史,人们就只能借助传说与想象了。文明程度较高地区的人们,依然相信并四处传说: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在约公元前4000年突然被创造的。被创造的具体时间,究竟是春季还是秋季,当时的权威学者众说纷纭。然而,这种观点精确得近乎荒诞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源于对希伯来经典《旧约》的机械理解,也是神学式的臆想。现在,宗教人士早已抛弃了这种观点。人们普遍认为,从表象上看,我们所依赖的这个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是无限的悠远。当然,也许表象带有欺骗性,犹如两端分别装有镜子的屋子,永远也看不到尽头。但是,那种认为现在的世界只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观点,无论如何也应该完全抛弃。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地球是个略扁的橘形圆球体,直径约12800千米。早在2500年前,有极少数学者就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在那之前,人们却一直误以为地球是平面的,因此,对地球与天空、恒星、行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天看来极为荒诞的理论。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地球每24小时绕地轴(比赤道直径大约短38千米)自转一周,从而产生了白昼与黑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每年还沿稍有变化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大约是1.47亿千米,最远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

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地方,还有一个小于地球的小星球,它就是绕着地球旋转的月亮;在距离太阳大约0.58亿千米与约1亿千米的地方,还分别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在地球运行轨道之外,除了呈带状的无数小行星,还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分别有2.27亿千米、7.77亿千米、28.6亿千米、44.94亿千米和67.42亿千米。

这些动辄以亿万计的数字,实在让我们太难想象了。如果我们将太阳和其他行星,统统按比例缩小到日常接触到的尺度,那么上面这些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将地球缩小为直径为2.5厘米的小球,那么太阳就是距离地球约300米远的、直径为2.7米的大球。当太阳和地球按比例缩小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只需步行四五分钟就能走完;按照这种比例缩小,月亮就只能是距离地球O.76米的一粒小豌豆了;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水星和金星,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则分别缩减到114米和213米。这些星球之外便是浩渺的宇宙空间,直到距离地球160米的地方才出现了火星;而木星的直径大约是30厘米,大约距离地球1.6千米;距离地球3.2千米之处的土星,就更小了;天王星在6.4千米外;海王星在9.6千米外。再远的地方,除了一些微小的尘埃和稀薄的气体,便空无一物了。哪怕已经按这种比例计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依然远在8万千米之外!

这些数据或许会让我们感叹:上演人类生命之剧的舞台,原本是这样的广漠无际啊!

我们现在真正了解到的,不过是地球表面的生命。而这些,只是广漠无际的宇宙空间里微不足道的部分。地表与地心的距离也有6400多千米,然而,生命顶多深人地下5千米,顶多高出地表8千米。除此之外,浩瀚的宇宙空间只剩下一片空洞和死寂。

现在的深海采掘,顶多深入海平面下8千米;现在的高空飞行,则顶多升至距地面6.4千米的高空。尽管有人曾依赖热气球升至距地面11千米的高度,却历经艰险。更没有鸟儿能飞到8千米外的天空。人们曾将鸟儿和昆虫装上飞机,但是,飞机还远远没升到这个高度,小东西们就因窒息而失去了知觉。

第二章时间的世界

一层神秘的面纱,掩盖了地球的年龄和起源。

近5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揭开地球的真面目。他们做了大量极有价值,也极为有趣的研究,但却很难进行简单地概括。因为,这些研究涉及深奥的数学和物理学。其实,就物理学与天文学目前的水平,它们所能提供的答案,还在人类的想象能力之内。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估算出的地球年龄,变得越来越久远了。大约在20亿年前,地球就已经形成,成为独自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也许,地球的实际年龄还更加久远,久远得让人类难以想象。  在地球形成之前,天空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巨大旋涡。它们由发光物质组成,是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前身。

今天,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天空,仍然可以看见那些闪光的螺旋状物质。它们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涡状星云”。许多天文学家认为,现在的太阳和太阳系所有的行星,正是由这种旋涡状物质演化而来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经历了无数次凝聚后,直到20亿年前,才逐渐形成清晰可辨的地球和月亮。当时,地球和月亮的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得多,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也非常快;而它们的表层,都还处于熔化的燃烧状态。那时的太阳,本身就是一个高挂在天空的大火球。

假如能穿越时空,重新回到无限久远的过去,那么,地球将以一种迥异的模样出现:它就像熔炉的炉膛,或者更像岩浆表层在凝结前那样不断涌动。地球上不见水的踪影,那时的水还混合在硫黄蒸气与金属蒸气里。空中雾气弥漫,熔岩的海洋旋涡般地翻腾着,太阳与月亮则从天际飞速掠过。这两颗星球似乎正喷射着火焰,显得那样灿烂耀眼。P1-3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的空间位置

