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技术史第VI卷:20世纪.上
内容
内容简介

《技术史》共八卷,本卷为第六卷,与第七卷共同关注了20世纪上半叶(约1900年至约1950年)的技术。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若干大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等。这些大事件彰显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对于技术发展显而易见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又充分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和走向。本卷对原子能、化学工业等专业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第六卷与第七卷两卷中所记录的是人类用技术谋求解放与自由的新阶段。

作者简介

主 编?

【英】特雷弗·I. 威廉斯(Trevor I. Williams)

曾任国际科学评论杂志《科学进展》主编,伦敦科学博物馆咨询委员会成员。1976 年因化学方面的贡献获得美国化学会德克斯特奖。

译者简介:

姜振寰,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物理系,198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哈工大人文与社科学院院长(1997—2004)、哈工大学报(社科版)主编(1999—2011)、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3),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和现任学术职务: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文科学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黑龙江省政府参事、黑龙江省创造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主攻技术史、技术哲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张秀杰,现任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自然科学研究科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司铁岩,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学博士毕业。曾在德国马普学会复杂系统物理所工作两年,美国布朗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拓扑场论,量子多体理论,软物质物理理论。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精彩书评

这八卷著作构成了一座学识纪念碑。

《自然》( Nature )

这是关于技术史的明晰的、权威的资料来源。

《医学史》( Medical History )

对技术专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而言,这是他们学习和激发兴趣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对人类文化之技术方面的完整认识,本书是宏伟的、卓然超群的。

《物理学与技术》( Physics and Technology )

整部著作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对这一主题的最全面的处理,对任何学术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都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历史评论》(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精彩书摘

第 1 章 世界历史背景

T. K. 德里(T. K. DERRY)

1.1 1900 年的世界

用今天的技术水平来衡量 20 世纪初期文明世界的状况,可以说

还是很原始的。可是,在其他某些重要方面,倒也不见得全都一无是处。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冲突和分歧,给当今世界带来了政治、社会以及道德的困惑。处在这种种困惑之中,回顾 20 世纪初的情况,就看到了政治稳定的益处,也看到了人们广泛持有人类进步这种共同认识和理想的好处。尽管在当时,民主还几乎没触及有产阶级的权威,政府管理的方式却日益公正、合乎人道。在迅速扩大的工业区,甚至包括这些地区周围的乡村里,广大民众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自由人士关注并对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表示十分满意 :更有组织的“扶贫”;接受初级教育更加容易 ;除了俄国,几乎每个重要国家都实行代议制机构的形式。即使在俄国,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工业企业也发展起来了。这给那些无法获得土地的农民家庭带来了希望。此外,当时的整个欧洲,与美国在“移民及新定居地时期”(1861—1865 年

的“南北战争”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自由活跃的社会团体都有接触,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自拿破仑(Napoleon)垮台,欧洲没有进行过全面战争,在长达 30 年的时间里,欧洲各大国之间也一直没有战争。尽管如此,巴尔干半岛却一直是个危险地区,信奉基督教的各民族都极力想摆脱土耳其的统治。因为相邻的两个大国——俄国和奥匈帝国——为争夺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所进行的斗争,这一本来就很危险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奥匈帝国是一个通过哈布斯堡君主政体将多个民族很不稳定地拼凑起来的国家,统治者与欧洲大陆上占优势的国家德国结盟。19世纪 90 年代,因俄法协约形成了一个能与奥德同盟抗衡的敌对营垒。法国人由于对在 1870 年的战争中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一事耿耿于怀,因而与俄国结盟以抗衡德国,由此而来的是日益升级的军备竞赛。沙皇曾想通过在海牙召集一个国际会议(1899 年)来制止这种军备竞赛,最后虽没能制止,却建立了海牙法庭,使各国之间的争端可以提交该法庭仲裁。但维持和平的主要机构仍然是“欧洲协调”,这是一个各大国之间的非正式协商组织。在之后几年内,这一机构居然能使各大国无须兵戎相见,便能和平地处理好诸如瓜分非洲这样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

当时的战事主要是在非洲及其他“殖民地”进行的有限远征战。这些地区的居民几乎无法反抗白人优越的军事技术。值得回顾的三次战争是这一时期的标志。1894—1895 年,日本开始其岛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不到 30 年,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幅员辽阔却日益衰落的中国。这使得俄国、德国和法国联合起来,迫使日本放弃了它夺得的大部分地方。尽管如此,日本军队正是和国际联军一起镇压了 1900 年的义和团反抗外国侵略运动。从此,整个中国被各国列强看作可以划分的势力范围了。1898 年,美国人为争夺古巴,与西班牙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战争,结果之一是美国人通过占领菲律宾群岛而巩固了其在远东的利益。1899 年,英国在南非卷入了一场与荷裔非洲人的持久战,虽然最终后者被打败,可是他们一直没有屈从加入当时称雄一时的大英帝国。

帝国主义制度为各大国提供了世界范围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廉价原材料,而这正是各大国繁荣昌盛的坚实基础。但是,各大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又使它们相互依赖。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世界 2/3 的贸易都掌握在欧洲人手里。当时,黄金供应大量增加,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金本位制传播到了中国以外的每一个大国。在寻求获利机会的过程中,资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英国所积累的财富以及长期的经商经验,使它在提供各种金融业务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它的商船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它的纺织品供应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已经取消唯独英国仍保留的自由贸易原则,使英国人得到了廉价的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好处。但是,英国已不再是近代工业享有特权的领头人,它只是整个工业社会中的重要一环。这个工业社会从格拉斯哥到都灵,从华沙到巴塞罗那,遍布整个欧洲。

