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女,(1977.1-),湖南安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体系、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也为多家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许广,男,(1974.3-),湖南澧县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省级课题。
图书 |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 |
内容 | 作者介绍 李小娟,女,(1977.1-),湖南安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体系、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也为多家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强国之路。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担负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最前沿工作的组织就是高校。高校在知识社会中要承担起与其地位相称的职责,首先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鉴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以向合作伙伴学习知识、增强能力为目的的高校知识联盟的出现顺应了知识经济潮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内容简介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通过梳理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等相关理论研究,对知识创新理论的整体理论构架有了清晰的了解,以往相关研究多与有企业参与的知识联盟有关,《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将其应用于对高校知识联盟的研究中,并重点关注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过程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知识联盟构建的微观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确定了高校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的边界,即高校知识的隐性特征较一般知识更为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独创性。高校知识联盟的形成是由于资源的不平衡和知识势差的存在。高校知识联盟的组织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高校间合作、高校团队间合作以及高校学者个人间合作。 内容推荐 本文通过梳理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等相关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整体理论构架有了清晰的了解, 以往相关研究多与有企业参与的知识联盟有关, 本文将其应用于对高校知识联盟的研究中, 并重点关注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过程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知识联盟构建的微观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小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724285 |
开本 | |
页数 | 164页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0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