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和家/家庭教育时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刘翔吗?想知道孙雯的足球生涯是怎样的吗?那就不要错过本书。本书是《家庭教育时报》丛书的其中之一,读者可以从中获益匪浅。本书通过知名人士的现身说法,并以故事的形式,既满足了读者关注名人的心理,又将名人家庭的家教理念介绍给读者,具有可读性、借鉴性。

目录

总序

1 为“爱”注释——梁波罗和他的家人/申卫东1

2 播撒爱的种子——晓露谈家事/陈伍莲8

3 战地之花分外香——闻丘露薇的别样情怀/陈伍莲15

4 心底有一个非常柔软的地方——刘凝的亲情故事/申卫东23

5 两个人的梦想——程乃珊和她的母亲/陈伍莲30

6 这里也有家的感觉——陈蓉成长的故事/赵跷军37

7 京剧——父亲留给我的遗产——尚长荣的艺术人生/张晖44

8 做个普通人——香港实_业家张永珍的教子之道/钱汉东53

9 独特的父爱——回忆父/舒乙61

10 画笔传真情——程十发的“三情”人生/陈伍莲70

11 父母、故乡和儿子——我心中的最爱/鞠萍78

12 玫瑰人生——李九皋和陈苏珊的故事/程乃珊88

13 铁汉柔情——徐根宝和他的妻儿/陈伍莲111

14 把欢乐带给更多的人——王汝刚当家/赵颖120

15 从真善美做起——于漪的家庭故事/陈伍莲130

16 生命中仅有歌唱——温可铮的艺术追求/赵颖138

17 舞之魂——周洁是怎样走向成功的/赵颖146

18 两个人的天空——陆星儿的爱子情结/申卫东155

19 一块刻录信念的冰盖——颜其德心中的“家”/赵颖159

20 激情依然燃烧——刘国正、李阿龄夫妇的晚年生活/陈伍莲166

21 三个“家”托起一个梦——刘翔成长纪事/申卫东172

22 活在父母的阳光里——回首亲情的故事/王宗仁179

23 上好人生的底色——肖复兴教子有方/陈伍莲186

24 为了拯救生命——杨秉辉的人生追求/赵颖193

25 怕的是没有斗志——罗丁与他的赛车梦陈伍莲201

26 爱是一首隽永的诗——林非话家常/赵颖208

27 苦尽甘来时方知苦是功—孙雯的足球生涯/赵晓军217

28 读懂孩子这本书——听张培谈家庭教育/赵颖224

29 石库门里走出的女科学家——陈赛娟的故事/陈伍莲 汪敏232

试读章节

波罗和南菁

1938年出生的梁波罗是广东人。梁波罗说,小时候因为自己长了一张圆脸,所以被家人昵称为“波儿”(广东口音)。其奶妈是河南人,发不出这个音,于是把“波儿”叫成了“菠萝”,日子久了,他就真的被家人称为“菠萝”。

南菁是梁波罗惟一的女儿,为什么叫南菁,也有一段小故事。不过梁波罗说要留在后面讲,这里要讲述的是关于父女俩的另一个故事。

“我的爸爸是电影公司的职员,妈妈也是大学毕业生。尽管妈妈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出去工作,但她的思想还是很开明的,她要把我培养成一个有气质的人。记得我在5岁的时候,就被妈妈抱上了琴凳开始学习钢琴。”梁波罗回忆起60年前的事情。

“5岁大的我根本不能理解妈妈的意图,于是,每到钢琴老师来上课的日子,我就买通了楼上的邻居,然后一个人悄悄地跑到楼上躲起来,让邻居告诉妈妈,说没有见过我。刚开始,妈妈还是替我跟钢琴老师学,然后再教我。日子久了,我逃课的次数多了,妈妈也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不久,钢琴老师被妈妈辞退了,家里的钢琴也卖掉了。”梁波罗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其实,真正理解妈妈当时的心情是在我自己做了爸爸之后。”

“因为我从事电影艺术这一行,所以也希望让女儿尽早受些熏陶,从小培养她优美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于是在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一年,我让她每周参加一次区少年宫舞蹈班的训练。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以后,有一天女儿跟我讲:‘每当学跳舞的日子要到来的前两天,我很不开心,爸爸,我真的不想跳舞了。’”梁波罗说到这里,笑了笑继续说,“我才猛地想到了我自己5岁时学钢琴的事情,当时的我和现在的她一样,也想逃学。我于是决定:不再强求女儿学习舞蹈,让她的个性自由发展。根据孩子的天性,家长有时候要放弃自己的要求,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这应该是每个爱孩子的家长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母羊和小羊

“……那个时候,小羊还没有睁开眼睛,就挣扎着站了起来,用嘴巴到处寻找母亲的奶头。母羊与小羊身上还连着脐带,但是母羊似乎忘记了,甚至忘记了整整一天的疼痛,开始用嘴巴不停地舔小羊身上的污物,直到把小羊舔得干干净净,直到小羊找到妈妈的奶头开始吮吸。”梁波罗说着说着,眼睛里含着泪水,“那个时候,漆黑的饲养场里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这样的母羊和小羊,我的心里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震颤。”在泪水还没来得及落下来的时候,梁波罗端起面前的茶杯,猛地喝了很大一口茶。

“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梁波罗成了被改造的对象。那时候,他一个人每天要挑整个干校人员的生活用水。后来又被派去放羊,他成了放羊倌,一个人放几百只羊,甚至替羊接生等,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成了梁波罗生活的全部内容。有一次,干校其他人都回家过春节去了,寒冬的夜晚,还没有结婚的梁波罗第一次为孕羊接生。于是出现了前面梁波罗替孕羊接生的难忘回忆。