第二章 时间的世界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

第四章 鱼类时代

第五章 石炭纪的沼泽时代

第六章 爬行动物时代

第七章 鸟类与哺乳动物的出现

第八章 哺乳动物时代

第九章 猿、类人猿、原始人

第十章 尼安德特人和罗得西亚人

第十一章 最初的人类

第十二章 原始人的思维

第十三章 耕种的开始

第十四章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明

第十五章 苏美尔、古埃及和文字

第十六章 最初的游牧民族

第十七章 最初的航海者

第十八章 埃及、巴比伦、亚述

第十九章 最初的雅利安人

第二十章 最后的巴比伦帝国与大流士一世的帝国

第二十一章 早期的犹太历史

第二十二章 希腊人

第二十三章 希波战争

第二十四章 繁荣的希腊

第二十五章 亚历山大和他的帝国

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城的博物馆与图书馆

第二十七章 佛陀释迦牟尼

第二十八章 印度的阿育王

第二十九章 孔子与老子

第三十章 罗马的粉墨登场

第三十一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三十二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

第三十三章 罗马与中国

第三十四章 罗马帝国初期的平民生活

第三十五章 宗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第三十六章 耶稣基督

第三十七章 基督教的发展

第三十八章 蛮族的入侵与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三十九章 匈奴人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四十章 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

第四十一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

第四十二章 阿拉伯人的黄金时代

第四十三章 拉丁语基督教世界的发展

第四十四章 十字军与教皇的统治

第四十五章 王侯的反抗与教会的分裂

第四十六章 蒙古人的远征

第四十七章 欧洲理性的复苏

第四十八章 拉丁教会的革新

第四十九章 查理五世国王

第五十章 欧洲的政治实验时代

第五十一章 欧洲向亚洲与海外的扩张

第五十二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五十三章 法国大革命与君主制复辟

第五十四章 拿破仑之后,欧洲的不稳定和平

第五十五章 物质知识的进步

第五十六章 工业革命

第五十七章 现代政治与社会思想的发展

第五十八章 美国的扩张

第五十九章 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第六十章 轮船与铁路时代的海外帝国

第六十一章 欧洲入侵亚洲与日本的崛起

第六十二章 1914年的英国

第六十三章 欧洲军备时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六十四章 俄国的革命与危机

第六十五章 世界政治与社会的重建

序言

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又译作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GeorgeWells;1866-1946)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小城布朗姆雷(现为伦敦市区的一部分)。韦尔斯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夫妻辛劳但生意并不景气,因此未成年的韦尔斯遭逢不少困苦。1880年,由于父亲的店铺倒闭,韦尔斯只好辍学到药店、布店做学徒。少年时代的韦尔斯酷爱读书,1884年他得到助学金,从而进入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科学师范学校学习。在那里曾受教于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攻读自然科学。后来韦尔斯又进入一家新闻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记者,专门撰写有关科学方面的文章,并写过许多非小说类的科幻文章。

韦尔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其早期作品中比较注重进化论,为后来的科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年时学徒的经历,使韦尔斯形成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并且贯穿其一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韦尔斯参与国联活动,并前往各国访问,他的采访文章常常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他曾于1920年和1934年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接见。他虽然不大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仍然做了比较真实的报道。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1946年韦尔斯在伦敦去世。

韦尔斯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有小说及长篇故事、乌托邦及社会改革哲学思想随笔与研究、历史与传记,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经济、历史、宗教等多个领域,是现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著于一战后、介绍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史学巨著《世界史纲》影响深远,是作为历史学家的韦尔斯的代表作,畅销达千万册以上,属于世界性的超级畅销书。

《文明的故事》(韦尔斯作于1922年)则是《世界史纲》的大众普及版,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是一本“更一般化大众化的历史”。在书中韦尔斯摆脱了历史教科书程式化的束缚,使用简洁精练的文笔,对历史上一些繁复的王朝盛衰、将相荣辱,有的一笔带过,存而不论;有的用寥寥几笔,略加勾画;有的则细加描述。重点介绍了世界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明,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中国的原始文明,到希腊、罗马等其他地区,最后止笔于美洲各国。《文明的故事》共有六十五章,以及附录“世界大事年表”。韦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形成的历史写到人类的成长史,从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将这一阶段人类所具有的历史知识扼要地叙述出来,有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拘于成书的时间及时代局限,略有不足的是《文明的故事》对18世纪以后的记载比较一般,对近现代历史的描述过于简化,对东方的了解介绍比较有限,一些有关中国的历史存在谬误而且深度不够。但纵观全书,对人类、世界的一片挚爱,是韦尔斯写作《文明的故事》的根本态度,而韦尔斯所追求、呼吁的,则是人类的永世和平。只要静阅本书,他那伟大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定会将我们的性灵带进另一个崭新的境界。

内容推荐

《文明的故事》作于1922年,共有六十五章,作者使用简洁精练的文笔,重点介绍了世界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明,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中国的原始文明,到希腊、罗马等其他地区,最后止笔于美洲各国。韦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形成的历史写到人类的成长史,从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将这一阶段人类所具有的历史知识扼要地叙述出来,有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文明的故事》供青少年阅读。

编辑推荐

《文明的故事》为文史普及类图书,是一本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该书由英国着名作家韦尔斯创作,用说故事的有趣手法,介绍人类文明的来龙去脉,语言简洁精练,不拘泥于历史的琐碎,有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该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明的故事/学生万有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韦尔斯
译者 肖琼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9137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091175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6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