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经地理
内容
内容推荐

世事变化如浮云,山和水却是相对恒定的自然物,是可以寻找与感知的。它们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物质文明,又建构起一地人文的精神世界。纵使表面的物象已面目全非,我们依然能够从山水格局中,找到通往《诗经》时代的入口。
   

孔子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所涉及的题材,无论婚恋、战争、农事还是祭祀,都流露出一种真挚、单纯的情感。《诗经》形成的阶段,正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如今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的东西,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它们的基因密码。
   通过对山、水、植物的考察,我们得以透过那层仿佛古物表面因岁月形成的“包浆”,无限接近那段古老文明的纯真年代。

作者简介

丘濂,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美国贝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2010年正式加入《三联生活周刊》,现任主笔。写作领域广泛,爱好美食、博物与传统文化,关注城市发展和消费趋势变化。出版有图书《匠人匠人》(合著),代表封面报道有“环球寻味”系列、“夏日美食”系列。

目录

总序  地理作为方法论(李鸿谷)   

序一  诗意的大地(唐晓峰)   

序二  道法自然,从《诗经》开始(李山)   

导读  古今不变的,有人情,也有山河   

《 诗经》中的山

终南山,走出周人的世界   

宛丘之上,重叠的风景   

寻找齐长城   

首阳山的青铜时代   

随枣走廊:文化交汇之地   

附录:《诗经》中的重要山脉  

《诗经》中的水

淇水:那个古老的时代   

汉水: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汾水:晋地之母   

渭水:淌过《诗经》   

汶水:从文姜台展开的旅程   

附录:《诗经》中的重要河流   

《诗经》中的植物

青檀的弃武从文   

麦的感恩   

漆树:失落的记忆   

梓:对良木的怀思   

黍:黍离之悲   

葛布与葛食   

桑树以及它的隐喻   

东门之栗    

附录:《诗经》中的常见植物   

后记  寻找另一种文化“现场”(曾焱)

导语

本书的特点是,以《诗经》这部经典传世文献记载为线索,以其中提及的地理要素作为切入点,将先秦时代的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同时又不断切换镜头,从历史走进现实,从现实反观历史。各篇文章均来自周刊记者的采写,既有记者的视角,也有受访者的观点,较为客观生动地展现了“诗经地理”这一主题。一层叙述,一重历史,一种现实,期待时间与空间在字行中的穿越、交汇,带领我们去寻访与历史平行参照的另一种“现场”。

精彩书摘

古今不变的,有人情,也有山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几乎每位中国人,在孩童时代都诵读过其中的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般河洲鸟鸣的场面,发生在哪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种芦苇凝霜的景致,如今还可以找寻得到吗?

在吟诵这些不朽的名篇时,你是否也会有类似的疑问?

对《诗经》所呈现风景的好奇,是我们决定出发的最原初动力。以一部古代文学作品来按图索骥,风险则可能是今日所见事实会破坏想象中的美好。倒是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古典文学学者董梅以她正在进行的考察发现,解除了我们的担忧——七年之前,在讲授《诗经》之余,董梅开始了对十五国风发生地的走访,至今已经完成了郑风和秦风的部分。

“文字内容和个人想象会导致另一种局限,实地环境具有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可以极大丰富对诗歌的理解。”

董梅去的第一处,是《郑风·溱洧》里提到的溱河与洧河。这正好也是我们此行,因为时间有限,没能覆盖到的地点。

溱河与洧河主要流经今天河南的新郑和新密。溱河是洧河的一条支流,两者交汇后,再汇入双洎河。诗歌的发生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董梅也特意选了清明节之后的日子,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她到达溱、洧相交处的湿地,看到周围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茁壮生长,金灿灿的油菜花烂漫一片,泡桐的繁花如同紫色的云雾缭绕,一下子便明白了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诗中写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女孩邀请男孩去洧水之外的地方看看。男孩说已经去过了,可再去走走,又有何不可呢?他很珍惜与女孩独处的机会。洧水之外的世界,果然广阔而怡人。

今天的洧河之外,是片荒僻的高地。董梅仿佛看穿了这对相恋的男女想要离群独处的心思。虽然此地不再长有茜草与芍药,但在这万物生发的时刻,她却能够感受到人类因此而涌起的情感。“人的恋情是这样,它是蕴含在自然之情中的。”

