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甲戏傀儡丑技艺的整理与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内容
内容推荐

高甲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傀儡丑”是戏剧中模仿木偶表演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内容包含高甲戏“傀儡丑”的历史考证、技艺记录整理和理论探讨。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梳理“傀儡丑”的历史源流,首次全面记录整理高甲戏“傀儡丑”的表演程式和代表性折子戏身段谱,挖掘传统戏曲表演在现代剧场的拓展与创新,探讨戏曲表演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艺术教育。

作者简介

吴慧颖,博士,现任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戏剧理论、闽台艺术和闽南文化。主要著作有《闽南戏剧》《高甲戏》《鼓乐喧天——吴金宝口述厦门市金莲陧高甲剧团历史》《歌仔戏史话》《越剧表演艺术家筱贤芳》等,合作编辑出版《南音指谱全集——二弦演奏法》《蓝波里作品选》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甲戏“傀儡丑”技艺的整理与研究》。曾获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福建省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等。

目录

序言一/陈世雄
序言二/石光生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高甲戏的源流与行当分类
 第一节  高甲戏的源流
 第二节  高甲戏的行当及表演
 第三节  高甲戏的丑角
第二章  “傀儡丑”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偶戏与戏曲的渊源:从“肉傀儡”的争议谈起
 第二节  高甲戏”傀儡丑”的形成
第三章  高甲戏“傀儡丑”的表演程式
 第一节  提线傀儡丑基本程式(一)
 第二节  提线傀儡丑基本程式(二)
 第三节  掌中傀儡丑基本程式
第四章  高甲戏“傀儡丑”折子戏身段谱
 第一节  《伍通报》身段谱
 第二节  《王海行》身段谱
 第三节  《跳加官》身段谱
 第四节  《小七送书》身段谱
 第五节  《凤冠梦·提亲》身段谱
 第六节  《班头爷》身段谱
第五章  “身体就是剧场”:从傀儡出发的表演美学
 第一节  从“偶人”到“人偶”:形态与风格
 第二节  神似与偶趣
 第三节  双重扮演
第六章  “傀儡丑”技艺的拓展与延伸
 第一节  现代剧场与高甲戏“傀儡丑”
 第二节  跨界融合的“人偶”与“偶人”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傀儡丑”的传承创新
附录:代表性折子戏曲谱
参考书目

导语

“傀儡丑”这一行当在高甲戏、莆仙戏等剧种中享有盛名,不仅因为其表演另类,吸引人,更在于其对人的表演的借鉴意义。本书作者吴颖慧是从事高甲戏的研究人员,本书对研究的意义、渊源、分类、美学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技艺方面(表演程式、身段谱),作者探访戏班、走访演员、录制影像,可以说这部分是戏曲演员学习“傀儡丑”的手册,实用性非常强。本书既有学术性,更有资料性,实实在在起到了对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甲戏傀儡丑技艺的整理与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慧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50506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20-12-01
首版时间 2020-12-01
印刷时间 202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756
CIP核字 2020241228
中图分类号 J825.57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