“动物的天性、人类的母爱是何等的相似。”梁波罗一边摆弄着手边的茶杯一边说,“当时,我正处在生活的低潮期,每天面对一群无法交流的羊,我差一点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目睹了那次母羊对小羊的舐犊之情以后,我感悟到人类天性的善良、无私和伟大。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承载了母亲如此伟大的爱,所以当我们面对灾难、挫折以及命运的不公时,我们依旧要坚强、要忍耐,心中要充满爱,相信总有一天,机会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因为心里始终有这样的信念,所以我在当放羊倌时,我依旧在唱歌。我的歌唱给天听,唱给地听,唱给羊听……我相信,我的歌总有一天会唱给人听的。”梁波罗说。  新生活终于开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梁波罗终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演员灌制唱片的第一人,他终于把他的歌声献给挚爱他的观众们。女儿和妈妈

“我女儿的名字叫南菁。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和她妈妈分属两个干校,一个月难得相聚三四天。所以我们结婚四五年以后才有了这个宝贝女儿,我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南菁’,‘南菁’是‘难请’的谐音。”梁波罗说完,拿出他的全家福照片,指着照片上的女儿告诉记者:“虽然她看上去并不十分漂亮,可是她在我的心中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孩子。”言谈之间,梁波罗对女儿的爱溢于言表。

“尽管我十分疼爱女儿,但是女儿小时候更多的是跟着妈妈长大的。”梁波罗不禁回忆起25年前的一件小事。

“记得那年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瞬间》,因为大部分时间要去东北拍外景,所以我跟妻子、女儿说好要出差3个月。当摄制组移师南下在杭州拍戏的时候,正巧有一点空,于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回沪,我想给妻子一个惊喜。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家的房门开着。我感到奇怪,应该是女儿上幼儿园、妻子上班的时间,房门怎么会开着?于是,我轻轻地进了家门,3岁的女儿张开小手扑进了我的怀里,我抱起女儿走进房间,想不到妻子生病,正疲惫地躺在床上,原来她是被繁重的工作和家务累倒了。那个瞬间,我突然想到,原来她一直在无言地承受着生活带给她的一切。”

梁波罗正视着记者,认真地说:“你可以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吗?”

“家就是可以互相容忍、互相爱护、互相理解的一个团体,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家人总会给你最有力的支持,用肩膀帮助你承担一切。”没等记者回答,梁波罗自己回答了自己的提问。

(梁波罗: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61年因在电影《51号兵站》中成功饰演“小老大”梁洪而成名。)(P1-8)

序言

  2003年底,当《家庭教育时报》推出第一辑丛书时,曾向读者郑重承诺:将在一二年内,向读者奉献更为精彩的第二辑、第三辑……

《家庭教育时报》不负众望,第二辑丛书在读者的期待中如期问世。这是时报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心血兑现的承诺。他们将一年来编撰的稿件精心梳理,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在兑现承诺的同时,检阅一年来的办报成果。

与第一套丛书相比,《家庭教育时报》“服务到家”的办报理念在本套丛书中彰显得更为突出。《给家长的100个故事》汇集了典型的家教案例,读来发人深省;《名人和家》介绍的名人成长经历给人独特的启示;《陪读妈妈》通过家长现身说法,介绍了一位成功母亲个性化的教子经历;而《百名教师谈家庭教育》则博采众长,内容丰富……稿件可读性与实用性兼具,故事性与新闻性并存。

2001年,《家庭教育时报》秉承着“服务到家”的承诺与信念,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诞生。创刊四年来,时报正是信守为数十万读者“服务到家”的承诺,历经数次精雕细琢的改版尝试,逐渐打造成一份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专业类报刊,时报的办报历程就是实践“服务到家”诺言的过程。

服务读者永远没有止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时报》作为一份家庭教育类媒体,责任尤其重大。“服务到家”的承诺,其实是一份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沉甸甸使命。

怀揣承诺,令时报不敢有须臾懈怠;心系读者,方能让时报常办常新。由此,我们有理由对《家庭教育时报》的第三、第四辑丛书充满期待。

2005年3月6日

后记

我年幼时,爱好文学和艺术,想得到名人指点,但我的家庭背景没有提供我实现这种愿望的可能。我十来岁时是这种情况,二十来岁在农村插队,三十来岁在乡村教书,能够有机会采访名人,是在我三十六七岁调到报社工作以后,不管在这之前,我也有过编辑的经历。

“名人说家”是《家庭教育时报》的一个栏目:或名人撰文自己“说家”,或记者采访名人“说家”;话说名人,旨在家教;图文并茂,文字数千。第一次结集出书是在两年前,书名延用了报纸上栏目的名称。《名人说家》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收录文章近三十篇。其中,大部分是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文章。责任编辑是李爱珍、余佐赞。《名人和家》是《名人说家》的续集,其出版单位和收录文章的篇数,与《名人说家》相同,并按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

名人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们的“成果”或对一个领域、或对一个地区、或对一个时代产生了影响,而成为人们关注的“公众人物”。名人的成长固然有其天分、勤奋和机遇诸因素,但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出版社当初出书,就是看中了名人的“分量”。

两年前,我和小龙同志一起去交《名人说家》书稿时,我对佐赞同仁说:“北京有位老诗人,出了几十本书。最近他在上海一家出版社出书。新书出版后,他给出版社写信,说,唯有这本书,一个错别字也没有。”后来我们又去汉大出版社,佐赞同仁把书稿存疑处一一找出,和我们反复斟酌。

单位做事,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同仁的帮助都不行。前者决定了事情的性质和方向,后者决定了事情的活力和色彩。记者争先恐后采访名人,证明了领导决策的前瞻性。而现在,新书出版,皆大欢喜。众乐乐中,也有独乐乐。

2005年6月2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和家/家庭教育时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211575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1:52