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本土建构的差异化治理:基于独龙族脱贫与发展的乡土实践 |
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背景、相关述评、旨趣与创新、理论关照与核心概念、研究方法与田野过程。认为,与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相比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现代化推进主要以外源性动力为主,在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的实践中极具特点,所以推进内生式发展需实现差异化治理与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其次,作为“田野镜像”,第一章对独龙族与独龙江乡概况进行了描述,主要从历史与文化、自然生境与沿革两个方面展开。其三,作为本书主要内容的“现实支撑”部分涵概了共五章内容,包括第二章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代经验与脱贫攻坚实践、第三章脱贫致富进程中独龙族传统经济观念的现代适应与转型、第四章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构建差异化乡村治理新体系、第五章立足本土建构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脱贫的双赢之路、第六章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反思发掘与保护利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经济社会跨越”“观念体系变迁”“基层党建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和“农耕文化建设”这五大块内容,对独龙族民生、观念、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策研究”部分为第七章内容,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实现整族脱贫后该乡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政策建议。 前言序言 该书基于独龙族脱贫与发展的乡土实践,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从社会、观念、党建、产业和文化发展5个方面,进行了交叉研究,指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不能脱离本土建构,应立足发展援助对象所处的原生背景,探索差异化治理路径和适宜性发展模式。 目录 序言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独龙族与独龙江乡概况 第二章 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代经验与脱贫攻坚实践 第三章 独龙族传统经济观念的现代适应与转型 第四章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第五章 立足本土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脱贫的双赢之路 第六章 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保护与发掘利用 第七章 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杨艳(1977-),女,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理大学滇西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民委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地厅级项目多项;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CSSCI收录6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北大核心4篇;新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长期在云南、湖北及岭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田野调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本土建构的差异化治理:基于独龙族脱贫与发展的乡土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735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1 |
出版时间 | 2020-12-28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0 |
CIP核字 | 2020260950 |
中图分类号 | F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