能够古今不变的,有人情,也有山河……

从《诗经》中具体的景观出发,我们实际落脚的是较为抽象的山脉与河流。这是此次来做《诗经》地理的依托。《诗经》最早收录的诗歌,距今已有3000 多年了。

世事变化如浮云,山和水却是相对恒定的自然物,是可以寻找与感知的。它们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物质文明,又建构起一地人文的精神世界。纵使表面的物象已面目全非,我们依然能够从山水格局中,找到通往《诗经》时代的入口。

《诗经》中有50 多篇都提到山,占全部篇目的五分之一。不仅有笼统的语言概括,在状貌、类型、部位与朝向方面,还有细致的词语描绘,足见先民与山的密切关系。《诗经》中,山是先民采集、挖掘与狩猎的地方,也是缅怀祖先的祭祀场所,还是祈求福佑与庇护的对象。

我们选择山来做探访的时候,也考虑了不同类型:有曾经富含铜矿资源,又诞生伯夷、叔齐事迹的山西首阳山;也有当时能够提供优质木材的陕西终南山;还有可以借助天险修建齐国长城的山东泰山;位于湖北枣阳和随州、在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一段随枣通道,因为存在着一个沟通南北文化的曾国,也位列其中。从人类历史来看,随着防水技术和农耕技术的提高,有从山地到丘陵再到平地来迁徙发展的趋势。另外一处并不太知名的宛丘,在《诗经· 陈风》里有专门篇章描写在宛丘之上进行巫风祭祀的情景。它曾经是新石器时代的城池,是西周时期巫舞的高台,也是战国至两汉的墓葬宝地。当建筑塌圮、盛景不在,这片样貌特别的台地,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尘封的过往……

《诗经》十五国风由周朝采诗官在不同的地域采得。各地山水不同,造就了十五国风之间的迥异风格。《诗经》研究者李山这样形容:“郑卫之地是平原,民风就浪漫而奔放;周人和秦人居住在高地,风格就保守而理性。对应到各个国家的诗篇中,也如此。”

《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河是黄河,共被提及27 次。然而, 因为黄河经常泛滥和改道,是条凶猛无比的“大河”,故先民真正依赖生存的都属于“小河”。《诗经》中写到黄河,多为虚指的概念,社会生活则是在小河边展开的。小河流域,才是孕育文明的 温床。

我们挑选了五条在《诗经》中很重要的河流做踏访,分别是河南的淇河、陕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山东的大汶河以及湖北的汉江。

《诗经》中所吟咏的题材离不开这些河流。淇河畔的竹林、淇河的水流常常是《邶》《鄘》《卫》三风起兴时描写的对象,那时还属于古代历史上的温暖年代。渭河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就是来自《诗经》所记录的周人史诗。周人、秦人都是沿着渭河,进入关中平原腹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强盛文明。

汾河是晋地文化的母亲河。《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扬之水》是当时晋南地区政治生活的反映—以汾河为中心的临汾地区与以涑水河为中心的运城地区经常发生权力斗争。《齐风·载驱》表明,大汶河的汤汤流水是齐襄公的妹妹文姜那段不伦之恋的见证者。她害死了自己的夫君鲁桓公后,既没有回到鲁国,也没有与哥哥齐襄公在一起,而是居住在了大汶河畔。

汉江流域则是西周分封制所触及的最南端。按说它的诗风应该最为原始大胆,却因为受到礼乐教化,反而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克制。就像《周南·汉广》所说,汉江上有游女却“不可求”,大概因为嫁娶礼数还未完成。

《诗经》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大量出现植物的名称。有的植物在中原地区广泛种植,比如桑、黍、棘、麦、葛;有的则仅在某一国的风土中出现,比如椒,仅见于《陈风》,由于陈国和楚国接壤,诗歌中也就带有一种南国植物的芳香。

我们在考察山水时,一道观看了《诗经》中的重要植物,来看它们的今昔生长区域和用途的变迁。诞生于分封制时代的《诗经》保留了各地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我们在行走《诗经》山水的过程中,也在试图发现这种差异造就的美感。

孔子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所涉及的题材,无论婚恋、战争、农事还是祭祀,都流露出一种真挚、单纯的情感。《诗经》形成的阶段,正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

如今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的东西,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它们的基因密码。

通过对山、水、植物的考察,我们得以透过那层仿佛古物表面因岁月形成的“包浆”,无限接近那段古老文明的纯真年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经地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丘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2313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21-10-01
首版时间 2021-10-01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86
CIP核字 2021166731
中图分类号 I207.22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