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兴替,如同潮涨潮落,终究是有始有终。每个王朝兴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衰败灭亡时却都是一样的,用四个字来形容便是“内外交困”。清朝的历史是断裂的,晚清七十年是其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至对抗,而其中也不乏妥协与融合。历史并不遥远,本书精心抽取了晚清时期的32个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古老帝国在全球化时代来临前不断挣扎与沉沦的沧桑历程。
图书 | 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朝的兴替,如同潮涨潮落,终究是有始有终。每个王朝兴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衰败灭亡时却都是一样的,用四个字来形容便是“内外交困”。清朝的历史是断裂的,晚清七十年是其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至对抗,而其中也不乏妥协与融合。历史并不遥远,本书精心抽取了晚清时期的32个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古老帝国在全球化时代来临前不断挣扎与沉沦的沧桑历程。 内容推荐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一直被两种流派所垄断,一种是庙堂史学(历史教科书、公共舆论中不可挑战的历史观等),一种是学报史学(历史学界的学术圈子等)。2006年前后,随着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等专家学者陆续登陆央视《百家讲坛》并一炮打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通俗说史、全民读史”的热潮。令人欣慰的是,历史学在走过了漫长的冬季后,终于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本书精心抽取了晚清时期的32个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古老帝国在全球化时代来临前不断挣扎与沉沦的沧桑历程。 目录 前奏:马戛尔尼访华的不愉快之旅 一、鸦片战争:林则徐的误判与不对称的战争 二、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并 三、权力平衡:咸丰临终安排的大漏洞 四、辛酉政变: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和为上策:《中法新约》并非“不败而败” 六、并非偶然:维新变法为何说垮就垮 七、己亥建储:触发事变的宫廷祸端 八、礼仪之争:教会为啥惹人厌 九、勾心斗角:庚子年的外国公使面面观 十、上谕问题: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 十一、非常事件:西摩尔联军强行进京与公使遇戕 十二、使馆之围: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未必成立 十三、趁火打劫:俄国入侵东三省 十四、光怪陆离:义和拳的众生态 十五、丧心病狂:八国联军的杀戮、掠夺与报复 十六、惩办祸首:庚子国变后的替罪羔羊 十七、庚子赔款:一笔难以算清的心酸账 十八、另辟蹊径:从落第秀才到朝鲜监国 十九、财政问题:清末新政是本难念的经 二十、出乎意料:废除科举为何波澜不惊 二十一、半新半旧:清末新政中的机构大调整 二十二、出师不利:炸弹为何扔向宪政考察大臣 二十三、漂洋出海:五大臣向各国取经 二十四、明争暗斗:责任内阁背后的较量 二十五、丁未政潮:好人未必好官 二十六、迷雾重重:光绪真是慈禧谋杀的吗 二十七、时代背影:慈禧太后的一生也不容易 二十八、争权夺利: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二十九、宪政末路:国会大请愿与皇族内阁 三十、利益纠葛:保路运动不太平 三十一、偶然必然:小排长葬送了大清朝 三十二、政权软化:东南互保与清廷的分崩离析 后记 试读章节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本《推背图》,据说是中华第一预言书,其中有一卦是对应太平天国的:“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 这卦不难理解,所谓“头有发,衣怕白”,说的是太平军都是解开大辫留长发,不像清朝人都按满人习俗,前半个脑袋剃个精光,后面留一大辫子(太平军被人称为“长毛”便是由此而来);至于“衣怕白”,太平军的人特别是从广西出来的那些老战士一般不穿白衣,也许是杨秀清等烧炭党人出于职业特征而忌讳白色。 “太平时,王杀王”,这后面两句就有意思了。如果是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预测了太平天国会发生“天京事变”,那就不能不说这确是高人写的一本奇书了。 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原本碧绿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血红色,接着有很多被捆绑的黄衣黄褂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江南大营中围攻天京的清军随后断定,太平天国一定发生了内讧。 清军还真猜对了,天京城内果然发生了大事件。 这事恐怕还得从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说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清军就在南京城的东南郊建立了江南大营,一来用作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产粮区;而在扬州城的北郊,清军又建立了江北大营,以从上游威胁天京,并庇护淮北一带的产盐区。此后,这两个大营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 1855年初,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然已经全军覆没,但西征军的形势进展还算顺利,他们第三次攻克武昌,曾国藩也被围困在南昌孤城,而皖北等地区都落入了太平军之手。1856年初,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先击破镇江城外及扬州之敌,击溃江北大营;随后又调回围困南昌的石达开部队,最后在石达开外围作战并调走清军主力的掩护下,太平军猛扑江南大营,一举将它打破。此战后,长期与太平军顽强作战的清军主将向荣在战败后上吊自尽,天京围解,天王洪秀全总算出了口心头恶气。 但是,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最矛盾的是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关系。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而东王杨秀清在举义前会众思想动摇的危急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并在事后得到了洪秀全的追认。当然,洪秀全当时也是不得不承认,因为要是揭穿杨秀清把戏的话,大家就都露馅了:如果杨秀清、萧朝贵不是什么“天父天兄”,那你洪秀全又算什么上帝的次子呢!? 