当时,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已分别在某些主要的制造业居领先地位。1871 年,德国的统一使英国在欧洲有了一个更强劲的对手。到 1900 年,德国人的严格纪律和组织、节约精神以及重视科学的态度,使其在钢铁生产方面已略胜英国一筹,而在新兴的化学工业、电气工业领域都已大大超过英国。当时美国的钢产量等于英、德两国钢产量之和。但美国人在“推进边界”(moving frontier)期间,对外贸易方面的主要兴趣是农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出口则缓慢地增长到占总出口的 1/3。由于美国人自己领土上有着巨大的资源,所以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较少像其他国家那样靠竞争来争夺国外市场。例如,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就是主张经商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政策。

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像美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不过,当时的欧洲已广泛采取了公民选举制度,各地自由人士都把民众的呼声作为出发点以表达对未来的希望。诚然,在奥匈帝国、巴尔干以及其他一些令人很不满意的地方,人民所要求的是对边界做大的变动来适应民族的利益。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一直有应征军队在备战。难道新世纪就不能极大地丰富个人生活,让民主带来和平吗?

技术的发展在日益加速,以致武器的杀伤力及破坏性逐年增长。但高速发展的技术同时也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901 年 12 月,人们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继续增进和平的愿望得到了明显的体现,5 项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给了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及医学、理想主义文学领域以及 “为促进各国之间和平友好所做的工作”方面“为人类带来最大益处的人”。

1.2 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1901—1914)

尽管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激化,但自由人士对世界和平仍抱有很大希望。当时,世界贸易日趋繁荣,虽然由于物价上涨,许多国家人民的实际收入降低了,但是在 1909—1912 年,各地的工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各种社会保险法的保护。社会保险法起源于德国,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保护措施。正因为如此,受到工会支持的社会民主党在政治生活中被广泛接受成为现实。在俄罗斯帝国甚至在土耳其,出现了一种还不完善的议会制度。男性公民的选举权扩大到了半个哈布斯堡君主制的奥地利,同时在欧洲最小的两个国家(芬兰和挪威),自由主义潮流甚至带来了妇女的选举权。

1907 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二次国际会议,新增了包括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内的许多成员国。这次会议得到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美国人对于“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试图通过权力平衡来维持和平的种种努力没有任何兴趣,根本就不想介入。当时,美国人已经采用专横手段夺取了修建巴拿马运河所需的土地。不过,还没等巴拿马运河于 1914 年投入使用,美国人就向世界说明,他们迅速扩张海军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远东的势力,使其不受日本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其动乱不安的美洲各邻国内的权益。总而言之,美国人所关注的是其自身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利用从联合收割机到 T 型福特汽车的许多新发明,为保护自然资源免遭各托拉斯滥用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将大量欧洲移民吸引到日益城市化的美国社会。1901—1910 年,美国吸收移民的速度超过了每年 81.3 万人,其中的 70% 来自欧洲南部和东部不易被同化的民族。

在缓和日益增长的军备竞赛压力方面,第二次海牙会议跟第一次海牙会议一样,没有获得成功。由于英国不再是欧洲两大敌对阵营不受约束的观察员,因而再也不能利用其影响来反对任何一方的侵略企图,这就使军备竞赛变得更加危险。英国对外政策的这一根本变化,是由于在 1902—1907 年建立了与日本、法国以及俄国的联系而发生的。

大英帝国的发展壮大,曾引起它与法国人在对埃及和苏丹统治权问题上的激烈争吵,也导致了它与俄国人在中亚问题上的冲突,还使它与德国人在吞并热带非洲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然而,基于当时英国无与伦比的海军优势,它能长期毫不在乎各国对它的潜在敌意。但是,自 1900 年以来,德国人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支最终会超过法国或者俄国的舰队,这支舰队有可能与法、俄联合而构成对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威胁。但是,由于德国人在与法、俄结盟时要价太高,联盟没能形成。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却通过一项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在远东得到了另一种帮助。后来,日本人通过一场战争制止了俄国人在中国势力的扩张。在这场战争中,俄国的盟友法国未能参战支持俄国。因为根据英日签订的条约,如果法国人参战,英国势必将支持日本。后来,这项条约还扩展到包括下述情况 :英日任何一方在中国打仗,或者英国在印度与某一强国对抗,该条约也同样有效。

1904 年,英国政府采取了更为重大的举措,即用“英法协约”来取代许多长期存在于英法之间的争执。特别是,英国人先认可了法国人企图统治与其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接壤的摩洛哥苏丹王国的计划。在这之后,法国人也认可了英国对埃及的已有统治。然而到 1905 年,日本人在远东的胜利暂时破坏了作为法国盟友的俄国的形象。与此同时,德国人通过故作姿态地支持摩洛哥的独立,检验了其与英国的新“谅解”的力度。法国明白在单线作战中,德国军队很快就会横行法国,所以同意将摩洛哥问题提交到国际会议解决,在会上达成一项折中协议。1911 年,德国人反过来企图推翻这一协议。不过,最终德国人还是因为得到了法国人转让的西非殖民领地,而放弃了其反对立场。在第一次危机中,法国得到了英国道义上的支持,这种支持是通过军事会谈的形式进行的,内容是可能给予的援助。然而即使是这样一种姿态,内阁中也只有 4 个人知道,而对其他人都守口如瓶。在第二次危机中,英国本可以采用派远征军的形式给予法国帮助,且已为此做好各种准备。当时下述观点支配了英国的舆论,即一定不能让法国单独与德国议和,否则将会损害英国的切身利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技术史第VI卷:20世纪.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 特雷弗·I.,威廉斯
译者 译者:姜振寰//张秀杰//司铁岩
编者 (英)特雷弗·I.威廉斯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71613
开本 32开
页数 72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50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1088
CIP核字 2020128682
中图分类号 N091
丛书名
印张 2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5
4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