但在太平天国后来的形势发展中,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东王杨秀清本应该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地以“天父”下凡的名义,越过洪秀全直接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客观地说,东王杨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国早期的全面工作,取得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而洪天王则大都高高挂起,既有点宗教领袖的味道,也有点像个虚君。在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也仍旧保留了这种二元体制,洪秀全通常都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很少参与具体的军政事务,一般是醉心于搞搞宗教活动、写写打油诗,享受天王的快活日子。由此,杨秀清权威日盛,日益骄横,也起了篡位之心。 当时的东王府,穷极奢丽,内有妃妾数百,服务的都是些面容姣好、身材风流的江南美女,一点都不逊色于天王府。杨秀清经常昼夜淫佚,还造有龙车放在东王府里,让美女侍妾裸体拖曳,以此淫乐。也许是因为杨秀清小时候穷怕了,他发迹后,其排场也就像暴发户一样。譬如他出行坐的轿子就需要32个人抬,轿子里还有两个小童服侍,连轿夫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派头大得很。每次出门,杨秀清的队伍前必打着绣有青白二巨龙的旗仗,鼓乐齐奏,扈从千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杨秀清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太平天国的早期大政方针都出自东王府,弄到后来大家都惟东王命令是从,洪秀全反而被晾在一边。杨秀清既然大权在握,他不但视洪秀全如无物,对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秦日纲(后来封的燕王)等老兄弟也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韦昌辉等人为求自保,只好对杨秀清曲意奉承。据说,杨秀清因纵欲过度,“久乃不能人”,韦昌辉听说后便十分卖力地为杨秀清四方发榜求医,以此来讨好杨秀清。更有甚者,韦昌辉的哥哥因得罪杨秀清而被五马分尸,连韦昌辉自己也被杨秀清打过数百大板,以至于站不起来,但当时也只能隐忍不发。 表面上的平静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危险。自从西王萧朝贵去见上帝后,太平天国里只有杨秀清可以合法通神,所以每当杨秀清要表演他那“天父下凡”的保留节目时,大家都非常紧张,一个个跪伏屏息,汗不敢出,生怕东王借“天父”发怒为名,把自己的小命枉送。就连洪秀全的二哥洪仁达,也曾因小事被杨秀清借“天父”名义给捆了打杀。而实力派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知道杨秀清忌讳他们,更是谨慎有加,心存畏惧。P25-27 后记 十年前,我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历史作家;三年前,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同样没有想到会从事这个职业。不过,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生活的改变总是很快的,从2007年底到现在,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出版了《晚清帝国回忆录》、《女人当国》等5部历史作品,并走上了职业写作的道路。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一直被两种流派所垄断,一种是庙堂史学(历史教科书、公共舆论中不可挑战的历史观等),一种是学报史学(历史学界的学术圈子等)。2006年前后,随着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等专家学者陆续登陆央视《百家讲坛》并一炮打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通俗说史、全民读史”的热潮。令人欣慰的是,历史学在走过了漫长的冬季后,终于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的确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与此同时,以网络社区、论坛和博客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历史写作热潮也悄然兴起。以十年砍柴、当年明月、赫连勃勃大王、曹三公子等知名历史写手为代表。这些作者首先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推出,在获得了极高的网络点击率后出版并成功进入当年畅销书的行列。他们的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甚至获得了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成功。在这些写手的成功启示下,更多的网络历史写手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并掀起了一股“草根说史”的热潮,目前每年都有很多作品获得出版并得到市场的认可。 2008年,应重庆出版社的邀请,笔者担任了《草根说史》丛书的主编,并由此接触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历史写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甚至可以称为民间的历史研究者。应该说,历史研究和写作并不是历史研究者的专利,从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非专业的历史写手们经过自己的钻研,同样可以写出扎实而有新意的历史佳作。对于一个网络化、多元化的时代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 不过,民间的历史写作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写手们还须克服急功近利、轻薄肤浅和盲目炒作,在庙堂史学和学报史学之外寻找第三种史学文化的存在。网络历史写作的新浪潮,是草根、普及、民众历史写作与专家、正统、学术研究撰述的接合和呼应。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时代,谁占领了网络,谁就将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那么,草根的历史写手或者说民间的研究者,这些业余者教派,是否能够改写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写,他们中间会不会涌现《三国演义》、《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优秀作品呢?我们拭目以待。 金满楼 2009年3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满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354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5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